元朝为何迅速灭亡?元世祖忽必烈埋下祸根致使皇位更替频繁

元朝为何迅速灭亡?元世祖忽必烈埋下祸根致使皇位更替频繁

自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统一全国,到1368年被明太祖朱元璋北伐赶出中原,元朝对于整个天下的统治仅仅存在了不到90年。蒙古铁骑南征北战,可以说是威名赫赫,但是曾经强大的元朝政权为什么迅速崩溃了呢?不得不说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犯下了最大的错误。

都说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而元世祖忽必烈就是在这上面摔了跟头。从1115年金朝建立开始,一直到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这段时间内长城以南,长江、黄河流域地区一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按说忽必烈统一全国后应该与民生息、专心治理国家。但是忽必烈太过于雄心壮志了,在北方不断与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等独立的蒙古宗王国家作战,意图再次统一蒙古帝国;在东南亚地区连续发动针对日本、越南、缅甸、爪哇等国的远征,妄想建立超越成吉思汗的功绩。忽必烈的穷兵黩武、空耗国力,使得元朝刚建立就面临着严重的财政问题;另外忽必烈专注征战使得国内的建设停滞,这些问题都留给了继任者使得元朝政变不断。

元朝为何迅速灭亡?元世祖忽必烈埋下祸根致使皇位更替频繁

1、忽必烈明白元朝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汉化,因此提拔任用以许衡为首的大批儒学汉臣,并在朝廷内部进行汉化改革。但是忽必烈为了四处征战、赏赐拉拢蒙古王公、维持天朝上国气派等等,急需大笔财富,因此重用色目人阿合马等人帮助自己敛财,处于元朝社会最底层的南方汉人深受其害。这就在朝堂形成了儒臣派与理财派官员之争,也就是汉人和色目人之争,这种朝堂斗争影响元朝政局变换、皇位更替,1323年重视以儒治国的元英宗遇刺身亡就是典型的例子。

2、每一个皇朝建立过程中都会出现大批兵权在握的重臣,而建国初期收回这些人手中的兵权都是重中之重。但是忽必烈统治初期一心对外征战,还要依靠大将帮助自己作战,自然不能收兵权;而到了忽必烈统治后期,由于元朝吏治腐败、横征暴敛,江南各族人民起义不断,比如至元二十年爆发起义两百多起,为了镇压此起彼伏的叛乱,忽必烈不得不授予地方更多的军政大权。等到建立元朝的忽必烈死后,权臣无人压制,甚至于参与皇帝的废立,比如1328年元泰定帝去世,丞相倒剌沙拥立元天顺帝阿速吉八登基,元武宗旧部燕铁木儿拥立元文宗图帖睦尔登基,河南行省丞相伯颜拥立元明宗和世㻋登基,一国三帝乱象频生。

元朝为何迅速灭亡?元世祖忽必烈埋下祸根致使皇位更替频繁

3、元朝没有固定的皇位继承标准,一般皇位传承就是有嫡子立嫡子,无嫡子立长子,无子就兄终弟及,但是忽必烈从一开始就没立下好头。1294年忽必烈驾崩,以立嫡立长的标准看继位的应该是晋王甘麻剌,但因为忽必烈更宠爱铁穆尔,使得铁穆尔登基,这样立嫡立长的规矩就算废了。

1307年铁穆尔死后,元武宗继位,立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一旦爱育黎拔力八达去世再将皇位传给元武宗的儿子。但是1311年元武宗去世,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后违背了约定,依仗皇权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元朝弄到最后一切继位标准全没用,谁权利大、兵多谁就是新皇帝。而依照蒙古传统,所有的皇族成员成年后都要领兵、掌握大权,这政变、造反能少了么?

元朝为何迅速灭亡?元世祖忽必烈埋下祸根致使皇位更替频繁

真金剧照

可以说元朝迅速灭亡的很多问题都是忽必烈埋下的。当然元朝曾经有过一次转变命运的机会,就是忽必烈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孛儿只斤·真金继位。真金是忽必烈的嫡子,出身高贵、威望甚重,力压所有皇族成员,继位名正言顺;另外真金从小深受儒学教育,就是一个汉化的蒙古人,深受汉臣拥戴,一直致力于推动元朝的汉化进程;最后真金勤政爱民,反对横征暴敛、压榨民力。要是真能由真金继位可能元朝的很多弊政都能得到改变,可惜1285年真金因为“禅位风波”忧郁成疾英年早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