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多少钱才敢称自己为中产?

在中国,有多少钱才敢称自己为中产?

大家好!指旺君来了!

近期我们主要想和大家说说中产这个话题。也许现在的你正在规划着怎样才能过上中产生活,或者你已经身为中产,但还在思考如何快速积累更多的财富,提高生活的品质。

第一个要说的问题是,关于中产阶层的财富衡量标准。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说起来,三四线城市,月入 4000元、上星巴克拍照发朋友圈的小白领如果自称是中产,没人会反驳;而在一二线城市有车有房、还有100 万流动资金的人说自己是中产,当然也没问题。目前来看,不同的调研机构、不同的参考指标,都给出了不同的财富标准,那到底有多少钱才算中产呢?

指旺君就带你来看看。

按照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的统计,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2.25亿,这比1990年代初,几乎为零的中产阶级数量有了巨大的进步。《经济学人》还给出了一个定义中产的范围,说是家庭年收入基本上稳定在7.66万-28.6万人民币的就是。

看到这个数据,指旺君觉得,想达到中产也太容易了吧,一年收入超过7.66万,一个月家庭收入超过6300元就够了。指旺君猜测,是不是英国人不太了解我们中国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所以低估了中产的收入呢?要知道,在国内的一二线城市,一个月光是房租就要几千块钱了,6300元的收入显然只能勉强覆盖生活支出,这个水平,甚至比北京市个人的平均工资还要低,2017年,北京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就已经高达8467元了。所以,咱们再来看看其他的机构会给出怎样的标准。

瑞士信贷每年公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把家庭总财富规模在净资产5万美元到50万美元定义美国的中产阶级,按汇率来算,大概是33万-328万人民币。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还挺高的。瑞士信贷照这个收入来算,认为中国有11%左右成年人口算得上是中产阶级,人口规模已经是超过1亿,远超美国的中产阶级的人口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不过,也有人用了同一套标准,就是西南财经大学的甘犁教授,他算出来中国中产阶级成年人口数量是2.04亿人,约占全国成年人口的22%。换句话说,我们国内的五个成年人中,就应该有一个人属于中产了。

我们再来看看国家的官方口径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界定,年收入为5-42万元人民币的人可以视作中产人士。

这么一看,中产阶层的标准并不唯一。但无论我们采用哪一套计算结果,我国中产阶层的人数都是非常可观的。但现实中,我们通常会叫那些富裕的人为“土豪”,很少提到中间的中产阶层,而且,中产阶层的人也往往不愿意自称“中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指旺君还想带你从主观层面上看看关于中产的标准。因为这会帮助我们理解中产阶层身份认同的疑虑。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对自认为中产的群体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是:

一:房贷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

二:你是否不敢结婚,或不打算生儿育女?

三: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心忡忡?

大前研一认为,这三个问题中,只要有一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不属于中产。

听完上面这三个问题,小伙伴是不是也有所思考呢?无论是房贷压力,还是对于结婚生育的恐惧,抑或是对于子女教育的担心,都会让很多原本够得上中产收入的人感到一丝无奈。为什么中产的人很少自称中产,大概就是因为,这个阶层普遍有一个尴尬的处境:一是中等收入还算不上富有,二是生活上充满焦虑。

那焦虑的来源是什么呢?也许是房贷车贷,也许是要养育小孩,也许是事业到了瓶颈期,或者身体出现了亚健康的情况。其实,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一个词:不确定性。当我们感觉到危险的可能性时,自我就会发出信号来警戒头脑,来保护自身。这个信号就是焦虑。只不过这种危险有时是内心世界的,有时是现实世界的。很多中产阶层会感到焦虑,是因为一方面,自己的高收入,需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才能维持下去;而另一方面,长期来看,仅仅维持高收入并不够,还需要有实质性的积累财富的突破,才能实现阶层跨越,成为富人。

所以指旺君认为,要真正地成为中产,应该满足下面两条标准:收入稳定丰厚,未来有明确的预期。可是,中产阶层,要想实现财富的实质性突破,应该怎么做呢?别担心,指旺君将在后面的课程中给出解决办法。

那好了,关于中产阶层的标准,我们今天就先聊这么多,欢迎收藏指旺君的专辑,接下来关于中产生活,我们还有更精彩有趣的分析哦,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