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飛雁」變身「還巢鳳」,石柱男子帶領貧困戶走出「材」富路

“南飞雁”变身“还巢凤”,石柱男子带领贫困户走出“材”富路

夏日,走進六塘鄉六塘村海拔1500餘米的山間田野,站在蜿蜒盤旋的產業路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生機盎然的中藥材基地——鬱鬱蔥蔥的半夏、開滿白花的黃精、生機勃勃的黨參……

在六塘村大多數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的時候,“外地人”隆德卻來到這裡,彎下腰踏踏實實刨土墾荒,打理150餘畝中藥材,幫助當地部分貧困戶,實現了家門口務工掙錢的夢想。這個故事,還與他的兩個老同學有關。

第一個老同學 堅定他返鄉種藥材決心

近日,記者在六塘村看到,隆德正在地裡觀察半夏的生長情況。不遠處,工人們正在管護中藥材。

“南飞雁”变身“还巢凤”,石柱男子带领贫困户走出“材”富路

今年50歲的隆德,是南賓街道居民。前些年,他曾外出到廣東等地務工。

2015年,在外奔波多年的隆德,動了“倦鳥還巢”的心,萌生回鄉創業的想法。

但是,回鄉創業做什麼呢?

他想從種植業做起。可是,究竟種什麼能掙錢呢?

正當他迷茫的時候,在成都中藥材行業工作的高中同學返鄉探親。簡短的同學聚會上,彼此的深入交流,堅定了隆德規模種植中藥材的信心。

2015年末,隆德懷揣著創業之夢迴到家鄉,正式開啟了返鄉創業之旅。

第二個老同學 幫助他找到種植好基地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種植基地。

2016年春節的一天,尋找基地無果的隆德在縣城“閒逛”,偶遇另一位高中同學——六塘鄉政府幹部冉哥。同學相見無話不說,等隆德講明自己的煩惱後,冉哥一拍手:“這事我有譜!”,當即驅車帶著他前往六塘村考察。

六塘村地處七曜山脈,海拔1500米左右。優良的氣候環境和適宜的土壤條件,為各類藥材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六塘境內本就生長著各類野生植物藥材,如鐵皮石斛、天麻、茯苓、靈芝、百合、杜仲、重樓、黃精、半夏、黨參等。當地老百姓長期以來也有野生採摘和零星種植中藥材的習慣。山間有一些小盆地,本是以前的烤煙生產基地,後因勞動力大量外出而閒置下來,這些小盆地十分適宜種植中藥材。

“南飞雁”变身“还巢凤”,石柱男子带领贫困户走出“材”富路

晚上回到家,隆德將考察結果與遠在成都的老同學通過電話商量後,吃下了進駐六塘村種植中藥材的“定心丸”。

2016年4月初,隆德以每畝200元的價格,在六塘鄉六塘村海拔1500餘米的山上,流轉了150畝土地。

種植基地一定下來,勤勞能吃苦的隆德立即進山安營紮寨,從此和當地老百姓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一邊學習藥材種植技術,一邊向成都老同學請教相關問題,步步為營,嚴守種植規程。

日子一天天過去,規範的半夏基地、黃精基地、黨參基地裡,中藥材茁壯成長,一天比一天“惹眼”。

看著中藥材種植步入正軌,隆德開始尋找市場。

時逢中藥材行情“看漲” 預計年銷售額140萬元

在成都老同學的支持和幫助下,隆德的中藥材走上了複合銷售渠道——歡迎收購商上門,同時在互聯網上開闢通道,走“互聯網+”的路子,另外還將中藥材種子銷售到全國各地。

“南飞雁”变身“还巢凤”,石柱男子带领贫困户走出“材”富路

為了學習更多關於電商的知識,隆德參加了當地政府舉辦的相關培訓班,並聘請專業人才來開網店,專門銷售自己生產的中藥材。

隆德告訴記者,他種植的中藥材目前長勢喜人,按照如今的中藥材市場行情,加上賣種子的收入,今年收入140萬元沒得問題。

“等生產和銷售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後,我還會思考在多方面進一步拓展,在自己富起來的同時,也帶動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隆德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