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将至,你家孩子“减负”了吗?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连骂带教!每天晚上的真实写照——献给所有尽职尽责的妈妈们!”虽说是朋友圈中的一句调侃,但每个中小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清楚,这并不夸张。

“减负令”规定“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可这个二年级学生家长手机里的“家校通”却天天作业不断。张伏麟-摄

早在201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就对十年来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纵向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在“学习日”近八成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过七成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不仅是睡眠不足,201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还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家庭教育支出大约占家庭收入的三成,年平均费用为8754.4元,而用于课外班等各种扩展性教育支出的年平均费用为5862.8元,约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67%。

如今,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渐渐走入“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怪网。你可曾听过孩子“妈妈,我不想过六一!”一类的内心呐喊?“六一”是孩子的节日,本应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可许多孩子却在问:“六一我能不去课外班吗?”、“妈妈,六一你能和爸爸带我去玩儿吗?”


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家长和具有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我不仅亲历了多次“减负令”的贯彻、落实与执行,也见证了我的一批批学生、家长和同事在“减负”这个无形的怪网中痛苦学习、矛盾工作的历程。

是否给学生减负,老师也很无耐。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有抱怨,也会影响自己的年终考核。许多教师调侃说:自己身上的模范、先进、标兵、高职等光环都是靠给自己和学生不断地增负、加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熬出来的。张伏麟-摄

也许是一种责任的驱使,近年来,我开始以我的工作单位及周边的中小学校为创作基地,同时也深入到中小学生的家里,运用手中的相机,全方位、多角度地捕捉“减负令”下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学习与工作时的难忘瞬间。

“作业量大,用眼过度”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视力问题逐年加重的首要原因。某校五年三班有许多孩子戴上了近视镜。张伏麟-摄

我想以此表达包括本人在内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减负”现象诸多的慨叹、疑惑和思考,并试图通过这一专题,引发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对于减负这一话题的关注,进而呼吁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问题研究专家、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冲破“减负”这一怪网的新出路。

这是某班教室后面的“目标墙”,上面写的是每个同学新一轮考试后制定的目标名次、目标分数和希望考取的高中目标学校。初中的学习成绩排名,竞争十分激烈,上千人的年级,如果总成绩相差1分,排名就得差出好几十名。所以,要想保住已有的名次,学生就得不停地给自己“加码”。张伏麟-摄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问题由来已久,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靠一组图片当然无法解决。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只能忠实地呈现或再现这些现象,凭借光影记录,留下一个缩影,提出一个课题,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2016年4月24日,一位家长抓紧孩子两个补习班间的“空隙”,带孩子去公园“透透气儿”。怕孩子累着,她把孩子的所有学具都背在了自己的身上。张伏麟-摄

但我希望不久的将来,我的镜头里再没有那些负重奋进、疲惫不堪的孩子们的身影,更希望“减负”不再是一张冲不破的网,而是一把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快乐伞”。

【图文编辑自2016“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入展作品《减负,冲不破的网》作者:张伏麟】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在孩子学龄前就过早地给他们“套上了小夹板”。2016年5月16日,一对儿双胞胎姐妹正在完成“睡前”作业。张伏麟-摄

一位四年级小学生的妈妈说,孩子写作业经常要到晚上11点多,有一次看到儿子抄写作文时昏昏欲睡,她心疼孩子就模仿儿子的笔迹把作文抄完,不料被老师识破,孩子被罚重抄5遍作文。张伏麟-摄

2016年4月29日,某校运动会上,运动健儿在跑道上冲刺,许多看台上的初中生却在“冲刺卷子”上埋头“冲刺”。张伏麟-摄

尽管每次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排名只是让老师“内部掌握”,但家长还是想方设法打听到。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他们就很焦虑、着急,于是不断给孩子加压,找老师补课,上各种补习班。张伏麟-摄

2016年5月12日晚8点多,一批小学生正在“小饭桌”的老师监管下学习,有的孩子在这里写作业要到11点多才回家。张伏麟-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