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汾阳方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承载的是人类最草根、最贴近生活的文化。相比普通话,汾阳方言本身的词汇较丰富、更能生动地传情达意,有着更强的文化认同感与亲切感。本期微汾阳,小编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汾阳方言的独特韵味,同时强烈呼吁大家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传承和保护汾阳方言。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了解汾阳话

汾阳方言,在方言学上隶属于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晋语的范围大致包括了山西大部(临汾运城除外),陕西北部,河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地区。得益于表里山河的复杂地形,晋语区是北方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方言区域。和大多数北方方言差异较小的情形不同,晋语区“十里不同音”的现象颇为常见,往往过几个村就有口音变化,相邻的县无法顺利沟通是常有的事情。也因此,晋语区方言保留了很多古老的语音、用词特征。汾阳方言地处地处晋语并州片和吕梁片交界处,汾阳话拥有一些并州片的特征。与此同时,汾阳在历史上长期是汾州府的府治所在地,加之明朝庆成王朱济炫和永和王朱济烺册封于汾州府,汾阳话较之周边县市更多地受到明代官话的影响。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汾阳方言特点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汾阳话的修辞

汾阳话的修辞

(一)婉曲:指在说话交流中,为了让听者易于接受而用含蓄的话语曲折表达事实的一种辞格。(1)他布布嘛啦(这是对死的讳称,用“嘛啦”代替“死”,“布布”即姥姥)汾阳早在秦代即已置县,民风淳朴,民俗众多。汾阳人对于丧礼极为重视,所谓“事死如事生”,用“嘛啦”代替“死”,一方面顾及到听者的情感,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已逝之人的尊敬;(2)捎枝带叶儿(指说一些伤人的话);(3)半老地里开了心(多指半道儿上学坏或想改嫁的女人);(4)说人道人,不觉色个人(总说别人怎么样,没有自知之明) 汾阳历史悠久,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准则等都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润。所以,俗语也承担起社会伦理道德教化的作用;(5)能带一啊团,不领一啊班(意指戏班子难带)“一啊团”指军队,汾阳历史上有郭子仪、狄青等战功显赫的大将,具备尚武的传统,极为重视“武”的传承。“一啊班”指戏班,山西中路梆子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流传于汾阳、孝义一带,发展历程颇为曲折,以此含蓄表达从事戏剧艺术的不易;(6)丢袄儿衍裤儿(说人办事儿不利索,总是拖拖沓沓的);(7)打核桃捎带上枣儿(形容人做事儿拖泥带水)汾阳自古就是秦晋旱码头,当地人民勤劳肯干,凡事讲究效率,不拖沓。以上两个例子都表达了这样的思想;(8)黑老哇知道往窝里含茅柴(“黑老哇”指猫头鹰,指人吃里扒外);(9)偷鸡儿摘门帘的把式(指人没真才实学);(10)恶煞是自家,好煞是外人(指再不好的亲族也比外人强)。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二)夸张:(汾阳俗语中的夸张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1、扩大的夸张。将所要表达的事以“大、多、高……”等等形式表达出来。(1)卖豆腐的胡日鬼,一斤豆腐十二两水(弄虚作假,欺骗顾客);(2)豆腐跌下肉价钱(指人不会讲价)以诚为本是晋商的传统,汾阳人自古遵循“勤补拙,俭养廉”的古训,以坑骗为不耻。豆腐在汾阳人饮食中非常重要,以上两例通过豆腐这一载体使用的夸张,表现了对不诚信行为的轻视;(3)亲得瞎了眼(过分溺爱);(4)寡得伤心哩(过分客气);(5)凉得咳嗽哩(对某事过分不屑)。2、缩小的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弱……”的夸张形式。(1)牙籽子儿上穷抠(指人的吝啬或在小事上过于精明);(2)钱儿在肋肌线上穿的咧(形容对钱的吝啬);(3)屎堆里扒拉的吃豆豆(指人过于吝啬小气)汾阳为汾酒之乡,传承千年的酒文化使人们从骨子里对吝啬之人嗤之以鼻,而以上的表达很充分地体现了这点。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三)顶真:前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邻近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下递接趣味的一种修辞法。例如:(1)软怕硬,硬怕楞,楞的就怕不要命(说人性的不同);(2)粪肥土,土肥苗(强调肥料在耕作中的重要性);(3)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听的不如会做的(指做的重要性)。

(四)回环:

词序循环往复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闲人忙不的,忙人闲不的。汾阳人对不同人不同生活状态的表达,其中或带羡慕,或带讽刺,有时也是对自己的调侃。

(五)对比:两个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对立的两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分为两种:1、两种事物对比。灵人糊涂一阵阵,蠢人精明七成成(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再愚蠢的人也有聪明的地方);2、同一事物正反两方面的对比。(1)跟上勤的没懒的,跟上馋的没攒的;(2)见人做活不思想,见人吃肉口痒痒。汾阳方言中的对比修辞格,表现了汾阳文化中一些做人的哲理,如对懒惰、保守的讽刺警戒,对勤劳、创新的肯定赞扬等,深刻体现了生活的本质。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六)借代:用某事物形象上的特征指称人或事物,其作用在于表达委婉、突出事物的特征。例如:(1)吃黑枣儿眉眼(“黑枣儿”代指枪子儿);(2)水丝婆飞得低,没啦风便是雨,(“水丝婆”代指蜻蜓)借代在俗语中的运用既活泼了字面,又突出了情态。以上例句通过借代形象、幽默地表现出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情态,反映出汾阳人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

(七)双关:指借助语境的特定条件,有意使某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构成双重意义,包括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汾阳俗语的双关修辞主要是谐音双关。例如:(1)不蒸(争)馍馍争口气;(2)掏雀(巧)儿掏出蛇来;(3)属珠珠的——满肚子丝(私);(4)怀上孩儿的婆娘走钢丝——铤(挺)而走险;(5)脯子头挂笊篱——劳(捞)心 。以上例句中双关手法的运用,幽默诙谐,充分表现了汾阳人对待生活调侃而不失严肃的态度。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八)对偶:在汾阳方言中,正对、串对都有运用。例如:(1)天上没云不下雨,世上没人事不成;(2)有树只砍不栽,老来必定受害。

(九)比喻:(1)人像独槽牛(形容人过分自私);(2)人是一样的夹核桃 核桃是汾阳特产,“夹核桃”特指果肉极少且被厚厚的壳包裹的核桃,用“夹核桃”做比喻,极为形象地体现了人的吝啬;(3)又想吃油糕,又怕糊噜口,(喻做事投鼠忌器)。

(十)警策:(1)烧的纸多,惹的鬼多。这两俗语意指为人处世要坦荡。汾阳古时有太符观、文峰塔等道教和佛教建筑,道教的鬼神论,佛教的轮回观等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鬼”来警策人们做事要正派、坦荡。(2)大人要识敬,小孩要识信。汾阳多儒商,讲求信誉,著名的三义合药铺就是典型的代表。这两句俗语体现了汾阳儒商守信品格的传承。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十一)拟人:(1)姑儿出窝也要掐算掐算。将“姑儿”(即老鼠)拟人化,意在说明做事情要未雨绸缪,体现汾阳人稳中求胜的品格。

(十二)排比:(1)溜舔的有钱的,欺负的没钱的,死见不得要钱的。(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没啦媳妇子的理。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汾阳俗语

汾阳俗语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有本地人民自己创造的,如:娶媳妇戴孝帽——乱凑热闹;腊月三十儿看黄历——没日子啦;西瓜跌进油桶里——又圆又滑。也有从外地传入经过本地人改编的,如:姜太公在此——没啦别人的位位;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另外尚有许多同一意义不同表达形式的俗语,如包足布子改孝帽儿——一步登高;鞋帮子做帽沿儿——一步登天;屎巴牛儿变秋凉虫儿——一步登天”。这些俗语充分体现了当地人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汾阳话写法举例

很多人认为所谓方言,不过就是乡野之隅的“土话”,不仅登不得大雅之堂,连可以书写的文字都没有。方言用词经常出现所谓“有音无字”的情况。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所谓的“有音无字”只是因为方言缺乏书面传承造成的,通过音韵学、训诂学的方法,绝大多数方言用字都可以在字典上找到。汾阳方言也不例外。

1、抲(音qia)

双手把小孩子抱起来,汾阳话叫“抲”,音qia,比如:把孩儿抲住哈,来我做饭去。孩儿长得越来越胖大,快抲不动啦。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2、揎(音xu)

汾阳话从来不说 “推”,而只用“揎”,比如:把大门揎开;这块箱子扎实咧,揎不动;不敢往前揎桌子啦,挤杀我咧?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3、搕 (音ngeq saq)

音同“恶色”,意即垃圾,一般人不知道本字,所以常写作“恶色”。普通话中的发音是è sà。“搕sà”一词有着很多的记载: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径山宗杲禅师》:“天何高,地何阔,休向粪埽堆上更添搕sà。”宋道元《景德传灯录》二十二《大容徠禅师》:“师曰,大海不容尘,小溪多搕sà。”

4、饧(音sii)

饧,普通话音xíng。这个正字,往往被误写为 “粞瓜”“粞油”,尽管发音相符,但属于讹字。每年腊月廿三吃饧瓜,粘灶王爷的嘴就是这个饧,而非粞,“粞”并没有糖稀的含义,而是指碎米粒,意义不符。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5、馏(liou)

馏,经常用于把已经熟了的食物再次蒸制加热,一般不用于首次蒸制,如“蒸馍馍”用蒸。如果说把昨天蒸的馍馍再热一下,就要说“馏”了。也用于一些辅菜食材的蒸制,比如“馏红薯”“馏大米”。

方言传承

世界那么大,只有通过方言,才能知道你来自哪里,你的根在哪里。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方言始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用汾阳话拍摄的电影,让很多汾阳人拾起了对汾阳话的自信,让人们意识到“原来汾阳话也是可以上电视、拍电影、获奖的!”,间接地纠正和扭转了部分人“方言粗鄙土俗”的偏见,提升了方言母语意识。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他的电影《小武》中有句台词是“我都不带操理她。”“不带”相当于普通话的“不爱”,但其内涵要比普通话的“不爱”丰富,有不喜欢、不愿意、没兴趣,懒得等含义。《任逍遥》中街道办事主任在彬彬当兵未能通过时安慰他说“甭太麻烦”,这个“麻烦”与普通话的“麻烦”意义不一样,有“在乎、在意、伤心”的含义。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保存和发展自然也离不开与其紧密相连的传统文化。汾阳地秧歌中的磕板秧歌,用纯汾阳话来说唱,是珍贵的方言艺术。后来涌现出很多以汾阳话为载体的电视电影乃至歌曲作品,都是对汾阳方言的传承。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方言词汇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用语,记录了各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汾阳方言同样形式多样、表意丰富,是汾阳文化的载体。由此可见,要想了解汾阳风土人情、传统文化,透过方言这个载体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在这里,小编就不一一赘言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浏览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汾阳方言、传承正宗的汾阳方言、进而了解汾阳文化。

汾阳方言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