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衛」究竟是一種什麼藥?關基因檢測什麼事?

本文指導專家

彭芳

主任醫師,碩士,浙江醫院病理科副主任。美國杜克大學病理系訪問學者。兼任浙江省醫學會病理學青委副主任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委會青委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性醫院學會超微與分子病理學專委會委員。從事病理診斷工作20餘年,擅長外科病理學診斷,尤其肺癌、食道癌、胃癌、腸癌、甲狀腺癌等各種腫瘤的病理診斷,及腫瘤靶向治療相關分子病理檢測。近三年在國外Sci雜誌上發表論文近十篇,並參與多個國外Sci雜誌的論文審稿。近五年主持省廳級課題3項,主參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項。

看了最近很火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大家都在關注為什麼藥這麼貴,仿製藥和原研藥的區別。可是作為一個病理科醫生,浙江醫院病理科副主任彭芳主任醫師卻更關注電影中基因檢測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

“格列衛”究竟是一種什麼藥?關基因檢測什麼事?

電影主人公“陸勇”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待骨髓移植的過程中,主要靠靶向藥物“格列衛”維持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發病進展比較緩慢,大約佔成人白血病的20%。傳統的治療方法是應用細胞毒藥、干擾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來發現該病與基因染色體異常(費城染色體)密切相關,而這種基因異常使用靶向藥物“格列衛”效果很好。

彭芳介紹,“格列衛”是藥物的商品名,真名叫做伊馬替尼(Imatinib),是一種口服靶向藥,作用的靶點是:C-KIT,PDGER,ABL,除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之外,常用於惡性胃腸道間質瘤等疾病。那靶向藥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對疾病有效?

顧名思義,靶向藥是指針對特定靶點如同開槍射靶直指目標的藥物,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療又被稱為“生物導彈”。

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具有特異性抗腫瘤作用,並且毒性明顯減少,因此藥物副作用較小,已經越來越被病人接受用於各種腫瘤的臨床治療。但是靶向藥物並不是對所有腫瘤患者都有效,其療效與腫瘤的基因突變情況密切相關。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每一位腫瘤患者所攜帶的致病基因也不盡相同,同樣分型分期的腫瘤,使用同一藥物的治療效果也可能存在巨大差異。

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對腫瘤研究的不斷深入,腫瘤診療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彭芳說,通過檢測病人血液或腫瘤組織的基因組,尋找到腫瘤發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從對“症”治療向對“因”治療轉變,同一腫瘤可能因不同的基因變異而選用不同的治療藥物,不同的腫瘤也可能因有相同的基因變異而使用同一治療藥物,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

彭芳介紹,目前浙江醫院病理科開展的腫瘤靶向化療用藥標準檢測(41基因)涵蓋當下臨床腫瘤治療中常用化療及靶向藥物的敏感/耐藥檢測位點,可以一次性對目前臨床中常見的腫瘤化療及靶向藥物的基因及預後判斷基因的突變位點進行篩查,對胃癌、腸癌、食道癌、肝癌、腎癌、胰腺癌、甲狀腺癌等等腫瘤提供了臨床治療的參考依據,也得到了臨床醫師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