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的女儿没有提前学拼音考入清华,我们的孩子是否也不需要学

每个要上一年级的孩子,做为家长的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幼小衔接,最为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自理适应能力和要不要提前学习拼音、识字、简单的数学运算。

对于要不要一年级前学习这些基础的知识,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家长最主要的是不应该盲目跟风,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要不要提前学习以及如何学习。

尹建莉的女儿没有提前学拼音考入清华,我们的孩子是否也不需要学

微微和美琪关于提前识字的故事

微微和美琪上幼儿园时是一个班的、上了小学还是一个班的,她们的妈妈是好朋友。

微微的妈妈

认为孩子的童年应该以玩耍为主,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微微喜欢画画,她妈妈大力支持,很大一部分时间她用来画画和游戏,至于学习知识,她妈妈认为以后有的是时间,而玩耍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压力。

学前,没有给她教任何的基础知识,微微上了小学以后,明显学习比起提前学习过的孩子吃力,最主要的是经常做作业时,尤其数学作业,因为认识的字少不会读题,理解不了题目的意思而做错题,微微的特长和兴趣画画这时候显得一无是处。

尹建莉的女儿没有提前学拼音考入清华,我们的孩子是否也不需要学


美琪的妈妈

和微微的妈妈想法是截然相反的,美琪的妈妈给美琪报各种识字班、拼音班,算术班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学得多总比学的少有用,事实证明,美琪上了一年级以后,学习很轻松,识字多占了很多优势,同时美琪对待学习也很自信。

如果,单纯的从上边的的两个例子来看的话,孩子上一年级前似乎非常有必要提前学习拼音、识字。但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尹建莉、汪培珽都认为没有必要提前学习

尹建莉的女儿没有提前学拼音考入清华,我们的孩子是否也不需要学


尹建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三本书的作者,曾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及写作,她的女儿,品学兼优,北京市级三好学生,曾跳级两次,16岁参加高考,取得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2013年获得美国常春藤盟校硕士学位。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曾明确的表示过,不提倡孩子上学前班、“提前学习”。

她认为,家长没有搞清楚什么才是孩子需要打的“基础”。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死记硬背、毫无创造性和发现乐趣的学习不会让孩子在学习中取得优势,只会适得其反,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书中还写到,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是六岁前,而儿童的良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游戏的、无拘无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关联的、内涵上应该有技能训练、语言发展、想象力激发等一系列智慧启蒙功能,而不是让封闭性的学习内容束缚儿童的想象力、无聊的作业消磨孩子学习的热情、对儿童的玩耍权进行主动剥夺。

尹建莉的女儿没有提前学拼音考入清华,我们的孩子是否也不需要学

汪培珽

创作家、作家,著有《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学历,在银行职场工作九年,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陪伴一对儿女成长。育儿理念强调“父母的1堂课,胜过孩子的100堂才艺课”, 汪培珽提供另一种务实新颖的教养态度与方向,帮助父母深切体会到孩 子的喜悦与感动。


她自己的妈妈就是小学的语文老师,她在一对儿女上小学前,也曾担心孩子们不提前学习而跟不上老师的学习进度,最后她也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提前学习拼音,只是一直给孩子阅读,而“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基础。

都说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那么通过尹建莉和汪培珽两个成功妈妈的教育经验,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和她们一样不给教给孩子识字和拼音,如果仅仅只是这样认为,难免有些片面。

她们是都没有给孩子简单的教认字,却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启蒙教育不等于学习知识。

尹建莉的女儿没有提前学拼音考入清华,我们的孩子是否也不需要学


想让孩子提前学习拼音、识字、简单的算数的妈妈们,无疑是这样认为:

  1. 提前学了,可以承上启下,起到一个良好过渡的作用,不至于让“零基础”的孩子一下面对那么多的知识感觉茫然失措。
  2. 对孩子未来学习成绩的焦虑,害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学习起来压力倍增。

对于要不要提前给孩子教识字、拼音,还是得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来看,例如,孩子的注意力、学习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孩子的学习和成功离不开专注力。我们与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教孩子识字,不去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一个注意力集中,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的孩子,就算没有提前学拼音,依然可以跟上老师的学习进度。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这里的教师也同样适用于父母家长,学习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动力,也是孩子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

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只是机械的去学习和背诵,用不恰当的学习方式抹杀了孩子学习兴趣,这只会本末倒置适得其反。

尹建莉的女儿没有提前学拼音考入清华,我们的孩子是否也不需要学


正确的学习方法

成功=专注+方法。

《超级演说家》全国总冠军的刘媛媛,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是媛创文化CEO。她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逆袭成功北大,除了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尹建莉的女儿没有提前学拼音考入清华,我们的孩子是否也不需要学

她惊奇地发现这种人几乎到处都有:

早出晚归熬夜刷题,却无法取得好成绩的人

疯狂加班把身体搞垮,却无法收获好业绩的人

忙碌了一天,却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的人

你们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没得到应有的回报呢?她说光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直到某一天背书,她找到了一种连历史书课本的小字部分都能清晰地记得的方法。之前用一个早上背的课文,第二天就忘得差不多了。而现在用同样的时长,她可以牢牢记住所有东西。

原来我用错了方法!

她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做题快准狠、怎么彻底解决拖延症、怎样在几秒内进入学习状态.......

做为家长的我们是非常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必然会事倍功半。

学习是一场长跑马拉松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刚开始遥遥领先并不代表后来也会遥遥领先并且全程跑完。我们并不能急功近利的被眼前的一些成绩迷惑双眼忘却初衷,必须以全局长远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实验证明,提前学习了基础知识的孩子在学习上会一直出类拔萃,没有提前学习基础知识的孩子学习上会一落千丈。

孩子学习的接受能力

复旦校长杨福家说:在信息更新迅速的现代,能拉开人和人之间差距的,不再是她掌握了多少知识信息,而在于迅速吸收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慢热型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家长当然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提前给让他学习识字和拼音。

尹建莉的女儿没有提前学拼音考入清华,我们的孩子是否也不需要学


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教育专家或者大V们都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和方法,家长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识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但是有一条,所有教育专家和大V们都提倡和认同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习惯。

如同高尔基所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