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板凳揉揉疼”太荒谬?尹建莉:那是你孩子获得善意的路径

不管做什么,怎样做,最重要的,就是人先得是个人!人是一种渴望幸福的动物,人应该为幸福而活着。——李跃儿

“给小板凳揉揉疼”太荒谬?尹建莉:那是你孩子获得善意的路径

01

第一次在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读到——《给小板凳揉揉疼》一文时,醍醐灌顶,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教育是这样子的。

书中讲到,当孩子走路不小心碰到什么东西时,很多家长会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他为什么弄疼孩子,做出报仇的样子。

这样的行为,在我们生活中太司空见惯了。

但这其实是一种复仇行为,直接传递给孩子的就是——遇到不痛快时可以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

孩子单纯如一张白纸,任何事情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都是体验和学习。万事万物,一张桌子,一根草,他们对它的态度是和人一样的。

她建议在孩子磕伤碰伤时,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因为妈妈的吻是最好的安慰剂。当孩子情绪稍微稳定后,再引导他去善待对方,像对待他一样,带着他去给小板凳揉一揉,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

“给小板凳揉揉疼”太荒谬?尹建莉:那是你孩子获得善意的路径

这样教会孩子的是:碰撞是双方的事情,要互相体谅。还让他学会了为朋友分担痛苦。当孩子去给小板凳揉疼时,他自己的疼也忘记了。

圆圆在这样充满爱的教育下,成为一个善良豁达的孩子,对万事万物都亲切友好。

  • 上小学时,她和班里同学关系都很好,每次评选三好学生,几乎都全票当选;
  • 初中在寄宿学校,刚开始分到不好的水果时会不高兴,但当她想到如果不好的水果不给自己,就会分给其他同学时就释然了,以后分到什么样的水果都不在意;
  • 在高考的前2个月,她把自己复习到,觉得有用的需要背诵的英语单词整理好,然后复印装订好,给同学们每人一份……

尹建莉说:“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给小板凳揉揉疼”太荒谬?尹建莉:那是你孩子获得善意的路径

02

然而,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意识到,这些细节教育对于孩子整个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在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盼中,教育的重心只有成绩。

多年前,身为清华大学大四学生的刘海洋,为“考证黑熊嗅觉是否灵敏”,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向黑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刘海洋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是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据说,每年的家长会上,都有一档固定节目,就是用差不多1/3的时间讲刘海洋,表扬他的好学上进。而他母亲原则上要求他每次都考第一。

可惜,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刘海洋的人文情怀却如此淡薄,完全没有任何的同情与悲悯。人格之中那些最重要的、闪闪发光的、伟大的情感要素——关爱、同情和悲悯却看不到。

“给小板凳揉揉疼”太荒谬?尹建莉:那是你孩子获得善意的路径

李跃儿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中讲到,在我们的教育里,一个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精神蓬勃的孩子,往往不被再看作是榜样。但是,一个考试成绩好的孩子,无论他的人文情怀多么淡薄、心理空间多么狭窄、精神世界多么苍白,动手能力多么差劲、创新意识甚至为零,都会成为榜样。

北大教授徐凯文做过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这些学生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活着。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

徐凯文教授说,这些孩子很多都犯有“空心病”,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这是何等的讽刺,父母挤破脑袋、挖空心思培养出来的“优秀”孩子,最后患病,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想自杀!

他们可是国内顶级学府的天之骄子,是许许多多学弟学妹的榜样,是父母和老师眼中引以为傲的国之栋梁呀!

“给小板凳揉揉疼”太荒谬?尹建莉:那是你孩子获得善意的路径

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才”?!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中给了这样的定义: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人与才的结合。人的部分代表的是人文情怀的东西,比如良知、关爱、宽容、同情心;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两者相加才是人才。

也就是,“才”由知识和技能组成,如果没有能力,知识一文不值。能力是前面的1,知识是后面的0。

所以,能力是0,0与0在一起还是0。如果能力是1,加起来就是10分,如果能力是9,加起来就是90分。

“给小板凳揉揉疼”太荒谬?尹建莉:那是你孩子获得善意的路径

但“才”和“人”在一起比,“人”才是那个1,“才”就变成了0。“才”的价值,只有靠人才能体现出来。

李跃儿说:“人,人文情怀就像太阳一样,用它的光来照耀;像雨露,全方位的滋润。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和滋养,才能生长,才能生机勃发,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对整个人类有益。”

牛根生说:“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从个人角度而言,我们也一定不喜欢和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共事。即使他是天才,聪明绝顶,也只会避而远之。

“德”,从来都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基!

“给小板凳揉揉疼”太荒谬?尹建莉:那是你孩子获得善意的路径

03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

而这个美的品质,就是我们说的人文情怀——善良、尊重、关爱、宽容和同情心,它是人性中最重要的养分。

它可以从文学、艺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中慢慢获得,更需要老师与家长多观察和留心,敏锐抓住时机,一点一点从类似“给小板凳揉揉疼”这样的细节中培养而来!

这些细节真的很“小”,但教育往往都蕴含于此。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拓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擦亮眼睛,从一件件“小事”中慢慢引导孩子,给他们输送营养,让他们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拥有幸福能力的人、一个悲天悯人的人!


慕珂,《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讲师,育儿路上走过弯路的妈妈,深感“父母成长,孩子才能改变”。致力于家庭教育,希望在育儿育己的道路上,与您一同成长!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