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潮汕人,你是否知道?或者真正的了解過「潮汕文化」

潮劇,因形成於廣東潮汕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白字仔戲”,明末已在閩南的詔安、雲霄、平和、東山、漳浦、南靖等地廣為流傳,與梨園戲關係密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陽麻沙出版的《荔鏡記》劇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時,吸收南音的音樂曲調。據清順治《潮州府志》載:明末清初,潮劇是“雜以絲竹管絃之和南音土風聲調”。乾隆版《潮州府志》載:“所演傳奇,皆習南音而操土風”,“聲歌輕婉,閩、廣參半。”演出劇目的唱白以閩南方言雜潮語,故清李調元認為“潮音似閩”。

作為一個潮汕人,你是否知道?或者真正的瞭解過“潮汕文化”

潮劇於2006年入選國家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頂頭白字)、潮曲,主要流行於潮州地區,是用潮州話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傳統地戲曲劇種。

潮劇在國內主要流佈在廣東東部、福建南部、臺灣、香港、上海,以及東南亞、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等講潮州話華僑華裔聚居的地區。

作為一個潮汕人,你是否知道?或者真正的瞭解過“潮汕文化”

潮劇演員和外國友人的合照

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愛在非常熱鬧的氛圍下觀看,使節日氣氛更加濃厚,因此,潮劇要比其它劇種更具濃郁的民俗色彩。

潮劇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是一個已有4 4 0多年曆史的古老劇種,主要吸收了弋陽腔、崑曲、梆子、皮黃等特長,結合本地傳統民間藝術,如潮語、潮州音樂、潮州歌冊、潮繡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作為一個潮汕人,你是否知道?或者真正的瞭解過“潮汕文化”

在室外演出的潮劇

經過明清的發展之後,潮劇在近代走過了一段曲折的歷程。

抗日戰爭時期,潮劇處於衰落階段,原先多個班社,到此時寥寥無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藝得到重視,潮劇又得以復興,潮劇在過去 一直實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兒童藝人擔任,這些藝人長大後,聲音改變,即被淘汰,這一體制嚴重阻礙潮劇藝術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廢除了童伶制,並在各方面銳意改革,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演員,使潮劇這一古老藝術煥發出新的光彩。50到60年代的黃金年代,各地專業與業餘的潮劇團發展到近200個,出現廣受好評的第一代“五朵金花”。並先後2次進京演出,受到各方好評如潮。

作為一個潮汕人,你是否知道?或者真正的瞭解過“潮汕文化”

五朵金花

直到後來韓山師範學院的學生開發的卡通潮劇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希望後輩們也能欣賞到潮汕文化。

作為一個潮汕人,你是否知道?或者真正的瞭解過“潮汕文化”

卡通版的潮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