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近日,廣東省文化廳正式公佈了2018-2020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全省共有43個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入選。並從中推薦5個項目申報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據悉,

揭陽市普寧市流沙西街道(普寧英歌舞)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推薦名單

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推薦名單(共5個)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俗話說,“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寧英歌”。其實,普寧英歌舞早於2006年就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作為“廣東文藝奧運軍團”代表隊之一在北京天安門表演,為北京奧運會開幕營造了熱烈氣氛,還曾先後代表廣東省到北京、天津參加全國文藝匯演,譽載京華。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2008年,作為“廣東文藝奧運軍團”代表隊之一的普寧市南山英歌舞蹈團赴京表演。演出開始前英歌隊員們以天安門廣場為背景留下珍貴的映像。

而就在今年,一部弘揚英歌舞的電影《英歌魂》也應運而生。2018年6月16日,電影《英歌魂》在廣東普寧正式殺青。

電影出品方和主創團隊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正是英歌舞的那一種陽剛、勇敢和血性極富感染力,讓他們覺得作為潮汕人一定要把潮汕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並加以創新、創造,所以才有了這部電影的誕生。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英歌舞是漢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潮汕地區。除了普寧之外,汕頭市潮陽區、濠江區,汕尾市甲子鎮和惠來都盛行英歌舞。英歌舞主要表演形式為大型集體舞,舞者雙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對擊,動作健壯有力,節奏強烈。舞后還有歌舞小戲,稱“ 英歌后棚”。英歌舞屬漢族廣場情緒舞蹈,熔戲劇、舞蹈、武術於一爐

,它以剛勁、雄渾、粗獷、奔放的舞姿,構成了磅礴、威武、強壯、豪邁的氣勢,給人以力與美的震撼!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6月9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省主場系列活動在汕頭小公園鳴鑼啟動,現場開展了長達1.3公里的嶺南文化巡遊活動,其中就有英歌舞,讓廣大市民群眾近距離感受到了這項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帶來的震撼。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現場,汕頭小公園開埠區跳起了英歌舞。

在農村,英歌被群眾看作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徵、驅邪的魔力。一般參加英歌隊者都應是年輕力壯、英武瀟灑的小夥子,表演英歌舞者在平時的生中和周圍群眾關係好,朋友也多,姑娘們對他更有一種愛慕之情,常常從英歌隊中挑選自己的意中人。特別是頭槌和二槌,更是姑娘們追求的對象。跳英歌舞歷來被視為吉祥的化身,人們認為跳英歌舞是“好彩頭”。這年誰能夠進入英歌隊,這年辦事就順利,事事如意。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在普寧,村民認為跳英歌能把妖魔鬼怪、歪風邪氣驅趕淨盡,以正壓邪、確保平安,所以一些大型建築的奠基、辦公大樓落成、大橋通車、學校慶典儀式舉行時,都免不了要請英歌隊大舞一番。百姓們只要聽到英歌聲,就在門口作好了迎接準備。英歌隊來了,戶主就鳴炮邀請,這時英歌隊就得進入院內,在院內表演一番。人們認為,經過英歌隊舞過的房屋,能永保平安。

英歌舞的由來

英歌舞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種是“及時雨說”,一種是秧歌說,一種是儺舞說。

“及時雨說”是指在明末清初紹興名士張岱的《陶庵夢憶》這本書中“及時雨”一節就有這樣的說法。這一節裡描寫的是求雨的場面。張岱認為,可能是因為水滸英雄的大哥宋江綽號就叫“及時雨”。而英歌舞最經典的表演內容,正是出自《水滸傳》:一個是梁山伯好漢化裝賣藝攻打大名府,營救盧俊義,還有一個是梁山伯英雄化妝劫法場救宋江。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秧歌說,就是說英歌舞是從山東魯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魯西的“柳林秧歌”脫胎而來的。因為英歌與“秧歌”在潮州話裡的發音是比較相似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現在的英歌是從古代的儺舞進化而來的。

英歌舞的流派

英歌在廣泛的流傳中形成不同的流派、風格,若按舞蹈節奏的板式劃分,大致分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種。慢板英歌節奏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長,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構成一組動作,慢中見勢,勢中顯氣,凝重古樸而又舒展優美,此外,還有“醉槌”英歌,舞者舞時形似醉漢,別具神韻。慢板英歌主要流傳於潮陽棉北、文光、城南一帶。

中板英歌的節奏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五棒、打七棒(英歌棒)構成一組動作的,也有打八棒、十棒、十一棒、十三棒構成一組動作的,鑼鼓點與慢板英歌有明顯的不同,前者鼓點中間,有停頓和拉長,後者則是連續敲點。中板英歌主要也流傳於棉北、文光、城南一帶,其特點是穩鍵中見瀟灑,古樸中現圓活。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快板英歌的節奏快,鼓點緊,並隨著隊伍的陣勢開合而多變,所用的英歌槌較短,運槌靈便,快板英歌一般分為三類,對打套式、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對打套式是運用英歌本身具有的單槌、雙槌等表演程式,溶進了南拳的單打、雙打、三面打、四面打的拳路套式,由於南派武術的有機溶入,因而舞蹈動作顯得特別勇猛威風。南山文派英歌的特點是參舞的隊員不是全執舞棒,而是前部分的隊員兩手各執舞棒,後部分的隊員則一手執小鼓,一手執鼓槌,槌鼓共鳴,熱烈活潑。在舞蹈過程中,間或出現“渡江”的表演程式,使得舞蹈旋律具有峰迴路轉、濃淡有致之妙。這是南山文派獨有的特色。南山武派英歌的隊伍結構和表演形式,類同南山文派,所不同的是武派沒有“渡江”形式,武派的特點是在陣圖的變化中,每每出現一組由打二十多棒到三十多棒的“敲擊組合”,突出“武”的威勇,使得場面更加雄奇壯觀。

在潮陽英歌中,還有與上述各流派英歌風格迥異的“女英歌”。女英歌衍生於男性英歌,但其風格又有別於體現陽剛之美的傳統英歌,演起來輕盈活潑,矯健俏麗,令人耳目一新,可說是一枝獨秀。女英歌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代表有貴嶼鎮的華美和龍港等村的女英歌隊。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英歌還有“後棚”

在英歌舞中,有條件的地方還配有英歌后棚。所謂“後棚”,就是緊接在英歌隊員後面的表演隊伍,大致表演戲曲片斷和武術等,近年來,以潮陽來說,大多數英歌隊不帶“後棚”。至於前棚的英歌隊員,名額也沒有硬性規定,一般視本鄉“壯丁”多少而定,有24人的,有36人的(俗稱36天罡),有72人的(俗稱72地煞),也有108人的(扮成梁山泊108好漢),棉北辦事處的後溪英歌隊擁有108名隊員,是潮陽市目前一支隊員數最多的農民舞蹈隊。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英歌舞主要的表演器具是一根不是很長的圓木棒,稱為“英歌槌”。“英歌槌”的長度一般為1.2尺到1.8尺,女子用的比男子的要短,一般是1.2尺。英歌隊員的裝扮,是按梁山好漢的形象來打扮的。司大鼓的有作宋江打扮的,也有作別的梁山英雄打扮的,領頭的舞槌人一般來說,左隊頭槌是秦明或者是掛黑鬚的李逵,右隊是楊志或者是掛紅須的關勝,二槌是林沖,三槌是魯智深、武松。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潮汕“非遺”碰撞街舞還被拍成電影!這麼潮的英歌舞不pick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