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國產C919客機材料全進口,甚至連顆螺絲都不用國貨?

建國初期,國內工業一窮二白,連個螺絲釘都造不了,進口螺絲釘都叫洋釘

,經過70年的努力,中國緊固件行業有了巨大發展,但是很奇怪的是,中國是緊固件出口大國,也是量佔了產量一半,但是出口都是低端產品,出口平均價格為1260美元一噸,而進口的都是高端,平均價格高達9000美元一噸。

而且中國低端緊固件大量出口,引起了多國反傾銷調查並以高額關稅制裁。

對於普通質量的螺釘鉚釘,公眾並沒有多少關注。

但是一個新聞卻深深的刺痛了公眾的心:國產大客機C919,所有機身材料進口,而且所有緊固件都全盤進口!

為何國產C919客機材料全進口,甚至連顆螺絲都不用國貨?

C919飛機材料全部進口,緊固件也全部進口

問題就來了,中國能造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難道個螺絲釘都造不出來嗎?幹嘛連螺絲釘都要進口,這是不是洋奴買辦的餿主意?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航空緊固件是啥東西?我國的航空緊固件水平如何,最後才能判斷,全部外購緊固件合理不合理?

航空緊固件,簡單點說就是,用在飛機上的緊固件,包含鉚釘,螺栓,墊圈等等。

航空緊固件和普通民用的有很多不同,最關鍵的是,航空緊固件跟隨飛機一起經歷多重苛刻環境,從0海拔到10公里,從50度到零下40度,而且衝擊振動,雨雪風,鹽水,潮溼,外加高載荷,這些疊加起來,就變成了航空緊固件的特殊標籤-高載荷,高可靠,耐腐蝕,長壽命。

為何國產C919客機材料全進口,甚至連顆螺絲都不用國貨?

鈦合金航空緊固件,便宜的幾十美元,貴的幾百美元,雖然貴,但是物有所值

俗話說的,上天上天,價格頂天,類似功能的產品,上天的比地面民用產品價格,小數點自動移動一位到兩位是常事。

外國製造的緊固件,好在何處,為何我國C919大客機要全盤進口?

外國緊固件有3個優點,是國產緊固件的弱點。

第一個就是加工精度高,而且每批次幾千上萬,精度幾乎完全不變,隨便選取一個安裝,幾乎不會發生問題,而我國國產緊固件,公差範圍太大,不時要挑著用。

第二個就是材料好,外國航空緊固件,為了應付嚴酷的使用環境,幾乎使用了最好的材料,鈦合金,鋼合金都是,我國由於傳統思想束縛,覺得緊固件就是螺釘螺母,定位為低端便宜貨,捨得燒錢搞發動機搞雷達,但是捨不得用好材料製造螺栓螺母,這就造成了嚴重的性能和壽命問題。

第三個就是,鍍層質量特別高,壽命長,耐腐蝕。

為何國產C919客機材料全進口,甚至連顆螺絲都不用國貨?

C919要使用20年時間,材料不好,緊固件不好,直接就會讓市場淘汰

而國產表面處理技術,和熱處理技術一樣,落後世界先進水平有不小一段距離,這也是,國產緊固件不受待見的原因之一。

從根本原因來說就是,國家對於緊固件這種隨處可見的“小東西”不夠重視,總覺得就是螺栓鉚釘,隨處可見,為何還要大量撥款,實際上,從殲10戰鬥機項目開始,就發現這個問題很嚴重。

國產緊固件設計落後,公差太大,材料便宜質量差,表面處理毛糙,不耐腐蝕。

而殲10戰鬥機軍方要求的就是,高機動,高可靠,長壽命,而長壽命,就必須用好材料,和高質量緊固件。

為何國產C919客機材料全進口,甚至連顆螺絲都不用國貨?

殲10戰鬥機早期,使用了大量進口材料和進口緊固件

當然進口材料和緊固件價格太貴,實在吃不消,我國在殲10定型後,也展開了材料和緊固件的仿製替代工作,基本保證了飛機的質量和壽命沒有太大下滑。

當然還沒有完全達到進口的水準,航空緊固件是一個高端技術密集型產品,我國也沒有指望隨便撒點錢就能全面趕超,所以,緊固件工業,還要繼續努力,藉著中國製造2025的東風,在未來還有更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