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一架現代飛機(包括直升機等飛行器)理論上可用上25~30年,但往往難以如願。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機型,頻繁使用會加速老化,油耗和維護成本上升,加上性能更好的新機型不斷出現,以及環保標準提高等因素影響,許多正值壯年的飛機也不得不提前“下崗”。就拿民航來說,許多航空公司機隊的平均機齡已經降到10年左右。據業內預測,最近20年內全球將有1.5萬架飛機退役。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退役飛機將何去何從?只能流落到“飛機墳場”中淪為廢銅爛鐵嗎?其實,這些看似過氣的“明日黃花”仍不乏使用價值,總能找到重新煥發風采的機會。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美軍飛機墳場

廉頗雖老尚能飯

退役飛機按狀態可分為“扶我起來我還能飛”和“不飛了我只想靜靜”兩大類。先說說那些功力猶存,而且符合安全規範的飛機,重返藍天自然是“再就業”的最佳選擇。即使被移送到“飛機墳場”,也只是暫時封存。美國空軍設在亞利桑那州戴維斯-蒙森基地的“飛機墳場”實際就是一座龐大的備份機庫。2015年初其中一架已存放7年的B-52轟炸機被重新啟用,經過整修升級後成為第一架從“墳場”中復活的“同溫層堡壘”,用於替換另一架因火災受損的現役同型機。要知道這架B-52已是53歲高齡,為安全起見,它重獲新生後第一次飛行全程不收起落架,速度和高度也受到限制。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第一架從“墳場”中復活的“同溫層堡壘”

除了留存自用,賣掉多餘的退役戰機可是一項熱門生意。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是國際軍火市場上拋售二手貨的大賣家,甩掉包袱後不僅獲得了經濟利益,即使半賣半送也可以藉此施加政治影響力。後來者自然有樣學樣,最近以色列空軍就宣佈將已服役36年的F-16A/B戰鬥機全數退役,其中有40架可供外銷。同時清倉甩賣的還有40架A-4攻擊機、7架C-130運輸機和8架AH-1直升機等。據外媒報道,這批二手軍機的“接盤俠”很可能是鄰國約旦。在阿拉伯國家中,約旦跟以色列走得最近,同樣裝備有F-16和C-130,部分AH-1還是以色列多年前提供的,雙方如果再次握手成交併不出人意料。

軍火生意要顧及國際法和外交關係,相比之下民航領域就寬鬆多了,民用飛機的轉手交易一直是個活躍的大市場。發達地區的許多航空公司因提高競爭力和降低維護成本的需要,會時常採購新機型來更新換代。而那些被提前淘汰的飛機仍有可觀的使用壽命,會被轉售或租賃給要求不高的廉價航空公司,或是流入非洲和南美等新興市場。

同樣是出於成本的考慮,專事貨運的航空公司通常也不會直接購買價格不菲的全新飛機,更願意選擇那些用二手客機改裝的貨運機型。比如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擁有自己的貨運機隊,在1980年代成立之初就開始引入從民航公司退役的道格拉斯DC-8、波音727和747等改裝貨機。另一家物流巨頭聯邦快遞(FedEx)的航空運輸公司也使用過波音727、麥道MD-10/11和空中客車A300/310等早期型號。而存量眾多、性能與價格都適中的波音737、757和767則是時下流行的“客改貨”機型。隨著網絡時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退役客機改行“快遞小哥”可是網購一族的福音噢。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物流企業大量使用二手改裝貨機

另一類改裝的專業性就更強了,為的是讓退役飛機承擔起特殊使命。典型的例子有:

觀測平臺——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主導的太空研究項目“同溫層紅外線天文臺”(簡稱SOFIA),是在一架波音747SP上搭載一臺紅外線望遠鏡及相關設備,為排除陽光和大氣層的干擾,須在夜間飛到1.3萬米高空之上觀測外層空間。這架747SP最早是在1977年交付給泛美航空公司用於客運,為紀念查爾斯·林德伯格獨自飛越大西洋50週年被命名為“林德伯格快帆”號,1986年由聯合航空公司接手,1995年退役。兩年後NASA將其購入充當SOFIA項目載機,在左側機身後部開設大號艙門,供口徑2.5米的天文望遠鏡使用。經過不斷的改裝和測試,直到2009年耗資3.3億美元的SOFIA項目才正式進入飛行觀測階段。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SOFIA載機經過特殊改裝,還需要其它747的拆解零件維持

滅火斗士——在山火肆虐的新聞報道中,不難看到滅火飛機的身影。早在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國家森林管理局和各州的森林防火部門就與軍方合作,將B-17、B-25轟炸機和PBY水上飛機等退役軍機改裝上儲水箱和噴灑裝置,用於撲滅山林火災。此後,許多民用飛機也變身加入“空中消防隊”,有的既能裝水噴灑也能運送消防救護人員,增強了野外撲火搶險的能力。2006年,有4架用DC-10寬體客機改裝的大型滅火飛機開始投入使用,每架可裝4.5萬升的水或阻燃劑,對付大片叢林野火更有效。它們活躍在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繁忙時每年出動三四百架次。而最強悍的要數儲水量高達7.4萬升的波音747“超級水櫃”了,共有3架。它們同樣來自二手客機,配備先進的飛行控制和加壓噴灑系統,2009年起不僅在美國各地效力,還曾遠赴西班牙、以色列和智利支援滅火行動。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747變身滅火機再次服役,專治山林大火

無人標靶——無論是空中作戰部隊還是地面或海上的防空單位,在訓練和演習中都少不了用於實彈射擊的目標靶機。傳統做法是讓有人駕駛飛機在空中用長長的纜繩拖曳著靶子,或是由遙控航模和更大些的無人機充當“假想敵”。這種方式雖說花費不多,使用方便,但靶機從外形特徵到飛行性能都與真實目標相去甚遠。最貼近實戰的做法是將退役戰機改造成所謂的“全尺寸靶機”。由於原型戰機內部空間較大,便於安裝遙控系統和其它設備,使之可以執行更為複雜的模擬科目,如多機編隊和電子對抗等。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被導彈撞斷平尾大難不死的QF-4

自1995年以來,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先後使用過300多架從F-4雙座戰鬥機和RF-4偵察機改裝而成的QF-4/QRF-4無人靶機(Q代表無人機類別)進行訓練。有的F-4在改裝前已經封存了20年,部分靶機還保留手動操縱系統和彈射座椅供飛行員駕機測試。這批QF-4/QRF-4共完成了600多架次無人飛行訓練任務,有250架被實彈擊毀。2016年之後,它們的位置被最新改裝的QF-16所取代。這些重新上崗的F-16也是來自“飛機墳場”,性能原本就很出色,改成無人機後不必顧慮人體承受能力,可以完成9g的過載機動,使得模擬對抗更具挑戰性。當然了,將退役戰機改裝成靶機的技術要求和成本也更高,不可能經常性使用,但對於提高訓練水平有莫大的幫助。萬一爆發真正的戰爭,這類無人戰機如果應用得當,還可以發揮出奇制勝的作用呢。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F-16無論新舊都是軍火市場的熱銷貨,還被改裝成圖中的無人靶機

除了在專業領域再次找到用武之地,退役飛機在面向大眾的廣闊舞臺上也扮演著豐富多彩的角色。在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裁軍潮中,都有大量性能完好的軍用飛機作為剩餘物資流入民間,直接推動了西方通用航空的發展。這些“退伍老兵”當中,較大的通常被用於人員和貨物運輸,小型的可承擔私人座駕、飛行教練、旅遊觀光、農林播種及噴藥等多種多樣的用途,最受歡迎的莫過於飛行表演了。一戰後利用退役飛機組建的民間“飛行馬戲團”曾流行於美國和歐洲各地,驚險的特技表演和低廉的載客體驗激發了無數青少年投身藍天的夢想。如今在各大航展上,能看到最新式的機型亮相已不算稀罕了,反倒是那些歷經滄桑的經典老機重出江湖更讓資深航空迷們心潮澎湃。

能引發思古之幽情的還有大銀幕上的“群鷹薈萃”。在電影業引入電腦影像特效技術之前,要製作航空題材的影片就得動用真傢伙,輔以模型道具進行拍攝。從1930年的《地獄天使》到1970年前後的《不列顛大空戰》和《虎!虎!虎!》等空戰大片,都不惜血本蒐羅到數十架退役飛機,加以修復和改裝後在碧空雲海之間上演了一幕幕追逐纏鬥的精彩好戲。即使如今的電腦特效已經達到近乎以假亂真的程度,像最新上映的《敦刻爾克》在拍攝時還是請出了老而彌堅的3架“噴火”和一架Bf 109戰鬥機,用於空中實拍,就是要給觀眾帶來更真實的臨場感。

與充滿機械美感和懷舊氣息的老爺車一樣,還能飛得動的“老爺機”也屬於收藏珍品,當然也是大多數人只可遠觀、難以染指的奢侈品。不僅是“剁手”價格,這對操作技術和維護保養都有很高的門檻。在一家舊式飛行器代理公司最新的現貨清單中,一架“噴火”戰鬥機就開價170萬英鎊(約合1500多萬人民幣)。而在電影《敦刻爾克》中出鏡的那3架“噴火”屬於美國億萬富豪丹·弗裡德金,他還親自駕機上陣,配合拍攝。同樣既有財又有才的還有好萊塢大明星約翰·特拉沃爾塔,人家可是持有多機種飛行執照的“老司機”了,名下就有一架從澳洲航空公司退役的波音707。他曾駕駛這架707參與過2005年新奧爾良颶風和2010年海地地震後的救災活動,如此“高調”地做公益也真是沒誰了。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一架1945年的噴火剁手價170萬英鎊

惜別藍天緣未了

不管怎樣,退役飛機有機會重上雲霄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遲早也會因技術或經濟的原因再次停飛。也許有人會說飛機如果沒法飛了,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其實不然,就算告別了藍天,“封翼”後的飛機反而能找到更廣闊的出路,繼續發揮著別樣的餘熱。

整修一新後進入博物館應該是退役飛機最圓滿的結局了,享受著功成身退、榮登殿堂的尊崇,成為被瞻仰和銘記的歷史見證。可惜歲月無情,並不是每一種機型都能留下完整的實物。比較幸運的就有“協和”超音速客機,自2003年退役後,曾生產出的20架除了有兩架損毀外,其餘18架都分別在英國、法國、美國和德國的博物館或機場內找到了容身之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參觀者。特拉沃爾塔的那架波音707在達到使用年限後,已確定將捐贈給澳大利亞的一家博物館。另有一些停飛的飛機被航空俱樂部之類的社會團體和有實力的個人收藏,也算是老有所依了。此外,在不少軍事基地、航空展館和歷史紀念地等場所內外,還可以看到用整架飛機做成的標誌物,成為一道道別具韻味的風景線。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進入博物館是退役飛機的最好歸宿

相對於“全身而退”的圓滿,被解體處理似乎要算是不得善終了。實際上正是經過細緻的拆解,退役飛機雖然整體消失了,許多零部件卻得以迎來“第二春”。原本造價就不低的飛機可謂全身都是寶,多達80%~90%的零部件或材料能被回收再利用,整機轉手的賣價可能還不如拆解後分開出售的獲利。其中最值錢的非發動機莫屬了,從操縱系統、電子設備、起落裝置到結構框架,乃至座椅和裝飾物等等,只要符合使用需要和質量標準,都不愁沒有用處。

要知道許多型號較舊的現役飛機,由於維修所需的零部件已不再生產,隨時都可能趴窩,而退役飛機拆解後的貢獻無異於“及時雨”。前文提到過,NASA的SOFIA項目採用一架波音747SP作為載機,機齡已超過30年。為了讓它保持良好的飛行狀態,就有另外兩架結束了歷史使命的747——一架是機載激光項目的測試平臺,一架是航天飛機的運載機——作出犧牲,將自己的“器官”供應給SOFIA項目中的“兄弟”。

近些年來隨著退役飛機數量不斷增長,拆解飛機也成了商機無限、發展迅速的熱門行業,和二手飛機交易一樣在西方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這個最高端的“廢品處理業”中,除了有專業維修企業,也吸引到航空公司和飛機制造商的涉足。有趣的是,波音和空中客車兩大巨頭不僅在造飛機上正面硬懟,在拆飛機方面也競相出招。波音與歐美多家企業聯合,在2005年創立了“飛機機隊回收協會”。第二年空客也在歐盟支持下,啟動了名為“退役飛機先進管理流程”的項目。其目的都是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採取措施促進飛機拆解的科學高效和規範化,實現零部件的綠色循環再利用。

介於完整保留和徹底拆解之間,退役飛機還有著蔚為可觀的應用價值。上到行業內的產學研,下到大眾化的吃住行,可以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科研樣本——飛機在使用過程中,內部結構的腐蝕和疲勞是飛行安全的一大隱患,但又不容易查找發現。對退役飛機進行破壞性的分解檢查和試驗,就可以深入研究不同部位、不同材料的損傷規律,尋找應對辦法,為同類機型的日常維護和新機型的研製提供可靠的參考。也有把整架飛機當作“小白鼠”的,比如NASA蘭利研究中心曾在2015年將一架賽斯納172用於撞擊試驗。技術人員將這架出廠已40多年的小型飛機高高吊起,再撞向地面,製造出飛機失事墜落的效果,根據機身損壞程度來確定發出求救信號的緊急定位發射器應安裝在什麼位置才不易受損失效。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NASA利用老舊的賽斯納172進行撞擊試驗

訓練器材——負責駕駛飛機的飛行員通常會在專業的飛行模擬器上接受訓練,但對於其他機務人員來說,用退役飛機來訓練更為經濟實用。美國空軍訓練司令部下屬的第58特種作戰聯隊就擅長將幾近報廢的飛機改造成全尺寸的訓練器材,如採用C-130運輸機的機艙來進行快速裝卸和物資空投等操作練習,而安裝在塔架上的UH-1和HH-60直升機機身可用於機槍射擊或空中救援的模擬演練,節省了不少裝備採購經費。

同樣在反恐和反劫機訓練中,利用退役飛機也逐漸成為常態手段。2003年,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希爾斯伯勒縣警方獲贈一架波音727貨機,改裝後用於SWAT特警小組的實戰化訓練。據稱這是美國第一架供地方執法機構使用的“教練機”,此前只有聯邦調查局和軍方特種部隊才擁有這樣的高檔設施。

教學用具——前不久,一則國內某職業學院大手筆購入豪華名車給學生拆裝的新聞成了網上熱點。其實這在航空專業院校早就不算個事了,實體飛機已經成為標配的教學用具。還有什麼比直接接觸實物更有效的學習方式呢?無論專業是設備維修、安全保衛還是空中乘務,學生們都可以在真實環境中掌握職業技能。出於培養後備人才的需要,一些航空企業樂於將退役飛機提供給航空院系。像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北部社區與技術學院聽著名氣不大,但人家的航空專業光是大型飛機就有3架DC-9和2架727,都來自於捐贈。

以上例子跟普通大眾的距離還有些遠,其實除了科普教育外,退役飛機還有的是更接地氣的用途呢。

便捷酒店——歡迎入住“珍寶酒店”!這是瑞典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外一架再也不會離地的波音747-200客機,2002年退役後外表基本保持原貌,內部就改造出不同規格的27間客房,最值得推薦的要數設在駕駛艙內的雙人間了。這家酒店不僅設施齊全,與機場近在咫尺也方便了來往的旅客。而在新西蘭奧托羅亨格小鎮上,則有一家用布里斯托爾“貨輪”飛機改成的汽車旅館,“麻雀雖小”但也頗具特色。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747珍寶酒店提供不一樣的住宿體驗

主題餐廳——美國空軍學院所在的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有一家由KC-97加油機改建的餐廳,機身上還保留著空軍塗裝,艙內能容納275人進餐。遠在非洲的加納,其國有航空公司在2005年倒閉後,旗下一架DC-10被安置在首都阿克拉的國際機場附近,搖身一變成為供應當地傳統美食的餐廳。其機身通體綠色,垂尾塗上加納國旗圖案很是惹眼,內部可接待118人。此外在英國、韓國、新西蘭、哥斯達黎加等地還有各種飛機餐廳、酒吧和咖啡屋,在裡面吃喝“飛機餐”是不是更有情調呢?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加納的綠色飛機特色餐廳

代步工具——你見過在水面或地上跑的私人飛機嗎?傳奇富豪霍華德·休斯曾擁有的一架波音307專機在風暴中損壞後,剩餘的機身被改成了同樣拉風的奢華遊艇。還有人利用飛機機身密閉性好、內部空間大的特點,嘗試將其改作渡輪來使用。地面上,墨西哥一家汽車改裝公司花費百萬美元把一具737機身改造成可搭載40人的豪華大巴,能跑出200千米的時速。而將小型飛機拆掉機翼,稍加改動後就能用汽車拖著自駕遊,一路上足以博盡眼球了。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波音307遊艇

個性住宅——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商時有一架塗著醒目名號的727專機,密西西比州一位女士就把自己的727住房戲稱為“小特朗普”。這是她在1994年以2000美元買下的報廢機身,又花了近3萬美元運到居住地並裝修成新家。無獨有偶,1999年俄勒岡州一位退休工程師也把一架完整的727改造成林中別墅,耗資20多萬美元,而他的“二套房”計劃是更大的747!DIY能力不夠?美國一家航空技術公司就提供定製飛機住宅的業務,將整架退役的727或737安裝在支柱上,還可隨風轉動,內部按照客戶喜好加以佈置。以飛機為家這可是航空迷的一大夢想,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經費和場地。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吃住都在飛機裡可是航空迷的夢想

此外,退役飛機物盡其用的例子還有將機身改建成學校活動室和遊樂場設施,把退役戰機沉入海底作為人工礁石,飛機拆解後的發動機可用於風力消防或除雪,機翼、整流罩和艙門等部件可做成各種建築材料和傢俱用品……真可謂老兵不死,只是換了別樣的方式。

退役的飛機都去了哪兒了

用F-4戰鬥機部件製作的特色傢俱,想不想來一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