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一段不靠谱的绯闻

大嘴读史

粽子节,所有的人都要感谢屈原屈大夫,要不是他,今天就没有放假的福利,更不会有铺天盖地的各色粽子美食。

关于屈原,一段不靠谱的绯闻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大好人,却有人编造他的绯闻,这个绯闻的女主角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史记》上只有一段关于郑袖的记载,在《张仪列传》中,因为郑袖的枕头风,楚怀王放走了自投罗网的张仪,落了个“史上最愚蠢的君王,没有之一”的评价。

张仪在郑袖的“神助攻”下,在韩国、齐国、赵国、燕国跑了一大圈,口舌如簧,挑动群众斗群众,好好的反秦联盟被他搞得七零八落,张仪的名声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如果没有郑袖的枕边风,张仪应该早就死得不能再死了,所以,张仪的军功章,有郑袖的一份功劳。

关于屈原,一段不靠谱的绯闻

郑袖在《战国策·楚策四》中,以女一号的身份再度出场。

魏国把一个魏国美女送给楚怀王,楚怀王非常喜欢,郑袖害怕自己失宠,于是设计陷害。

郑袖先是作出一副闺蜜的架势,对魏国美女照顾有加。衣服,你先挑!首饰,你先选!房子,你做主!家具,你拍板!老公,你先——呵呵。

楚怀王看见后宫河蟹的景象,龙颜大悦,欣慰地表示:郑袖这种不嫉妒的表现,很好很高尚,值得推广。

接着,郑袖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挖了个大坑。

郑袖对魏国大美女说,你几乎是完美的,但萝卜青菜各有喜爱,大王不喜欢你这鼻子,去棒子国也来不及了,你以后见到大王,直接捂住鼻子就是了。

魏国美女不知道的是,楚怀王是个有狐臭的人,在没有西施兰夏露的年代,遮掩这味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楚怀王对讨厌自己“体香”的人当然没有好脸色。结果,一切在郑袖的意料之中,魏国大美女让楚怀王大发雷霆,失去了自己的鼻子,比整形失败还惨。

关于屈原,一段不靠谱的绯闻

总的来说,史书中对郑袖的评价多是“善妒狡黠、阴险恶毒、极有心计”之类的话。

可能大家觉得郑袖也就是一般的后宫故事,那么接下来说点劲爆的。

据传,屈原经常出入王宫,和郑袖一来二去看对眼了,两人之间存在着一段暧昧关系。楚怀王知道后,将屈原流放。这对野鸳鸯死不悔改,还想尽办法偷偷摸摸幽会,头上冒绿光的楚怀王临死之前,发出必杀令,抓住屈原,将他杀死后装进麻袋,捆紧了之后绑上石块,投尸江中!

提出这种看法的人当然有自己的证据。

屈原有一首著名的诗歌,《九歌》中的一篇,叫《湘夫人》。这首诗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神驰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好吧!“研究者”说,这首诗中,湘君暗指的其实就是屈原自己,湘夫人暗指的就是郑袖。整首诗歌描写的是某次计划中的幽会,郑袖没能按时出台,屈原很不爽的心情。

关于屈原,一段不靠谱的绯闻

无语吗?还有更那啥的。

粽子节里赛龙舟和包粽子是规定动作,“研究者”认为,赛龙舟实际上是隐喻当时楚怀王遗命派出的军队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而包粽子则是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绳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投尸江中。

关于屈原,一段不靠谱的绯闻

震精了吗?你还敢吃粽子吗?

不想评论这样解读《湘夫人》的离谱,《飞鸟集》不是也可以有其他翻法吗?这里只说一个历史事实:

楚怀王是公元前299年被秦国扣押的,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屈原是公元前278年听说楚国国都被攻破投江而死的。如果是楚怀王遗命追杀屈原,从命令下达到执行,居然需要18年?楚国军队是属蜗牛的吗?

所以说,这段绯闻不靠谱,这是在黑我们屈大夫,这种研究只是逗逗乐子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