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车臣非要从俄罗斯独立呢?

高仪明


翻开车臣的历史,你会发现车臣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放弃抵抗过。从13世纪到19世界,车臣先后与蒙古、帖木儿帝国、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等国家发生战争;与格鲁吉亚人、哥萨克人、卡尔梅克人发生冲突。整个车臣就是一部战争史,从蒙古的入侵开始民族觉醒,到俄罗斯的残酷统治中谋求独立。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车臣非要从俄罗斯独立呢?

第一、政治因素

车臣从蒙古时代开始就以独立的形态存在,不管经历了多少国家、与多少国家抗争,车臣都保留了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恰恰是很多周边强国无法接受的。从蒙古开始历代的统治者都对车臣进行了严苛的统治,到俄罗斯时期就开始对车臣民族进行灭绝式统治,在屠杀中车臣民族的同时移民俄罗斯民族,但是车臣的民族没有被击垮,反而越战越勇,最终将俄罗斯族赶出了车臣。两族的血海深仇就这样结下了。

二战时期,斯大林为了报复车臣与德国合作,将整个车臣民族迁往中亚等环境恶劣的地方进行流放,流放地不提供食品、安置和工作,导致大量的车臣人口死亡。虽然最后得到赫鲁晓夫的平反,但这次流放导致车臣损失了超过车臣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几乎家家与俄罗斯有血债的程度。

第二、经济因素

车臣地理位置重要,且周边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但是这些资源一直被俄罗斯中央控制,这样让车臣对俄罗斯中央非常不满。再加上俄罗斯为了防止车臣内乱对车臣地区进行经济封锁。到了80年代,在土地、民族、就业等问题的冲击下,车臣成为俄罗斯最贫穷的地方,双方的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第三、文化因素

俄罗斯信奉东正教,也算是基督教的一种。但是车臣为了抵御俄罗斯的入侵,全民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双方在文化上就无法融合,这就会造成双方在交流中出现众多的不便与冲突。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不利于车臣融入俄罗斯文化中去。

再加上伊斯兰极端思想的传播及影响、美国在“颜色革命”方面的操作,使车臣从俄罗斯中分裂并独立成为车臣的主流思想。直到今天,很多的车臣恐怖分子通过袭击俄罗斯的主要政府设施来影响车臣的独立进程。

因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曾经俄罗斯与车臣激烈对抗,不仅仅是利益的争夺,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一种抗争。


昨思今明未武


车臣危机已经延续了两个多世纪,车臣问题闹得非常凶,制造过多起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到最近几年才平息了不少。


但是这个曾经流血漂橹的地方,要愈合深深的历史伤痕并非易事,命运多舛、好不容易走上正轨的车臣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为什么车臣非要从俄罗斯独立?主要是与俄罗斯的仇恨太深。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了解一下车臣与俄罗斯到底有怎样的仇恨。


一、车臣本是独立国家,后被沙俄强行征服。


自古以来,车臣就是高加索地区的一个独立王国。后来,被沙俄征服了。尽管俄罗斯占据车臣,但车臣的民众却始终不愿意屈服于俄罗斯。



所以,俄罗斯就对车臣民众进行疯狂的镇压,凡是反对者都被处死。沙俄的疯狂掠夺和奴役,使得民族矛盾和仇恨积怨非常深。


二、对车臣民众非常粗暴,仇恨矛盾越积越深。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对待车臣依旧是十分的粗鲁。而且对车臣采取高压的民族政策,企图改变整个车臣人民。而且在车臣粗暴强制的执行土地集体化,使得车臣大量失去土地,哪里有压迫与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因此,车臣的反抗也从来未停止过。而有反抗就有战争和杀戮。这样一来,形成恶性循环,彼此的仇恨越积越深,甚至已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三、曾企图寻求德国帮助,车臣遭到清算损失惨重。


曾在二战爆发时,车臣趁机投靠了德国法西斯,企图利用德国的力量帮助自己独立。这使得战后车臣人遭到了清算,被整体定为叛国罪。


于是,车臣开启了死亡之路。在那个严寒的冬天,苏联出动十万大军,包围车臣,将车臣人全部赶上列车,毁掉他们的家园。


直接举国迁移到荒无人烟的中亚,西伯利亚。不愿意走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付之一炬。而被迁移的因为严寒以及虐待,最后也死了一半。这是车臣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刻。仇恨又被成倍叠加。



四、在经济上长期压迫,使车臣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因为车臣人很不安分,总是制造麻烦,所以,苏联在经济发展上对其进行长期打压,使得车臣经济长期落后。


到80年代末,由于当地的民族矛盾、高失业率、土地问题等多种原因,车臣是苏联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多种矛盾在之前苏联政府的高压下暂时没有爆发,却似地下的滚烫岩浆一般涌动。


可以说,车臣和俄罗斯有着几百年的血泪恩怨,难以调和。因此,苏联的解体,让车臣有了可乘之机,想要立刻趁机独立出来。



但是,俄罗斯不承认车臣独立只承认其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之一,另外,由于车臣地理位置重要,而且还有大量石油,对俄罗斯来说地理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俄罗斯是绝对不允许车臣独立的。因此,后来又发动了两次车臣战争。


现在,虽然战争结束了,大规模袭击冲突也没有了,但是车臣仍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流血冲突发生。军事行动只是一种武力手段,而且还会造成百姓伤亡流血事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


面对这种问题,最根本,最有效,最人性的解决方法,还是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入手。


幸生


车臣的事讲点细节或许比较直观。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这个地名在俄语里本来是个形容词,意思是“可怖的,恐怖的”。车臣不大,格罗兹尼是最大最重要的城市,名字来自它的历史:这个城市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沙皇军队在车臣的驻扎地,后来成为行政中心和主要城市,直到今天还是首府。这样一个地方叫这样一个名字,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那些当地人经历过什么。

整部车臣史就是血泪史,直到今天悲剧仍然远没有终结。有一句调侃说俄罗斯历史可以一言以蔽之“然后事情变得更糟糕了”,这句话拿来形容车臣同样非常精确,而且程度远比俄罗斯本土惨烈得多。

其实过程没有什么可说的,苏联以前的车臣史就是俄罗斯不断地攻打和奴役,车臣不断地反抗,然后不断地失败,不止车臣人把俄罗斯人看做敌人和侵略者,俄罗斯人自己也这么看……就是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关系,沙俄显然不可能对被征服的地区有什么怀柔政策,这一点远东和高加索并无区别。沙皇军队进北高加索以前车臣人本来并不信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同时作为信仰救赎和对抗沙俄东正教的思想武器传进车臣的,而因为蒙古人入侵的时候车臣还非常原始,连族群都没有真正成形,车臣民族在历史上也基本是用对抗沙俄来完成自我定义的。

俄罗斯内战的时候车臣又是双方战场,苏联成立以后有过非常短暂的一段理想时期……苏联政府当时给了车臣很大的自治权,又派人带物资技术进来援建,基本上这是自十七世纪沙俄军队进高加索以后车臣第一次开始跟俄罗斯本土有所融合,可惜好景不长。

很快二战爆发,车臣又成了争夺区。1944年斯大林认为车臣里通外国,作为惩罚措施把整个民族赶去了中亚。姑且不说有没有他宣布的事件,这个指控本身明显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完全是民族决定一切的做法,当时很多参加了苏联红军的车臣战士,甚至已经做到军官或者高级特工了,依然被强行遣返回家然后就赶上了去流放地的火车。流放地不负责这些人的安置和工作,甚至禁止提供工作,老弱妇孺也一概不管,也就是说这些人如果没有死在流放路上,在之后的十三年里也依然没有收入没有住所没有食物……

比较保守的估计是当时车臣人口死了五分之一,也有人估计可能是三分之一到一半人口,达到了战后只要没被灭门,家家都有血债的程度……后来的车臣独立第一任总统杜达耶夫,他本人出生三天就被带上了大流放的火车,他的祖父母是因为大流放的时候不肯走,被活活烧死的。

(举他的例子是因为他比较有名,家里的事也有记载,跟他后来搞地区独立关系并不很大,杜达耶夫年轻时候是个根正苗红的苏军飞行员,不过这事儿就说来话长了。)

后来赫鲁晓夫纠正了斯大林的政策,把车臣人从流放地又迁回家乡。从1957年回迁,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段时间倒是难得的比较平和的一段休整期,车臣人虽然仍然在民族成分上被歧视(依然参见杜达耶夫生平),但至少地区内部车臣人和俄罗斯人实现了正常杂居= =||||更后来战争爆发以后俄罗斯人全走了,还有车臣人怀念过他们的俄罗斯老邻居。

到苏联解体,那时候的是非曲直现在挺难说清楚了……对车臣人来说,独立建国是个普遍存在的梦想,理由很简单,因为觉得有了自己的国家就不会再受异族统治者摆布,而解体时候确实是对地区独立来说的一个空前的历史机遇,那时候叶利钦有一句著名口号叫能拿多少主权就拿多少。不管认为杜达耶夫是车臣民族英雄还是政治投机者,总之他站出来了……

后面的事儿不细说了,两次车臣战争俄军在车臣干的事都不能称之为人事,叶利钦打第一次的时候俄媒有详细报道,普京打第二次不让报了,但还是有不少现场记录和法庭证词,另一边,车臣恐怖分子袭击平民的事迹举世皆知,也不用我再重复了……

200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以后到现在,终于算是在名义上稳定了,但是车臣是不是和平了呢……卡德罗夫治下的车臣现在随便拎出一条什么新闻来都是震惊地球的级别,比如总统带人放火烧村,比如还是总统带人强抢民女做妾,比如同性恋集中营,比如在克宫红墙下杀人。车臣内部经济约等于零,每年拿着俄罗斯给的巨额援助,最后都进了卡德罗夫自己的皇宫和清真寺。俄罗斯国内意见大是必然的,这两年拨款力度也在减小,只能说现在是勉强维持着一个和平表象。

平心而论,这三四百年车臣民族的遭遇是真的惨绝人寰,但更悲剧的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才绝无独立可能。这么多年折腾下来,车臣本族精英其实已经死得差不多,社会秩序毁得一干二净,从杜达耶夫到卡德罗夫,没出过一个有行政能力或者说政治能力的领导人(历史上也没有)……


路尘


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头几年,车臣问题闹得非常凶,制造过多起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到最近几年才平息了不少。2004年9月,车臣恐怖主义组织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别斯兰惨案。在这场空前的人质劫持事件中,32个恐怖分子驾车冲入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1000多名学生、家长和老师扣为人质。与俄政府的谈判破裂后,俄特种部队迫于情况强力解救,最终394名人质死亡,其中150人是孩子。
别斯兰事件中的受害者照片


沙俄:民族仇恨的生根发芽

从历史上看,车臣和俄罗斯当局闹到如此鸡飞狗跳的地步并非出乎意料。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北高加索地区,而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连接处,扼黑海和里海要道,北临俄罗斯,西南接土耳其,东南靠伊朗,有着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古就是大国角逐的舞台。18世纪时,从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沙俄对高加索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大修碉堡,对高加索形成包围之势。沙俄势力步步紧逼,到了18世纪末,北高加索实际已处于沙俄的军事控制之下。1817年,沙俄开始最后征服高加索的行动。沙俄在扩张过程中除了要对付本地人的反抗还要应对土耳其和波斯的干扰,在1826年爆发俄波战争,1828年爆发俄土战争,两场战争均在1829年结束,沙俄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得以在整个高加索地区站稳脚跟并完成兼并的最后一步。沙俄征服者的行动对车臣人是残酷无情的,很多人从平原被赶回山区,反抗者被屠杀,房屋被烧毁,这使得许多人对俄国饱含切齿之恨。
沙皇征服此地之后的对策更是火上浇油。俄国政府就没想过对此地进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在此地实施大俄罗斯主义的民族高压政策,这些民族地区被当做殖民地和廉价的原料产地。沙俄派驻高加索的殖民军司令齐齐诺夫曾对一个穆斯林首领说:“你有一条狗的灵魂、一头驴子的智慧,但是,只要你对我伟大的帝国和皇上不是表现为一个虔诚的纳贡者,我就要用你的鲜血来冲洗我的靴子”。在这样的压迫下,许多车臣人聚集在伊斯兰的旗帜下发起反对沙俄的“圣战”,反抗沙皇俄国的控制。最为著名的当属沙米尔领导的山民起义,他们从1834年到1859年一直坚持了25年,使沙俄统治者损失惨重,头痛至极。
车臣地图,首都格罗兹尼(Grozny)


苏联:浸透鲜血和眼泪的苦难史

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很多受沙俄压迫的民族开始有了希望,包括车臣,苏俄政权允诺保障高加索山民实现民族自决,并与当地的伊斯兰势力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白军,1919年9月,“北高加索埃米尔”成立,所属的民族包括卡巴尔达人、奥塞梯人、车臣人、达吉斯坦人。但苏俄政权只是利用他们对付白军,是绝不会允许其独立的。1921年红军将白军和伊斯兰势力一并击败,苏俄政权全面占领了北高加索,北高加索埃米尔国被废,山民自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苏俄政权承诺高加索山民在其政治框架中可以完全享受政治和文化上的自治权。
虽说不让独立,但在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前后,政府对车臣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定了很多具体的实际措施。这些措施是有利于改善落后情况的,并且注意避免大俄罗斯主义,尊重当地民族自身特点。
可是情况很快就朝着另一个方向变了。列宁死后斯大林上台,相比大俄罗斯主义他更担心民族分裂主义,他的民族政策也比较强硬,不似列宁的温和。而且尽管他表面上认同各民族自由平等,他的民族政策实践和言论却显示出他实际上认为民族是有优劣之分的。
1924年,北高加索所有的清真寺被勒令关闭,向伊斯兰教圣城麦加和麦地那朝拜的活动也被严格禁止。1929年,政府不顾现实情况强行向山民推行农业集体化,触犯了车臣人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习惯,使得很多人对集体农庄消极抵抗,不守农庄规定也不去干活。
卫国战争的车臣老兵,卫国战争胜利66年周年纪念


1941年德国入侵,卫国战争爆发。同年德军在向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逼近的时候,德国间谍机关曾向该地区空降破坏小分队,利用山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煽动他们起来造反。德国宣称将帮助北高加索人摆脱俄罗斯人的束缚,建立独立的共和国,一些当地民众认为这是重获自由的机会,大约有5000名志愿者加入了德军行列。然而在1943年,苏军进行反击,入侵的德军全部肃清。控制住了北高加索的局面后,苏联决定无视有30000名车臣人参加了红军,是北高加索地区的四个民族之首的事实,对车臣等民族进行惩罚,这样也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民族独立倾向的问题。1944年1月3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关于将车臣人、印古什人迁移到哈萨克和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决议》(第5073号),2月21日苏联内务人员委员会发布《关于迁移车臣人和印古什人的命令》(第116\\102号)。从此车臣人国破家亡,开始了13年的惨痛历史,这就是1944—1957年屈辱性的民族大迁移。

苏联当局调了142000节封闭式车厢和1000节敞篷货车厢,从1944年2月23日凌晨开始,用欺骗手段把车臣人押上了闷罐车皮,一批批地运走。整个过程匆忙而无序,造成了大量无家可归的儿童和分散家庭。在强制迁移时不出人所料地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惨剧。2月27日,执行驱逐任务的内务人员委员部讨伐队将全体海巴赫村的居民赶进一架棚子,然后活活烧死,只因把人从高山村落运出去太麻烦。有居民被淹死在克泽偌伊—阿姆湖中,有的被关在家里烧死,士兵还往砖楼里扔手榴弹。坐上火车的很多车臣人也九死一生,车厢拥挤不堪而且自然环境恶劣,路途遥远,缺食少衣,缺少医护人员和药品,于是很多年老体弱的车臣人没能抵达目的地。
需要注意的是,苏联政府也对德意志人、朝鲜人、波兰人等民族实施过民族迁移,但这些迁移活动多是出于国防需要,属于国家行政强制性质。然而车臣人和印古什人的民族迁移相较于国防需要,有着更强烈的惩罚性质,车臣人被冠以“特别移民流刑犯”的名称,在流放地其人身自由受限,行动都被专门的机构监视着。

在车臣人的新居住地,日子非常难过,境况很糟糕。住房、粮食、医疗的供给远远跟不上需要,儿童上学的条件也没法保证且必须接受俄语教育。1946年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被取消,他们的家乡彻底没有了。就算在1957年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取消了对车臣人的特殊移民限制,恢复了他们的名誉和国家,这13年的血泪和屈辱也无法被抹去。这段历史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对俄罗斯不信任的群体意识,为后来的民族独立运动埋下伏笔。20世纪90年代车臣独立运动领导人中很多人都是在流放地出生的,对于车臣人的苦难有着切身体会。

后苏联时代:在枪炮和恐怖中姗姗来迟的和平

到80年代末,由于当地的民族矛盾、高失业率、土地问题等多种原因,车臣是苏联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多种矛盾在之前苏联政府的高压下暂时没有爆发,却似地下的滚烫岩浆一般涌动。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决意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开展“新思维”改革、“民主化”、“多元化”运动。但是他的改革却将民族分离主义放出了笼子。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成为苏联第一个独立出去的国家,其它加盟共和国也摩拳擦掌地准备独立,不打算跟老大哥混了。车臣人都看在眼里,争取独立的进程丝毫不落于人后。早在1989年,第一位当选为共和国第一书记的车臣人扎夫格耶夫就被认为是车臣人获得政治自由的一种信号,因为长期以来车臣人从未担任共和国最高领导职位。1990年11月,在格罗兹尼召开了第一次车臣人民代表大会,宣布脱离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另改国名,以车臣人的名义成立“车臣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退役的苏军上将杜达耶夫被选为车臣人民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91年7月,第二次车臣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正式宣称车臣既不属于苏联也不属于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8月22日,车臣武装人员全面控制车臣局面,强迫车臣—印古什最高苏维埃第一书记扎夫格耶夫辞职,要求最高苏维埃解散。
忙着内斗的莫斯科对车臣的情况了解既不深入也不够重视,因此对车臣没能采取实际措施,只是动嘴皮子。1991年11月1日,车臣宣布“独立”,莫斯科终于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了,于是随即宣布车臣总统选举非法,并于9日派遣部队进入车臣,军队遭到愤怒的反抗,最后无功而返。俄中央固然无奈,但实在搞不起强力措施,只好隐忍了,这也宣告了“车臣革命”的胜利。
车臣“独立”后,俄罗斯一直想用政治谈判的方法解决,但没什么用,只能靠打了。1994年11月30日,叶利钦签署一道密令,准备军事行动。1994年12月31日,格罗尼兹攻防战正式打响,可就在俄军逐渐基本掌握车臣局势的时候,纯粹基于政治考虑的叶利钦却下令停火(当时正值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有很多外国代表团来到俄国),车臣武装分子当然不会遵守停火协议,对俄军的攻击一直没有停止,也利用时间重新整顿军力。俄政府在关键时期由于政治原因妥协的事情后来又发生了不止一次,这只能助长车臣分裂分子的气焰。
车臣战争中的断壁残垣


1995年6月14日,令人震惊的“布琼诺夫斯克恐怖事件”发生。约100名车臣武装分子闯入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布琼诺夫斯克扣押了一千多名人质,要求俄军立刻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撤出车臣。俄政府做出了重大让步,基本满足了恐怖分子的要求,这开启了车臣武装分子利用恐怖主义手段达到军事政治目的的先例。

焦头烂额的俄罗斯政府在与车臣分裂势力又拉又打地来了许多个回合后,决定把问题甩给后人解决。1996年8月30日,双方签订了象征着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的《哈萨维尤尔特协议》,同意停止使用武力,将车臣与俄罗斯联邦地位问题的讨论往后推迟5年,大家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1999年8月7日,几千名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西南部博特利赫,控制了两个村庄,宣布成立独立于俄罗斯联邦的所谓的“达吉斯坦穆斯林国家”。8月10日,普京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理,果断采取反击措施,不仅夺回了被非法武装分子占领的村庄,还将军队开往车臣直捣贼窝。
1999年12月,车臣大部分区域都被俄罗斯联邦军队控制,2000年2月6日,联邦军队全面控制了格罗兹尼。但俄罗斯并没有就此罢手,这次它干得很彻底,2月后在山区继续围剿车臣武装人员。6月,车臣临时政府诞生。2001年1月22日俄总统普京方才宣布俄军全面撤军,但留下大约2万人长期驻守车臣,第二次车臣战争告一段落,但并没有宣布结束日期。普京“绝不让步”的强硬态度和果断政策主导了战争的方向。俄政府不惜重拳,坚决保全联邦,这使车臣局势终于得到控制,但战争造成的伤亡和破坏使很多车臣人愈发转向恐怖主义。
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事件”造成129名人质丧生。2002年12月28日,车臣匪徒又在格罗兹尼政府大楼制造自杀性爆炸,57人死亡,154人受伤。2003年5月9日,格罗兹尼的狄纳莫体育场发生爆炸,3人死亡。8月,一辆装满炸药的汽车在车臣一家医院附近爆炸,50人丧命。2004年2月6日,莫斯科地铁爆炸案,39人遇难,140人受伤。2004年更是策划了震惊全球的别斯兰事件。
经过之前的血的教训,俄罗斯政府在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越来越靠谱和实用。2000年6月8日,普京批准成立车臣临时政府,在1991年8月19日后第一次恢复了车臣政权,开始了政治重建之路,扶持亲联邦政府的温和派且是有影响力的家族掌握政权。
车臣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和自己的宠物老虎,他是普京的忠实拥趸


俄政府对车臣实行综合治理。从2001年开始就大力拨款帮助车臣重建生活公共设施,修复住房,为居民发放补偿等。巨款输血的同时重建车臣当地的产业,如石油开采业等,并减免税收,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旅游业,改善当地形象,中国抓住机会,积极与车臣和俄罗斯合作,参与投资,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的积极回应。帮助当地人赚钱的时候,联邦政府也没忘了加强车臣政府行政能力和法制建设,以及思想教育。政府致力于普及三观正的教育,防止车臣青少年儿童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不良影响,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并学习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以加强民族融合,构建社会和平,也有利于建立国家认同和公民身份认同以根除民族分裂思想。

和平时期的车臣重建可以说还是颇为成功的。车臣的失业率从2006年的74%下降到了2013年的23%,车臣的基础设施基本恢复了运转,格罗尼兹为3700户在战争中遭受损失的家庭提供了新的住宅,修复了870家商店、8个大市场和78个药店,另外有250公里的公路和13座大桥得到修复。旅游业的发展也大大地改善了“车臣=恐怖分子老窝”的大众印象,有利于其在未来的发展,顺便堵一堵一天到晚人权来人权去的西方国家的嘴。2013年共有3.5万名来自国外以及俄罗斯其它地区的游客来到车臣旅游,2011年这个数字仅为7000人。
2013年的格罗尼兹


在多剂齐下的猛药下,车臣的武装分裂分子尽管尚有挣扎之举,到底已经成不了气候了。这个曾经流血漂橹的地方要愈合深深的历史伤痕并非易事,命运多舛、好不容易走上正轨的车臣还有漫漫长路在眼前。


参考文献

李华:《俄罗斯车臣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东北亚论坛》,2005年5月。
刘蓉:《从车臣问题到车臣战争》,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2009年。
邓天齐:《试评新世纪俄罗斯的车臣治理》,硕士学位论文,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2014年。

历史研习社


  1991年之前,车臣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1991年之后,车臣突然名声大噪。车臣之所以如此出名,因为它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89个主体联邦中第一个闹独立的。

  车臣之所以会闹独立,与它的历史和民情有很大的关系。车臣位于北高加索地区,这里崇山峻岭,树林茂密,主体民族有车臣人、俄罗斯人、印古什人,另外还有亚美尼亚人等。其中车臣人占到一半以上。车臣人信仰伊斯兰教,自古以来尚武、好战。1722年,彼得一世武力入侵车臣,企图征服车臣。俄罗斯的武力入侵遭到了车臣人的激烈反抗,直到1859年,车臣人的反抗失败,车臣才被并入俄罗斯的版图。

  1943-1944年间,苏联当局以与敌人合作为由,将车臣人和印古什人迁移至其他地区。在新的地区,将他们与其他民族隔离,并且剥夺他们的公民权利。直到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车臣人才被允许回到家乡,但彼时的车臣已经面目全非,居住着很多俄罗斯人,于是车臣人将他们的贫困和落后归咎于俄罗斯人,不满情绪加剧。

  1991年3月,车臣——印古什举行全民公决,谋求脱离俄罗斯联邦,要求在车臣设立总统。8·19事件发生后,车臣人在首府格罗兹尼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导致扎夫加耶夫下野,议长辞职,车臣民族全国代表大会接管了车臣政权。杜达耶夫还训练出了一支军队,支持着这个政权。这个政权宣布车臣一印古什为主权国家,将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邻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关系。10月27日,杜达耶夫在全民投票后当选为车臣总统。


一知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的不少成员,特别是外高加索地区的共和国,都希望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的地位。加上过去在前苏联年代里,一直受到压迫,造成车臣人要求独立和反俄罗斯的旺盛心态。 历史渊源:早在俄国沙皇时代,高加索就动荡不安。沙皇俄国入侵车臣。暴虐残杀;迫害高加索人民,高加索人民不断起义,抗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高加索人民终于从俄国独立出去,形成了几个各自独立的政府。

但到1922年底,高加索地区又被迫加入苏联,苏联这个名称才在世界上正式出现。此时离十月革命成功已经过了五年。 但是高加索人民追求自由,追求民族独立的声音并没有停止。民族部落时时起义,打击了俄国的嚣张气焰。因为斯大林是高加索人,平定起义屡使铁腕,杀人过头,因此民族间结怨颇深。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后,兵锋一路指向高加索。即使在艰难沉重的退却防御时刻,斯大林还念念不忘高加索。令人回味的是:希特勒也对高加索极感兴趣。在兵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仍派遣霍特将军的坦克集团军群前出到高加索山区,为他抢夺格罗兹尼的石油。如果把这支劲旅用在斯大林格勒,战争的过程就会有所变化。贝利亚了解斯大林的心事,战争期间的1944年3月,他动用大批内卫部队,把整个车臣民族用火车迁往西伯利亚,举世罕见。此举大大加深了善良的车臣人民对俄军的仇恨。 1991年8月19,苏联解体,一夜之间强大的帝国四分五裂!1991年10月27日:杜达耶夫当选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总统,随后宣布车臣是主权国家;11月2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宣布车臣--印古什总统选举非法。

我们在新闻上经常能看到俄罗斯车臣武装的新闻,他们在俄罗斯制造了很多恐怖事件。那么,车臣为什么与俄罗斯这么大仇恨?

车臣在俄罗斯版图位置
车臣这个地区在历史上就战争不断,13世纪就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战争。后来沙俄势力到达车臣地区,用武力手段将车臣并入俄国。但是事情要远远比这复杂的多,俄国对车臣实施暴政,激起了当地人不断的反抗,1875年,沙俄对车臣开始大规模屠杀,抗俄的车臣人基本被消灭殆尽,这个地区才又重新恢复了稳定。


苏联成立后,车臣地区一直留在苏联版图内,但是矛盾和冲突不断,苏联解体后,车臣人看到了独立的机会,1991年11月,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罗斯的承认。一个想独立,一个不承认独立,就只能动用武力了,为此俄罗斯进行了两次车臣战争,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出动10万军队,从两路进入车臣,对车臣进行封锁和展开军事打击。大股车臣武装被消灭,俄军几乎控制了车臣全境。但是,车臣剩余的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频频进行暗杀和恐怖活动。

晓木曰兮


车臣与俄罗斯可谓数百年的血泪世仇!


首先是沙俄时期的暴政。车臣是一个古老民族,13世纪就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战争。后来沙俄势力到达车臣地区,用武力手段将车臣并入俄国。俄国对车臣实施暴政,激起了当地人不断的反抗,1875年,沙俄对车臣开始大规模屠杀,抗俄的车臣人基本被消灭殆尽。


其次是苏联时期的民族践踏和流放政策。俄罗斯资深民族问题专家季什科夫认为 “苏维埃斧头大规模建构民族工程” 给其人民留下了无数伤痛的记忆。可以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胜利与民族践踏和驱赶是同步的,斯大林时期民族居住地布局的调整力度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1943年12月从高加索完全迁走卡拉恰伊人、卡尔梅克人,1944年2月迁走印古什人和车臣人,3月迁走巴尔喀人,5月克里米亚鞑靼人被迁走。此前,1926年全苏第一次人口统计共有一百九十五个民族,十月革命后少数民族地区都建立了民族地方自治,北高加索的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分别建立了本民族的自治共和国或自治州,克里米亚鞑靼人建立了自治共和国,但不久他们全都遭到了厄运,这些民族的自治区域被撤销(所谓的“少数民族自治”是没有任何权利可言的),所有族人全部遭到流放。这些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被惩罚民族”,他们日后或多或少都对苏俄产生了巨大的仇恨,成为俄罗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车臣人被斯大林“惩罚”成了特殊记忆。苏德战争爆发后两个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了一个秘密决议,称车臣族当中有人通敌,斯大林认为这是“整个民族的集体背叛”,“根据战时的法令,必须对全体民族采取惩罚性措施”,其将整个车臣族赶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迁往哈萨克。直至20世纪80年代车臣人才得以返回故乡,而此次迁徙更加深了车臣人对于俄罗斯的仇恨,为日后的车臣问题埋下祸根。此后的1960年至1980年,苏联政府都在为消化斯大林惩罚性的“民族大搬家”的“后遗症”绞尽脑汁,当时的政策是“花钱买平安”,政治上的钳制与经济上收买并行。此时民族政策的具体做法是,不尊重你的人权,却比较尊重你的“文化”,甚至大力扶植你的经济。苏联根据不同的政治需要,在搞强制同化的同时也搞人为的“异化”、夸大的文化保护意识,有意识地搞一些大熊猫式的“稀有民族”,消除同化政策的口实。并且经济上向民族地区倾斜,对被统治民族在严防政治异端的同时,给予经济和其他利益上的恩赐,甚至牺牲“统治民族”的利益来实现这一点,而这样做无需征求“统治民族”人民的同意。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相反正是苏联培养的这些貌似“没有民族倾向的政治家”和“没有民族歧视的政策”合力“成功地埋葬了”苏联。


再次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车臣的强力镇压。苏联解体后,车臣人看到了独立的机会,1991年11月,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为此俄罗斯进行了两次车臣战争,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出动10万军队,从两路进入车臣,对车臣进行封锁和展开军事打击。大股车臣武装被消灭,俄军几乎控制了车臣全境。但是,车臣剩余的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频频进行暗杀和恐怖活动。

车臣和俄罗斯的仇恨就这样结下了,俄罗斯的和平统一之路注定漫长坎坷……


今古达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车臣和俄国本来就是征服和反抗的历史,非常血腥。

早在18世纪开始,信仰伊斯兰教的车臣人就在反抗俄罗斯帝国的入侵。

从19世纪初期开始,车臣人和俄国人正式大规模开战,战争持续长达百年。俄国人不断血洗车臣,车臣人不断叛乱。

最终,只有十几万人口的车臣被俄国征服,反抗的车臣人几乎被俄国人杀光,但俄国人也付出了极大代价。

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在俄语中就是恐怖之城的意思,以记录俄军在这里的遭遇。

苏联成立以后,首先是斯大林大清洗将车臣精英杀了个干净,随后二战中斯大林借口车臣人和德军合作,将他们全部流放到中亚不毛之地。直到战争结束后20年,部分车臣人才回到故乡。

长达100多年的民族仇恨以及宗教问题,形成了车臣人对俄国的强烈仇恨。

车臣这个地方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而扩大到部落。这里的男人个个骁勇善战,懦夫是不可能在这里生存的。

车臣人当年以畜牧为主,他们有句名言:不是每个车臣人都会放羊,但每个车臣人都会开枪(战斗)。

到了苏联解体以后,车臣借机寻求独立。当时叶利钦认为车臣只是人口50多万的小国,哪里有权力独立,出动数万俄军进行进攻。

没想到,车臣人拼死反抗,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重创俄军,实际取得了独立地位。

俄国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几乎将车臣反抗的男人杀尽,这才又控制了车臣。

在两次车臣战争中,俄军颇多滥杀、虐杀、抢劫、强奸行为,又引起车臣人刻骨的仇恨。

车臣战争结束以后,车臣族占车臣人口的一半不到,俄国人认为这里可以长治久安了。

谁知道,还不到20年时间,车臣人利用子宫武器,竟然将人口扩张到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再次彻底控制了车臣。

目前俄国扶持车臣军阀控制这里,但这小子其实也是自立为王,不理会莫斯科的命令,实际上基本是独立的。

所以,车臣问题根本没有解决,恐怕第三次车臣战争也就是时间问题。

大家看看下图现役车臣军人凶神恶煞的样子,天生的战士。


萨沙


既然说车臣要从俄罗斯独立,那首先得说历史上车臣怎么被俄罗斯征服的。大家都科普了这么多,看来车臣与俄罗斯的仇怨颇深。

但为什么有的民族独立愿望大,有的民族独立意愿小呢?为什么有的国家民族单一,有的国家民族众多?从历史上看,多民族国家的来源,有的是被征服,有的是迁移,有的是联合。独立,也不仅是不同民族想分裂,有些同一民族也会闹分裂。独立的缘由,有的是历史的仇怨,有的是资源财富分配不均,有的是政治利益争夺,有的是想民族独立发展,有的是外域大国插手等等。

既然是多民族,那民族特性就有所不同,也许不同的是宗教,语言,文化,信仰,处事,思考的方式方法等等。差异越大,亲近度和亲密度就越低,彼此的隔阂和误解就越多,当然如果民族沟通通畅,民族交流越多,民族兴趣叠加增加,这种情况会降低很多,也会带来双方足够的信任。同一民族,会感到一种亲切感,或者说情感上的某种喜悦,从个人再放大到群体,有些情感会得到加强,个人感觉,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在面对占多数的主体民族时,同样会面临很复杂的心理。他们会不会欺负我们,他们会不会贬低自己等等,有时某种细微的事,也会被放大。

再者,个人觉得,宗教这个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伊斯兰教,这个宗教包容度偏低,排他性很强,反抗性也很强,而俄罗斯是个东正教国家,宗教有时会让人变得疯狂。翻开历史,车臣被俄罗斯反复征服,而且最近受到的苦难也并不遥远,二战的纠葛,苏联时期的排挤,一系列屠杀,流放,强奸等等。也许是祖父辈,也许是父辈,更也许是自己这一代亲身经历,车臣本身人口就少,关系情感比人口多的民族更深,通过代代口述,想想自己及父辈祖先等的遭遇,再强化记忆,是不是有感而发,要不现在为毛许多国人还是很痛恨日本,有些还痛恨满清蒙元呢。

更何况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机遇。每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人都有激进派,中立派,温和派,投降派。刚开始可能,只是激进的民族主义在摇威呐喊,也许是实现个人的政治目的,也许是实现自己的民族梦想。俄罗斯本来有机会降低一下冲突的规模,不过实行铁血政策,反而将民族冲突更加引爆了,那些不激进的也变得激进了。可能苏联刚解体,俄罗斯也不想国家继续衰弱下去,那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后果,说不定高加索地区的民族独立点燃,纷纷独立,那后果不敢想象,再说了当年车臣和印古什还是一体,处于高加索地区的交通要道,更别说和周边地区还千丝万缕。而且高加索地区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也是俄罗斯将国际事务伸张到中东和中亚的关键一环,失去高加索地区,俄罗斯的势力只能龟缩到以北,不仅不能完全控制里海的利益,还对黑海的舰队造成威胁。只要两者的愿望不能一致,不能妥协,车臣和俄罗斯之间的血就不会流尽。


取名字还要打卡么


中国有句话叫做“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车臣之所以非要独立,主要其与俄罗斯的仇恨太深,整个车臣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第一,被征服。车臣自古就是高加索地区一个独立的王国。而且民风彪悍。虽然人口几十万,但是沙俄征服它足足打了上百年。而且俄罗斯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俄罗斯占据车臣后,对其进行疯狂的镇压,凡事是反对者都被处死,而车臣人成为沙俄的奴隶。沙俄在此疯狂的掠夺。民族矛盾非常深,血与泪的凝聚。



第二,长期的高压。十月革命后,苏联对待车臣依旧是十分的粗鲁。他们采取高压的民族政策,企图改变整个车臣人。而且在车臣粗暴的执行集体化。使得车臣大量失去土地,车臣的反抗更是从未停止。有反抗就有杀戮。因此,仇恨更加堆积。



第三,死亡之路。在二战爆发后,一直寻找机会的车臣人投靠了德国法西斯,企图利用德国的力量帮助自己独立。因此,车臣人充当德国的向导,为德国人刺探情报甚至直接组建军队来参战打击苏联。这使得战后车臣人遭到了清算。战后,车臣被整体判为叛国罪。而且被集体搬迁到西伯利亚,中亚。于是车臣开启了死亡之路。在哪个严寒的冬天,苏联出动十万大军,包围车臣,将车臣人全部赶上列车,毁掉他们的家园。直接举国迁移到荒无人烟的中亚,西伯利亚。而不愿意走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付之一炬。而被迁移的因为严寒以及虐待,最后死了一半。这是车臣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刻。仇恨无以复加。



第四,恢复家园。车臣人被迁移走后,苏联迁移了大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进驻车臣土地,企图彻底换种。而到了1958年,新上台的赫鲁晓夫为车臣人平反,准许他们返回家园,于是在中亚没死的车臣人纷纷回到家园。于是与占据此地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人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最后又夺回了家园。



第五,长期的压迫。鉴于车臣人的不安分,苏联在经济发展上对其打压,使得车臣经济长期落后。失业率高企,车臣收入全苏联最低。这些使得车臣更加离心离德,因此苏联解体,其立刻独立,才有了近几次的车臣战争。可以说,车臣和俄罗斯有着几百年的血泪恩怨。因此,难以调和。除非车臣人都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