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上海就是中國最高的城市 空中閱讀上海 感受不一般的魅力


隨著衛星航拍資料平民化,攝影愛好者進入了無人機航拍領域,空中攝影已變成一般的普通人可以享受的業餘愛好,就像釣魚那樣。假如你經常要在飛機的經濟艙裡連續坐上12個小時,能有釣魚般的心情豈不是兩全其美。

由此在空中拍到了上海的圖景。與其說是“拍照”,不如說是“讀城”。你必須在更大的尺度上識得城市的標識,確定方向,提前預判,才能有心有力,按下快門。

可空中讀城,除了能夠以上帝般的視角俯瞰人間,再咔嚓幾張照片,還能讀出什麼?答案是天上那一望,能望出更多關於城市的真相,可以更清晰,我們的來處和去向。

從社會發展的機緣來說,如今人們“上天”的機會較前人多得多了。尤其對於國人而言,能夠從空中看一個城市的機會,比之50年前不知道要多了多少。因為空中交通的方式變了,可以從不斷上升的更高處俯視地面的機會多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方式也變了。城市在變大,人的心胸也在變大,對事物的認知需求也在變化。這大概就是“空中讀城”熱的一個大背景。

區域和土地利用的真實形狀和大小,城市元素到底是整體還是散落,是斷開還是銜接,是歷史還是現狀,是綠地還是建成用地,都是我們在步行或者開車時,難以把握的東西。


空中讀城至少有十個要點值得關注。它們分別是:地景、形狀、邊界、結構、街道、街區、肌理、高度、形式、特殊元素。

如果能帶著這樣一些視角去從空中讀城,又能夠抓住那些“準確”的拍攝瞬間,城市隱藏在匆匆一遊、表面所見背後的特性乃至個性,往往會在被記錄下的那一刻,為自己說話。也是在它們為自己說話的那些時刻,更讓我感悟到,當我們向下俯瞰時,才真正開始理解,我們在哪裡,又將去向哪裡。

40年前或者70年前,上海就是中國最高的城市。24層的國際飯店一枝獨秀,外灘建築巍峨聳立,但大多數的建築還是二層、三層的里弄和五層、六層的工房。我在這個城市生活了33年,親眼看著她從平均15米的高度,長到平均100米。住宅、辦公、商業,鐵路、高架、開發區,和大多數中國的大城市一樣,拼貼和交織的圖景比比皆是。


能看到黃浦江氣勢磅礴,陸家嘴秀出天半,徐家彙含蓄矜持。從新建的最高樓上海中心的塔頂,能俯瞰外灘和蘇州河,感受浦西與浦東的不同。在中心城的邊緣,到處都在建造住宅建築和其他建築,這或許就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有意思的是,上海的城市與建築就好像過去上海人乘公共汽車那樣,再擠總能找到空隙,再亂總能找到上下車的路徑。這種凌亂中的規律、嘈雜中的秩序,是我一直非常喜歡這座城市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