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軍艦史(三):風帆時代 風帆戰船

舊日本軍艦史(三):風帆時代 風帆戰船

米勒德·菲爾莫爾

舊日本軍艦史(三):風帆時代 風帆戰船

馬修佩裡1854年到訪日本

舊日本軍艦史(三):風帆時代 風帆戰船

馬修佩裡到訪日本的紀念碑

本文的主角【風帆戰船】(sail warships),正是出現在這種處境當中。已經處於統治的末期的德川幕府,於1853年到1854年命令在現在鹿兒島的櫻島(Sakurajima)修建昇平丸號。二戰中日本也有一艘同樣名字的貨船被美軍潛艇擊沉,然而兩者並非是同一艘。

德川幕府在17世紀早期的時候,其實很熱衷於造船和西方貿易的,但是出於某種考慮吧,後來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開始閉關鎖國,具體表現為日本的對外貿易只能在今長崎地區(Nagasaki,長崎市)進行,而且貿易只和荷蘭人、中國人進行。日本人也不能隨便出國,除非特許。這點和中國是何等相似。甚至在1635年6月,幕府還頒佈了一項法律,宣佈禁止建造大型的具有遠洋能力的船隻。這使得起初日本建造500噸的西班牙大帆船的能力很快就喪失了。這個政策一直延續到佩裡來到日本的前一年。事實上,在佩裡到來的前一年,幕府已經決定在櫻島建立船廠,開始建造大型船隻。只是佩裡來得快了點,此時計劃建造的船隻都還沒有能夠服役。首批建造計劃包括了

Hōō Maru (鳳凰丸)、Asahi Maru (旭日丸),還有Shōhei Maru (昇平丸,昇平丸)。

舊日本軍艦史(三):風帆時代 風帆戰船

日本戊辰戦爭時期 長州藩的武士

1854年12月12日,昇平丸號在鳳凰丸號建成近六個月後投入使用。由於長期閉關鎖國,日本的大型船隻的建造能力大大退化,使得昇平丸在建造過程中碰到了很多問題。昇平丸是一艘三桅帆船,總長31.0米,橫樑長7.3米,排水量370噸。每邊裝有5門加農炮。出於和荷蘭人一貫的友好,荷蘭人在該船的建造中是出大力的。整個船隻的設計就是來自荷蘭人的圖紙。之後昇平丸被編入幕府的海軍。在

戊辰戦爭(Boshin War)之後的明治時期,昇平丸被派到北海道進行運輸工作,但是在1870年3月2日的一場風暴後,昇平丸擱淺了。

舊日本軍艦史(三):風帆時代 風帆戰船

舊日本軍艦 昇平丸號

鳳凰丸,完工的的時候由於已經落後於當時的艦船水準就被廢棄,因為當時蒸汽輪船已經開始佔主導。所以作為普通船隻進行使用。鳳凰丸也經歷了日本內戰直到明治時代。

舊日本軍艦史(三):風帆時代 風帆戰船

舊日本軍艦 鳳凰丸號

旭日丸,比昇平丸大了很多,綜合長度42.3米,排水量達到750噸,每邊各有10門加農炮。不過和鳳凰丸一樣的原因,該船也是完工就被廢棄。明治時期被政府賣給了私人運輸公司進行近海運輸。

舊日本軍艦史(三):風帆時代 風帆戰船

舊日本軍艦 旭日丸號

這一時期,是日本經過200多年的閉關鎖國後重開海禁,建造的船隻也已經落後於當時的蒸汽輪船,但是可以認為是IJN的啟蒙階段。也正是這幾艘落後於時代的船,讓日本意識到自己落後了,這也為其後來的奮起直追做了鋪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