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魂88天後中國「芯」路在何方?

驚魂88天,從416美國製裁中興開始到7月12日美國宣佈取消對中興的禁令,前後共經歷了88天,這對於所以中興人來說無疑於不是驚魂的88天,好在雨過天晴,中興已經開始準備恢復業務,全力衝刺。

中興的事件迎來了大結局,雖然中興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並且為了遵守和美國簽署新的和解協議,其管理層進行了大換血,中興通訊原董事長殷一民、總裁趙先明等共14名原董事同意立即辭去董事職務,以及所擔任的董事會下設各專業委員會職務,同時支付了14億美元的罰金。

這是一個警鐘,或許也是一箇中國芯是否能崛起的轉折點,有人就問了,中興事件之後,中國的芯片格局又如何進行改寫呢?

驚魂88天后中國“芯”路在何方?

中國芯

據瞭解,我國芯片的主要問題在於高端芯片上,高端芯片的技術複雜高端,研發的成本高,需要高端專業的技術人才,國內在高端芯片的自主可控能力較差,國際芯片的生產工藝發展從60納米再到7納米,需要逐步發展,而我國難以一下跨越。

說到高端芯片的研發,就的需要大量的有專業經驗的研發人才的加入,且芯片製造設備也主要是依賴進口的較多,外國在知識產權上也是保護的相當嚴謹,我國企業往往在研發上有所創新時,第一時間就會被外國芯片巨頭企業進行官司訴訟。

其次,我們芯片的研發路程起步晚,技術不夠成熟,很多對芯片有需求的企業,往往都是更青睞於進口,對國內的芯片不認可,對本土的芯片的性能和穩定性存在質疑。

目前國產元器件不能替代的進口元器件只佔5-10%,屬於高端芯片,如高通、德州儀器等的產品。而在低端芯片上國產品牌和美國品牌的性能差異不大,價格和交付期甚至更好。另外,在AI芯片方面,中國反而沒有落後太多,在語音芯片方面也有崛起的趨勢。

而在中興事件爆發後,我國也有一大批企業開始彰顯自己的“芯力量”。4月20日,阿里巴巴收購杭州中天微——中國大陸目前惟一大規模量產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並宣佈進入IP Core領域研究中國自主芯片。Rokid、出門問問、雲知聲、寒武紀、OURS、地平線、英韌創等一大波中國/華人科技公司的芯片進展,也受到了外界更多關注。

中國的芯片史,又是否會以中興事件為轉折點,開啟自強模式,就要看中興和中國芯片廠商們的了。(文:華強旗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