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房贷利率连涨18个月!郑州首套利率最高上浮30%

扎心!调控一年多房价没见下降,房贷利率却眼见一天比一天高了。

据最新全国房贷监测数据显示,6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4%,环比5月上升0.71%,这也是自2017年1月以来连续18个月上涨。

如果按最新利率算的话,贷款100万,光利息就要多还16.7万。

而且,更扎心的是,在35个监测城市中,首套利率超6%的城市达到4个,分别为郑州、哈尔滨、武汉、东莞。

1

全国首套房贷利率上涨超15%

近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披露最新的房贷利率数据。

根据统计,6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4%,相当于基准利率1.151倍,环比5月上升0.71%,为2017年1月以来连续18个月上涨,同比去年6月首套房贷利率4.89%,上升15.34%。

全国房贷利率连涨18个月!郑州首套利率最高上浮30%

图上可以看到,从去年到今年,首套房贷款利率一直在上涨,购房成本一直在增加。

在调控背景下,上浮二套房的利率是为了打击投资客,完全可以理解,但以调控之名,上浮首套房利率,最受伤的可是无辜的刚需客。

我们不妨粗略计算一下,假若首套房贷款100万元,期限30年,按照一年前利率计算总还款为190.8万,一年后的今天,首套房平均利率上浮了15.34%,同样贷款100万元,期限30年,总还款为207.5万。

全国房贷利率连涨18个月!郑州首套利率最高上浮30%

房贷利率如温水煮青蛙般,让我们毫无知觉,殊不知,一年之间,因利率上涨,购房成本竟就增加了16.7万。

而这只是全国各银行平均的数值,具体到各银行与各城市,成本增加幅度又各不一样。

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披露的具体数据显示:

2018年6月全国533家银行分(支)行中,有169家银行首套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

164家银行首套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5%;

116家银行首套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0%;

25家银行首套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5%;

16家银行首套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

以此可知,多数银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幅度都在15以上,高的甚至达到了30%。30%是个什么概念,同样是200万贷款,30年期限,成本高出了34万。

2

郑州首套利率6.03% 全国领先

再看具体到各城市的情况。

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最低的城市前十分别为上海5.16%、厦门5.39%、西安5.39%、昆明5.39%、太原5.39%、乌鲁木齐5.39%、福州5.39%、大连5.44%、北京5.47%、长春5.49%。

6月首套利率超6%的城市达到4个,分别为哈尔滨6.00%、郑州6.03%、武汉6.06%、东莞6.13%。

全国房贷利率连涨18个月!郑州首套利率最高上浮30%

在全国范围内,郑州的房贷利率一直遥遥领先,而根据乐居君最新的调查显示,7月郑州市首套房贷利率大部分已经实行基准利率上浮25%,最高上浮30%,实际贷款利率为6.11%;

二套房贷利率以上浮30%为主流,甚至有银行高至40%,实际贷款利率为6.35%。

全国房贷利率连涨18个月!郑州首套利率最高上浮30%

3

多重信号显示房贷利率还要涨

相对于已经高企的房贷利率,可能大家更关注的是未来还会持续上涨吗?

可惜,情况也许并不乐观。多重信号显示房贷利率还要上涨!

1、美国早已进入加息周期

美国加息,我们不加息,资本就会大量回流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债市、汇市、楼市都会造成冲击。

只要一加息,基准利率涨了,银行的贷款利率一定会跟着涨,这就意味着房贷也要涨。

2、银行没有利率打折的利益冲动

如果近十年的贷款利率来看,目前基准利率仍处在最低点,就算上浮20%也是相当于2015年的基准利率,所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全国房贷利率连涨18个月!郑州首套利率最高上浮30%

眼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都已完成市场化改革,利息高低银行自己说了算,这种大背景下,就算央行不加息,银行自身也有提高房贷利率甚至停贷的利益冲动。

3、要提高利率遏制买房冲动

今年以来,楼市调控频频,政府对于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管控的态度也很坚决,提高房贷利率,可以增加购房成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买房冲动。

4、一手房折价间接推高房贷利率

由于限价政策导致很多城市出现一手房价格低于周边二手房的局面。这下开发商觉得委屈了,于是想出一招:要么一次性全款买房;要么在指定银行办理高息贷款。

4

利率上浮,房价难降,最苦还是刚需

如果在利率上浮的情况下,房价能下降,对冲因利率上浮产生增加的成本,那还没什么可说的。关键是,利率上浮的同时,多数城市新房价格并没有下降,仍在慢涨中。

全国房贷利率连涨18个月!郑州首套利率最高上浮30%

调控之下,刚需客们不但要承受因利率上浮带来的成本增加,同时依然还得承受房价上涨增加的成本,不调控买不起,调控更买不起。两头一起增加,再坚强的肩膀也扛不住。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症下药。

每次调控,政府总是第一时间通过限购、限价、限贷等不遗余力地控制购房需求,殊不知,需求永远都在,调控不能减少至多只能延缓而已,不断增加的需求只会加大房价上涨的压力。

因势利导,增加廉价土地供应才是王道。但就目前各地土地财政依赖度的情形而言,多数地方政府仍只能通过挤牙膏式的饥饿营销策略来供应土地,以保证地方政府正常运转。

在这种背景下,深圳、北京、上海、长沙、武汉等多个地区开始调整方向,改变未来房屋供应量的结构。以深圳为例,未来新增住宅中,商品房仅占40%,其余全部为保障房。

也就是说,未来的趋势是,大城市新增的住宅中,市场化的商品房比例占比非常小,绝大部分是政府掌控的保障性住房。内地中心城市也开始走香港和新加坡的路线。

这种住宅供应结构调整,好处在于,将住房层次化了,能满足各个阶层的住房需求;缺点是,依然没法降房价。

要想彻底解决高房价,必须从土地制度改变出发。但目前,看不到任何迹象。所以,我们也可以将此理解为,现阶段的种种政策不过是政府对中心城市高房价的变相妥协。

房价难降与利率上浮并行,比将是下一阶段楼市的主旋律,刚需仍是最苦的,没办法,谁让自己一身“穷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