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朱棣留下一條後路,可保大明不亡,可惜崇禎皇帝沒選

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後,崇禎皇帝朱由檢沒有投降,沒有逃跑,而是選擇了自殺殉國這一決絕的方式。有人說他無能,有人說他有氣節,但是說什麼都沒用,大明終究是亡了。其實,200年前,朱棣為了防止不測,給子孫留下一條後路,假如朱由檢明白朱棣的良苦用心,明朝不會亡。

200年前朱棣留下一條後路,可保大明不亡,可惜崇禎皇帝沒選

這條後路就是明朝的故都——南京。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選擇了把首都建在了南京,大概是因為自己是南方人,在南方生活比較習慣。北方邊境歷代以來都頻繁遭受敵人入侵,所以他把自己最英勇的兒子朱棣封去了北京,替自己看守國門。

朱棣稱帝后,深深明白北京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於是選擇了遷都北京。朱棣遷都北京,但是並沒有將南京放棄,仍然保留了完整的行政機構,就是以備萬一哪天北方失守了,還可以有南京這個備選都城,總有一天可以東山再起。

200年前朱棣留下一條後路,可保大明不亡,可惜崇禎皇帝沒選

假如崇禎皇帝逃亡南京,李自成統一北方後,被入關的清軍打敗是必然的,就算李自成逃亡南方,也是強弩之末,不足為患。俗話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清軍擊敗李自成後,自己也是元氣大傷,暫時不能與明朝抗衡。

在清軍恢復元氣的這段時間,崇禎皇帝正好可以趁機重整旗鼓,招兵買馬,當時北京失陷後,明朝還有很多忠心耿耿的猛將,有這些將領在,明朝未必會輸給清軍。而且中原是漢族的天下,當時的百姓們必不願看到外人入侵,奉外族為皇帝。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再加上崇禎皇帝其實並不是那麼糟糕,有忠於自己的臣子,有民心支持,東山再起指日可待。

雖然後來成立了南明朝廷,但是沒有真正的皇帝坐鎮,並不成氣候,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滅了。從崇禎皇帝自殺的那一刻起,明朝就已經走向了末路。連皇帝都以為大明亡了,誰還會有信心堅持下去。

200年前朱棣留下一條後路,可保大明不亡,可惜崇禎皇帝沒選

不知道崇禎皇帝是不明白朱棣的良苦用心,還是對明朝徹底失去了信心,也或許是死要面子,總之,他放棄了遷都南京這條路,寧願殉國,也不願意逃跑。假如他選擇了朱棣留下的這條後路,大明不會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