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座舱盖上的亮色曲折线有什么作用?

浅笑君


看着亮亮的好看吧,W君说那是因为本国工业低下的折中方案,折射出我们还有很多基础工业要补回来。

定型歼20座舱盖亮色曲线是两条爆炸导索,用途是飞行员弹射时炸开座舱罩。

下面我们回到歼20早期版本的2001号机,当初设计时是以美军F-22为超越目标设立的。设计团队以晚研发近20年的后发优势(很多技术在20年内成熟),进行了完美无瑕的超越F-22设计。但是,国内很多配套厂家却没有那么强大的基础。因此,歼20后期几经改版,拿掉了很多优秀的设计方案。其中,座舱盖就是一个问题点

2001号机的座舱盖是没有框架的一体玻璃

五代机为降低雷达反射信号时,通常考虑一体成型的整体式座舱盖设计。这样舱盖上没有金属框架,很好的降低了雷达折射率。但是由于我们的玻璃成型工艺还有重大漏洞,导致玻璃舱盖在超音速飞行时会破裂。

高空中,玻璃碎裂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没办法的情况下,重新设计后又改回分体式座舱盖(两段式)。

2101号机改为框架结构,分成两块玻璃设计

同时原先2001号机上弹射座舱盖的火箭式分离装置(前图2001号机中开启机盖头部的白点)也就下马了。

看F-22的抛盖火箭,在弹射时这个火箭(左右各一)点火,将整个座舱完整扯下去,飞行员可以在无障碍物的安全状况下弹射。

改成两段式的设计后,这样的火箭抛盖就无法实现,很容易将火箭尾焰经前部舱盖弹射到飞行员身上。但是改成爆炸导索“炸开”舱盖就会有碎片伤害飞行员的危险存在!尤其是在高速飞行状态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W君说玻璃工业的基础薄弱危害了堪比黄金的飞行员安全,一点弱则百点弱啊。

也许有人质疑W君的说明,F-35也是舱盖头部加装爆炸导索的啊?为啥美国还在用?

这个眼看仔细了,F-35整体舱盖是向前开启,如果加装抛盖火箭整个舱盖会在飞行状态中“迎面”砸向弹射的飞行员。因此在顶部安装“一条”加强筋,座舱玻璃会炸成两半,向两边散开。歼20的“两条”爆炸导索却是至少三块“碎片”。。。。。


军武数据库


歼-20飞行员头顶上弯弯曲曲白线的学名叫做“微型爆破索”(miniature detonating cord-MDC),其作用是在飞行员拉动弹射座椅的紧急弹射手柄后,炸碎座舱盖有机玻璃,清理出弹射通道,让飞行员和弹射座椅顺利弹射出座舱。

这种弹射方式被称为“穿盖弹射”,与传统的抛盖弹射方式相比省略了一个抛除座舱盖的操作,因此弹射座椅点火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能比抛盖方式缩短0.4秒。对于低空弹射逃生来说,弹射反应越短,飞行员的逃生成功率就越高。虽然微型爆破索在引爆时会把座舱盖有机玻璃炸成破片,飞行员穿过时可能会被割伤,不过随着爆破索的优化设计再加上头盔、面罩等护具的保护,这种风险被降至最低。

微型爆破索在制造上很有讲究。首先微型爆破索要能够定向爆破,也就是爆炸能量面向上方有机玻璃一侧,而不是下方的飞行员。其次爆破切割航空有机玻璃时切割深度精确可控,在足以切割有机玻璃的同时避免威力过剩。最后爆破切割产生的破片要尽量附着微爆索反面,确保不会对飞行员造成伤害。

微爆索由药形罩和炸药组成以实现定向爆破,微爆索被粘贴在座舱盖顶部内侧,其花纹也很有讲究,一般呈波浪型以求把爆炸能量最大化传导到有机玻璃上,实现座舱盖的最佳破片散布。除歼-20外,成飞的歼-10的座舱盖也贴有微爆索,配合座椅冲角实现穿盖弹射。


飞豹科普秀


应该是爆炸索。这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技术,就是在飞机座舱盖玻璃上敷设微型爆炸索。当座椅一开始向上运动时。就立即把座舱盖玻璃炸碎。为了使座舱盖玻璃大部分能够提前破碎。目前多半是在舱盖玻璃上部和周围敷设微型爆破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