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五宝田村是位于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地处雪峰山余脉。该村现有村民110余户,人口400多人,占地面积达30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

五宝田村古建筑群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被,并于2010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五宝田村于清康熙年间由萧氏宗安携家眷从黄溪口搬迁至五宝田定居,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了。村里除3户杨姓。其他都为萧姓。

古人选址都是很有讲究的,根据风水学“山兴丁,水聚财”,五宝田依山傍水而建,背倚龙脉山,面临玉带溪,五宝田地形呈网状,门前小溪的游鱼则是“网中之鱼”,有“鱼”则余钱余米,所以萧氏祖人选择在此落居。希望萧氏家族兴旺发达,富贵永远。因建村之初村前田中有5个形似“元宝”的小土包,逐改名为五宝田。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五宝田村主要是由老院子区、蘭陵别墅、耕读所、新院子区组成。

不同时代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五宝田村的这些古建筑群,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特征,也有融入了西式风格的建筑特点。中式门窗一般为方方正正的。像西式的门窗就为圆形或拱形。像这种拱形窗子的建筑就是西方文化的传入才会有这种特征。

老院子区的排水通道都是隐蔽在玉竹石板下,整个村落自上而下建有排放污水的下水道,这些排水阴沟沿着封火墙而建,各户支沟汇集干沟后顺山势而下,最后统一在村口溪沟边出水口排出。可以让村民走家串户做到雨不湿鞋。这样显示了五宝田村的先祖在当初对建筑的规划和建造中的巧妙和智慧。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蘭陵别墅这栋古建筑是清嘉庆18年(1813年)所建,面积550平方米,高7.2米。蘭陵,中国古代名邑。据传由楚大夫屈原命名。“蘭”为圣王之乡,陵为高地,有“圣地”寓意。而萧氏为蘭陵郡望族,初次兴起是在西汉宣帝时期大臣太子太傅萧望之开始的,而自东汉至西晋末年二百余年中落。晚清著名文史学家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写道:“唐之世家,自以荥阳郑氏、河东裴氏、京兆韦氏、赵郡李氏、蘭陵萧氏、博陵崔氏六族为最。” 关于这个家族的起源,相传是汉初宰相萧何之幼孙萧彪。《南齐书》和《新唐书》都记载萧彪系萧何之孙,被免官后,迁居于蘭陵,此后才有了蘭陵萧氏。萧彪官至侍中,后免官迁居东海蘭陵,传有四世出现了蘭陵萧氏的第一个名人——位列三公的萧望之,这是他的玄孙,也是萧何的七世孙。所以在很多萧氏祠堂有兰陵会馆、兰陵世家、兰陵后嗣的题匾。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耕读所位于五保田村心脏位置,是村民储粮和耕作之余拜读诗书礼仪的场所,因此级别高于本村其他建筑。耕读所平面采用井院式,正楼五开间,屋顶为歇山顶,屋角嫩戗发戗,轻盈上翘;两翼横屋则采用悬山屋顶。耕读所四周用“三六九”砖砌筑的厚实砖墙围合,结构牢固,墙上开石质花格小窗,是旧时抵御外来入侵之用;屋檐与封火山墙交织,错落有致;正吻以及屋角和山墙起翘处形如展翅飞鸟。大门门楣用青花细瓷嵌—“三余余三”牌匾。“三余”由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朝郎中鱼豢私撰《魏略·儒宗传·董遇》云:“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据说有读书人想向董遇求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先读百遍吧”。董遇又说:“读了很多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中空闲下来的时间;夜晚,不必下地劳动,这是一天中空闲下来的时间;雨天,不方便出门干活,也是空闲下来的时间;“余三”就是指三年之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之耕而余三年之食,寓意勤俭持家,以备饥荒。耕读所木楼的所有栏杆、窗户都雕刻各种鸟兽花卉。特别是二楼正中央圆形大门的“宝凤楼”,在大圆门两侧的木窗,雕有“喜鹊登枝”、“野鹿含花”等吉祥的图案。耕读所里所有的装饰图案,无论是石雕还是木雕的工艺都让人叹为观止,这既显示了萧氏祖人拥有丰厚的财富和对艺术的追求,也展示了古人们精湛和高超的技艺。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新院子区始建于20世纪七十年代,由吊脚木楼构成,与老院子区分开而建。虽然修建的年代不是很久远,但其用材、风貌也完全延续了传统建筑做法特点,古色古香。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旁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吊脚楼。瑶家吊脚楼“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瑶族人民根据实用性和环境特性,强化建筑性格,自由选址柴水方便、风光优美的地势,该建筑冬暖夏凉,不燥不潮,空气新鲜,是瑶山人最好的居所。这些吊脚楼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中,以和谐统一、浑然一体的内涵之美感染着人们。不像湖南很多古村落,后建都是破坏前建而又完全抛弃原有风格。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寻找逝去的家园 之一——五宝田村

由此看来,五宝田村可能是湖南唯一建筑群没有被破坏的古村,且村庄房屋均有人居住,这在湖南也是少有的了。希望五宝田村格局永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