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華奧汽車沖IPO 一股獨大的隱憂

北京华奥汽车冲IPO 一股独大的隐忧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石省昌 王兆寰 北京報道

北京華奧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奧汽車)近期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書,公司擬在創業板發行不超過14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保薦機構是中信建投證券。

據披露,華奧汽車計劃募資約5.05億元,其中1.11億元用於客戶服務體系建設與品牌推廣項目,其餘將投向擴大檢測及延保業務量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信息化系統升級建設項目。

令市場關注的是,大股東在發行前佔股90%的事實,如此一股獨大的公司讓市場擔憂。

唯一子公司虧損

公開資料顯示,華奧汽車的主營業務是機動車檢測評估和延長保修服務。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華奧汽車擁有47家分公司、1家全資子公司,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0多個城市。目前,公司主要採用與汽車經銷商合作模式,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同998家汽車的4S店開展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其子公司的狀況。致遠二手車作為華奧汽車唯一子公司,經營情況堪憂。招股書顯示,該子公司成立於2013年9月,註冊資本200萬元。2017年年末,該子公司的資產合計144萬元,所有者權益合計-921.26萬元,2017年只營收3.76萬元,虧損近40萬元。

招股書顯示,致遠二手車的主營業務是二手車鑑定評估和財務諮詢。

不過,華奧汽車同時提道,公司檢測評估服務應用場景包括二手車交易,通過對擬交易的機動車進行檢測評估,二手車交易雙方能夠清晰地瞭解機動車的車輛狀況,減少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為促進交易達成提供幫助,目前向二手車交易提供的檢測評估服務由發行人子公司致遠二手車來開展。

結合公司多年積累的機動車快速檢測技術,公司計劃重點拓展在互聯網二手車交易平臺上的廣泛應用。不過,致遠二手車已經經營了5年,營收只有區區3萬多元,虧損數十萬元,能否跟上互聯網二手車交易平臺的賽道著實讓市場疑慮。

顯然,同期的二手車公司大多取得不錯的成績,優信二手車已經赴美上市,多個互聯網二手車交易平臺的業務也多線條發展,尤其在二手車金融衍生服務也已經殺成紅海。留給致遠二手車,還有多少時間和空間?

此次募投項目,華奧汽車也似乎未將互聯網二手車交易平臺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此次募資擬投入項目,目的是進一步擴大主營業務的總體規模,提升盈利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2015年至2017年,華奧汽車營收分別為3.34億元、4.21億元和4.59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012.43萬元、4990.25萬元和5891.43萬元,檢測評估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91.72%、89.78%和87.03%,延長保修收入佔比為8.27%、10.22%和12.17%。

華奧汽車的主營業務較為依賴檢測評估業務。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彪認為,上市公司過度依賴單一業務,容易在業績持久性上“變臉”,尤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不僅面臨宏觀經濟層面的市場風險、政策風險,也面臨內部的業務風險。這類企業在外部可能出現業務被其他技術手段替代的情況,同時也抑制了企業內部的創新能力,表現在資本市場就是持續盈利能力可能不強。

大股東一股獨大

華奧汽車的實控人是張曉龍,持有公司90%的股份。經過本次發行後,張曉龍持股比例依舊高達67.5%。

華奧汽車前身系成立於2008年10月6日的華奧有限。2017年6月2日,華奧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更名為北京華奧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 4200萬元。

2017年2月8日,經華奧有限股東會同意,股東李享將其持有的公司11萬元出資轉讓給張曉龍,同時,同意增加新股東寧波晉彤、西藏萬青、前海中金石和姜小麗,公司註冊資本變更為3666.6666萬元。

增資完成後,張曉龍出資3300萬元,佔公司註冊資本90.00%;寧波晉彤出資183.33萬元,佔5.00%;西藏萬青出資73.33萬元,佔2.00%;前海中金石出資73.33萬元,佔2.00%;姜小麗出資36.67萬元,佔1.00%。

公司於2017年5月18日召開了創立大會,將華奧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張曉龍的股權比例與其作為有限公司股東時的出資比例保持一致。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認為,截至2017年2月28 日,公司負債及股東權益合計為5.27億元,負債合計為3.49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1.77億元。

根據銀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價值評估報告,截至2017年2月28日,公司經評估的淨資產值為2.48億元。

股份公司的總股本根據華奧汽車截至審計基準日經審計的淨資產值按照 1∶0.2367的比例進行折股。折股後股份公司的總股本為4200萬股,每股面值為1元。淨資產值超過股本總額的部分共計1.35億元,計入股份公司的資本公積金。

讓市場擔憂的是華奧汽車一股獨大的情況。

華奧汽車的招股書也提示了實際人控制的風險。發行前,公司實際控制人張曉龍持有公司 90%的股份,雖然公司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但未來張曉龍仍有能力通過在股東大會上投票表決的方式對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施加影響或者實施其他控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劉俊海認為,股權結構不光要清晰,而且應該穩定,才能成為公司良治的誠實基石,如果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暫時改變不了也不想去改變的話,那就得做出約束大股東的制度設計,包括對關聯交易的約束,切實做到每一項關聯交易程序嚴謹、信息透明、對價公允。

“為了做到這點,取信於公眾投資者,我的建議是大股東就別行使表決權了,讓小股東來決定吧。董事會的構成和總經理的任命,也應該由股東們共同決策,有事共商。”劉俊海直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