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激增 是穿「馬甲」的高息攬儲搬來的?

結構性存款激增 是穿“馬甲”的高息攬儲搬來的?

根據央行披露的最新《2018年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達8.8萬億元,僅前三個月新增結構性存款1.84萬億元,已超2017年1.8萬億元的全年新增規模。

對此,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昨日對記者表示,結構性存款規模激增的背後是資管新規下銀行表內理財向結構性存款轉化的內在需求。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綜合來看,結構性存款激增的原因是複雜的,究其根本主要在兩點上:一是金融脫媒的背景下、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和貨基等產品分流走銀行的儲蓄;二是用來增加負債的銀行理財將被資管新規重新規範,銀行不得不尋求其他方式。

李奇霖對記者表示,從目前擴張的趨勢和市場產品來看,是存在以結構性存款為名,但是行高息攬儲之實的“假結構性存款”現象。這些產品背後的本質是銀行提高銀行內部的資產轉移定價,向客戶承諾高利率。

結構性存款激增 是穿“馬甲”的高息攬儲搬來的?

李奇霖表示,後期對結構性存款的監管可能會從三個方面入手:限制沒有衍生品資質的機構發行結構性存款或者結構性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或結構性理財產品綁定的衍生品是否真實存在,限制表面是結構性存款設計,實質並沒有進行衍生品投資交易的情況;審查結構性存款的行權條件是否是大概率甚至確定性事件,限制行權條件是“確定性事件”的假結構性存款。

前華夏銀行金融市場部產品經理羅祉琦昨日對記者表示,“假結構性存款”現象跨越了存款業務和理財業務的邊界,與資管新規不允許開展表內保本理財業務的根本精神相違背,有資管新規過渡期內鑽監管空子和套利之嫌。

最後,武雯認為,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增長將有所回落。預計在目前嚴監管的背景下,結構性存款業務的管理規則將很快落地,在銷售流程、協議文本及投資者風險提示等方面將進一步做出明確指導,“假結構性存款”生存空間將受到擠壓,有利於銀行業進一步打破剛性兌付,同時銀行業負債端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結構性存款激增 是穿“馬甲”的高息攬儲搬來的?

央行:4月份同業拆借交易量環比下降26.45% 利率整體上行

央行5月16日發佈2018年4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報告顯示,4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3.6萬億元;銀行間貨幣市場成交共計57.9萬億元,同比增長16.90%,環比減少22.04%;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成交9.3萬億元,日均成交4639億元,同比增長25.91%,環比增長3.44%;股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成交量在滬深兩市則呈現了相反的態勢,其中,滬市成交量出現了下降,而深市則出現了上漲態勢。

債市發行方面,報告顯示,4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3.6萬億元。其中,國債發行3251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發行3018億元,金融債券發行5669億元,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8200億元,資產支持證券發行1466億元,同業存單發行1.4萬億元。

貨幣市場成交量出現了下降,貨幣市場利率則穩步上行。報告顯示,4月份,銀行間貨幣市場成交共計57.9萬億元,同比增長16.90%,環比減少22.04%。其中,質押式回購成交48.6萬億元,同比增長16.50%,環比下降20.68%;買斷式回購成交0.9萬億元,同比下降49.41%,環比下降42.71%;同業拆借成交8.4萬億元,同比增長38.97%,環比下降26.45%。

報告顯示,4月份,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81%,較上月上行6個基點;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10%,較上月上行20個基點。

債市現券交易活躍。報告顯示,4月份,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成交9.3萬億元,日均成交4639億元,同比增長25.91%,環比增長3.44%。交易所債券市場現券成交4249億元,日均成交236億元,同比增長7.32%,環比下降11.61%。4月末,銀行間債券總指數為180.13點,較上月末上漲2.13點。

股指下跌,兩市成交量出現了相反的走勢。報告顯示,4月末,上證綜指收於3082.23點,較上月末下跌86.67點,跌幅為2.74%;深證成指收於10324.47點,較上月末下跌544.18點,跌幅為5.01%。4月份,滬市日均交易量為1895億元,環比下跌5.86%,深市日均交易量為2696億元,環比增長0.26%。

結構性存款激增 是穿“馬甲”的高息攬儲搬來的?

人民幣連貶兩日 仍將維持雙向波動

外匯交易中心5月16日公佈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745,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259個基點,為連續兩個交易日調整。

對此,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昨日對記者表示,近日人民幣中間價大幅調低主要與美元匯率指數明顯轉強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自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出人意料的走強,部分新興市場近來“慘遭重創”,相對於同期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貨幣逾5%的跌幅,人民幣約2%的跌幅顯得較為堅挺。

在鄂志寰看來,相比部分新興市場貨幣的大幅貶值,人民幣的表現相對堅挺的原因主要在於內地宏觀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健,且經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以及內地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在提升。在此背景下,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的風險完全可控。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昨日也對記者表示,這種現象背後可能有三個驅動因素:首先,美元指數突然走強,市場缺乏足夠預期,從此前的持續升值到匯價回調,市場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可能是近期人民幣反向波動幅度較小的一個原因。其次,年初以來宏觀經濟運行穩健,以資管新規落地為標誌,金融嚴監管仍在推進,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支撐。

對於短期匯率的走勢,王青認為,“8·11匯改”後,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指數波動高度貼合,“蹺蹺板”關係明顯。受此影響,人民幣匯價或將仍有一定調整空間,且雙向波動幅度可能加大。但市場上逢高結匯需求短期內仍將緩和人民幣調整幅度。就基本面而言,國內經濟韌性較強,未來一段時期人民幣面臨的下行壓力依然可控,一籃子貨幣匯率指數仍將處於穩健運行狀態。

鄂志寰表示,在短期內,人民幣匯率波動方向和調整幅度主要還是外匯市場供求的影響,其中,美元指數趨勢和資金流向有較大的影響。從資本賬戶來看,內地的金融開放和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的提升(如A股納入MSCI指數和人民幣債券納入主流國際指數)會吸引一定規模的資金流入,為人民幣匯率帶來新的支持。這也決定了短期人民幣或繼續保持較高彈性,大概率維持雙向波動走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