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器物給我們最本質的東西,是讓我們從心裡認同中華傳統文化

古董器物是一個民族文化和記憶的載體,如果一個民族的主體失去了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記憶的喪失,就如患了失憶症的人,靈魂是有些殘缺的。現代西方心理學說認為“外在世界是內心的投射”,古人創造的物質財富,就是古人內在精神世界的投射,由於時空阻隔,文化斷層,現代人已經不耐煩通過文字去了解古人的內在世界和文化價值取向,但古人遺存的器物是超越時空,超越文字而存在文化象徵,這種人與物的交流也許更直接,更完整,也更純粹,一件器物有時可以瞬間給你打開一個時代的恢宏和氣度,讓人心靈震撼,三觀顛覆,遠遠超出文字和語言的感染。同樣道理,收藏從心理學上講也是一種外向投射。收藏人寄情於物時所持有的一種對器物的心理反映形式一一審美,精神,慾望是通過收藏品不自覺地投射出人的整個心理過程。所以看其藏品,大概也能觸摸到藏家精神世界所處的高度。

古董器物給我們最本質的東西,是讓我們從心裡認同中華傳統文化

古董器物的欣賞和鑑別,從深層次來看是一種意識層面的文化認同。“認同”是一種接納和認可,“文化認同”是現代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接納和認可,現代國人有一種深刻的文化自卑,不相信我們的古人曾經創造過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源於幾十年的教育改革,主流媒體的引導,外來文化的滲透,經濟政治發展的需求,從而導致人們對自身傳統文化缺乏瞭解而持否定的態度,我們看不懂《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理解不了四書,幾百年的文化墮落,已經讓我們難以企及古人的精神文明高度。我們被禁錮在低維的線性的理性的邏輯思維模式上,很難進入古人高維的立體的感性的覺性思維模式。但是承載古人精神力量的器物從某方面來說,可以通過造型,紋飾,材質,工藝等可見的直觀信息,打開我們的意識,提升我們的精神維度,只要我們接納和認同它們,讓文物說話,並靜心聆聽,它們能給我們的會比你想象的多的多。這種經歷,我自己有切身體會,也見證了不同人的反應。

古董器物給我們最本質的東西,是讓我們從心裡認同中華傳統文化

前不久熱播的《國家寶藏》,讓文物活起來,相信已經觸動一部分人的心靈,原因無他,因為只要是中國人,如果有機會藉由文物而瞭解我們的燦爛過往,都沒有不為之震驚驕傲和感動的,而這些只是我們文化寶藏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知來路,才能識歸途,在民間,收藏古代器物是我們直接瞭解古人內在精神世界和文化發展脈絡的方法,就我來說,入手的每一件器物,從見到的剎那,都有心靈的悸動和感應,這是完全不同於欣賞現代藝術品的感覺,以古人之心力,用之治一物,而善一物,見識過這些不同時代器物美好和豐盈的內涵,尤顯現出現代藝術品的寡淡和淺薄,因為它們所根植的文化土壤是不同的。知其不足而改之,知其不足而學之,知其不足而反省之。同一件器物給予不同人的信息含量是不同的,這取決於欣賞者的接納程度和精神審美的高度,或者說是靈性和意識層面的交流深度。

古董器物給我們最本質的東西,是讓我們從心裡認同中華傳統文化

國家提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也不是空洞的口號。“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基礎上的,也只有根植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文化自信才能由內而外的展現,才不會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只有文化自信,才能文化自強,才能重構價值體系,才能成就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