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是怎麼從唐朝傳去日本的?

ヅ埖兒睡


說到日本料理,大家可能會想到聯想到壽司、生魚片,這些都是日本料理的代表,而且風靡中國大地,是中國吃貨嘴裡的美味。但要是問大家壽司的起源地,可能就不太瞭解了。那麼,壽司原產地在哪裡?是怎麼傳入日本的?

壽司的原產地應該是中國,因為據史料記載,在古代東南亞、中國沿海都有和壽司製作工藝相似的食品,叫作餈飯棒,它是一種利用糯米、蛋黃、脆皮、花生、蔬菜、熟蝦仁做成的圓柱形飯糰,用一層熟麵皮包裹,方法和壽司有點像,但是材料和形狀不同。相傳餈飯棒來自春秋時期的越國,屬於古越民的傳統美食。而且在東漢的時候,中國已開始流傳鮓這種食品,相傳是由東北亞海洋民族(扶余、東穢、馬韓等)引進。鮓在辭典中的解釋為以鹽、醋、米及蒸熟的魚段腓制而成的食品,形狀跟壽司有點類似,是百姓們為了充飢而想出的速食食品。而且漢字傳入日本初期,日本將一些食物用與之意義相近或相異的漢字來替代,於是日本的“絲烏西”就變成了“鮓”,“薩西咪”就變成了“鮨”,現在去日本的壽司店,也能看到“鮓”字的身影。所以說中國的鮓可能是在中國漢字傳到日本時,一起傳到日本的,日本再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改進的。


這種食品傳入日本應該是在唐朝時期,因為這個時代,日本有大量的遣唐使跟商旅團體來到中國,出外營商的日本商派自然是要解決吃飯問題,於是當時的日本人,用一些醋醃製過的飯糰,加上一些海產或肉類,壓成一小塊,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木箱之內,作為沿途的食糧,這樣壽司就傳入了日本。

其實在日本有著很多中國的影子,不管管是壽司,因為在以前日本把中國當成老師,所以日本就學習中國先進的方面,並加以改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