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將領成才之路——陳湯奔襲三千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約前6年),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後,追諡陳湯為破胡壯侯。

歷代將領成才之路——陳湯奔襲三千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相比於霍去病,陳湯的名聲小得多。主要原因在於陳湯身上毛病多。雖然常言道:“瑕不掩瑜”,可是毛病多了肯定會讓文人們為難,不好樹立高大形象,於是陳湯原本應該赫赫的名聲大打了折扣。雖然他的名言流芳百世,他的名字卻漸漸被遺忘了。

出使西域

後來又有人大力舉薦,陳湯終於被任為郎官。陳湯主動請求出使外國,幾年後被任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校尉(正職)甘延壽奉命出使西域。

決策出兵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陳湯和甘延壽出使西域。陳湯為人沉著勇敢有大謀,有很多策略,喜好建立卓越的功勳,每次經過都城小鎮,高山大河,常常要爬到高處去看一看。陳湯接到出使外國的差事後,就同甘延壽謀劃說道:“夷狄畏懼服從大部落,這是他們的天性。西域本來屬於匈奴,現在郅支單于威名遠播,侵犯欺凌烏孫、大宛等國,常替康居出謀劃策,想降服它們。如果能得到這兩個國家,北部攻打伊列,西面攻取安息,南面排濟月氏、山離烏弋,幾年之內,有都城的幾個國家就會形勢危急。而且他們的人都剽悍,喜歡打仗,經常取得勝利,如果長期放縱他們,一定會成為西域的隱患。郅支單于雖然所在的地方相當遙遠,蠻夷沒有堅固的城牆和強勁的劍弩用來自守,如果發動屯田的官兵,率領烏孫的部隊,一直打到他們城下,他們逃亡又沒有可去的地方,堅守又不能白保,千載功業可以一朝而成。”

甘延壽也認為是這樣,就準備上奏請示這件事,陳湯又說:“國家大事都要讓公卿討論,非凡的策略是凡人所想像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能得到准許。”甘延壽猶豫著沒有聽從。正好他長時間有病,陳湯獨自假託朝廷命令調發有城鎮的各國軍隊以及車師國戊己校尉屯田的官兵。甘延壽知道後,驚慌地爬起床,打算阻止他。陳湯發怒了,按住劍叱責甘延壽說:“部隊已經集合了,你想壞大家的事麼?”甘延壽於是只好聽從他。部署行軍的陣式,增設揚威、白虎、合騎三校,漢兵、胡兵合起來共四萬多人,甘延壽、陳湯上奏自我彈劾假託皇帝命令,陳述用兵情況。

遠征異域

歷代將領成才之路——陳湯奔襲三千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甘延壽與陳湯帶領軍隊分道前進,分為六校,其中三校從南道越過蔥嶺從小道到大宛,另外三校由都護自己率領,從溫宿國出發,經北道進入赤谷,過了烏孫,到達康居邊界,一直到了闐池的西面。而康居的副王抱闐率領幾千騎兵,進犯赤谷城東,殺害搶奪了大烏孫王的一千多人,搶走很多牲畜和財產。又在後面同漢朝軍隊遭遇,搶奪走了後面部隊相當多的輜重。陳湯放出胡人軍隊攻打他們,殺了四百六十人,得到了他們所搶走的四百七十名百姓,交還給大烏孫王,所得到的馬、牛、羊就用來供給軍用。還俘虜了抱闐的顯貴伊奴毒。

斬殺郅支

漢軍向前抵達郅支城的都賴水上游,離城有三里,停下安營佈陣。望見單于城上立有五彩旗幟,幾百人披著鎖甲登城守備,又派出百餘名騎兵往來奔馳於城下,步兵百餘人在城門兩邊像魚鱗一樣佈下陣式,講授操演用兵的方法。城上的人還招呼漢軍說:“來跟我決戰!”一百多名騎兵奔馳著衝向營地,營地的士兵都拉滿弓指向騎兵,騎兵就引退了。漢軍幾次派官兵射擊城門的騎兵和步兵,騎兵和步兵都進去了。甘延壽和陳湯命令軍隊聽到鼓聲後都逼近城下,從四面圍住城,各有自己的任務,有的挖濠溝,有的堵塞城門,拿盾牌的人在前面,拿刀戟弓劍的在後面,向上射擊城樓上的人,樓上的人就跑到了樓下。在土城外面還有一座木城,匈奴軍從木城中射擊,很殺傷了一些外面的人,外面的人就用柴草燒了木城。夜裹,幾百名騎兵打算突圍,被迎頭射死。

剛開始,郅支單于聽說漢朝軍隊到了,想逃走,但懷疑康居怨恨自己,會作為漢軍的內應,又聽說烏孫各國都派了軍隊,自以為沒有地方可去了。郅支單于出來後又重新回去,說:“還不如堅守城池。漢軍遠道而來,不能進攻得很久。”郅支單于就披上鏜甲站在樓上,各位閼氏夫人有幾十人都用弓箭射殺城外的人。城外的人射中了單于的鼻子,幾十個夫人也多被射死。郅支單于下樓騎上馬,轉戰到單于的內室。夜晚過了一半,木城被穿透了,裡面的人退入土城,登上城樓呼喊。當時康居的軍隊有一萬多騎兵分為十多處,四面圍繞著城牆,也互相應聲相和。夜晚,幾次奔襲漢軍營地,沒有成功,就退回去了。等到天亮,城四面放起了火,官兵高興起來,大聲呼喊追逐敵人,鳴釭敲鼓震動大地。康居兵退走了。漢軍就從四面推著大的盾牌,一同進入土城中。單于男女一百多人跑進他的內室。漢兵就放火,官兵爭著進入內室,單于受傷而死。軍候假丞杜勳砍下了單于的頭,得到了漢朝使者的兩個符節以及谷吉等所帶的帛書。所有搶得的東西都給予本人。一共斬殺丁關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虜了一百四十五人,收降了一千多人,把他們都分給了有城市的各國所派出的十五個王。

於是甘延壽、陳湯上奏書說:“臣等聽說天下的大道理,應當是天下一統,以前有唐和虞,如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自稱是北藩,只有郅支單于反叛對抗,沒有受到懲罰,大夏以西的地方,都以為強大的漢朝不能使郅支單于臣服。郅支單于殘酷毒害百姓,罪大惡極通達到上天。臣甘延壽、陳湯率領仁義的軍隊,替天誅伐,依賴陛下的神靈,陰陽調和,天氣晴朗明麗,衝鋒陷陣打敗敵人,斬了郅支單于的首級以及殺死了名王以下的人。應把所砍的頭懸掛在稿街蠻夷的官邸間,用以昭示萬里之外的人,讓他們明白違犯強大的漢朝的,即使再遠也一定要誅殺。”

事情被下到司法部門處理。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壽認為“郅支單于以及名王的頭周遊各國,蠻夷沒有不知道的。《月令》上說春天是‘掩埋屍骨’的時候,還是不要懸頭為好。”車騎將軍許嘉、右將軍王商認為“春秋時夾谷會盟,優施譏笑君主,孔子殺了他,當時正是盛夏,被斬的手和足分不同的門運出。應懸掛十天後再掩埋。”皇上下詔令說將軍的意見正確。

從軍事學的角度來看,陳湯的冒險遠征頗有可取之處:

歷代將領成才之路——陳湯奔襲三千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第一,縮短距離。康居相對於漢朝的遠距離地理優勢,曾是郅支單于引以為恃的天然優勢,但在陳湯矯詔發兵的突擊決策面前則大打折扣:從烏壘到康居的距離較之從長安到康居的萬里之遙,一下子少了一大半,使得快速奔襲北匈奴成為可能,作戰成功係數大大提高。

第二,把握戰機。《孫子兵法·計篇》有云:“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陳湯遠程突襲的最大勝算,就在於郅支單于不相信漢朝會萬里迢迢派軍來打他(麥克阿瑟選擇在仁川登陸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及時把握住這個時機,趁著對手心理上的猝不及防,兵鋒直指其城下,北匈奴遊牧民族的機動性優勢就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郅支恐怕連逃跑都來不及。

第三,人和於戰。陳湯矯詔發兵,所徵集的“多國部隊”或為屯田漢軍,或為西域諸國兵馬,‘他們對於遠征地理行程和北匈奴作戰特點的瞭解,都遠遠超過從中原地區調來的漢軍,利於行軍作戰。

功罪之爭

起初,中書令石顯曾經想把姐姐嫁給甘延壽,甘延壽沒有同意。等到丞相、御史也憎恨他們假託皇帝命令行事,都不讚許陳湯。陳湯平時比較貪婪,所繳獲的財物進入漢界後多不依法上交。司隸校尉寄信給道上的官員,逮捕官兵來審查這件事。陳湯就上奏書說道:“臣下同官兵一同誅殺郅支單于,幸虧能把他們消滅,軍隊萬里之外得勝歸來,應有使者在路上迎接犒勞。現司隸逆其道而行,逮捕官兵審查,這是為郅支單于報仇啊!”

漢元帝立即派出吏士,命令各縣在路上備好酒食犒勞路過的軍隊。回到京城後,評論功勞,石顯、匡衡認為“甘延壽、陳湯擅自假託皇帝命令興師動眾,有幸沒有被誅殺,如果再封爵位賜食邑,那麼以後奉命的使者就會都爭相想冒著危險以取得僥倖,在蠻夷中惹起事端,給國家帶來災難,這個頭不能開。”漢元帝內心嘉許甘延壽、陳湯的功勞,但難以違背匡衡、石顯的意見,此事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決定。

赦罪封賞

歷代將領成才之路——陳湯奔襲三千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於是漢元帝下詔說:“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扣留並殺害了漢朝使者、官兵,深違事理,朕豈能忘記!之所以猶豫不決不去征討,是因為難以興師動眾,勞苦將帥,因此一直剋制忍著沒有提這件事。如今甘延壽、陳湯看到可以乘機行事,就乘著時間的便利,集結有城鎮的各國,擅自假託皇帝命令用兵去征討敵人,依靠天地和宗廟的神靈保佑,征討郅支單于,斬得他的首級,以及閼氏、貴人、名王和其他一千多人。雖然他們背離了道義違反了國法,但國內沒有煩勞一人服兵役,沒有動用國庫的貯藏,借敵人的糧食用來供給部隊的所用,建立功勳於萬里之外,威力震動百蠻,名聲速揚四海。為國家除去殘暴,斷絕兵事的根源,邊境得以安定。然而仍避免不了死傷的憂患,罪責應當在於遵守法令,朕深為哀憐這件事!特赦免甘延壽、陳湯的罪過,不要追究了。”

詔令公卿討論封賞的事。討論的人都認為宜按軍法捕殺單于令。匡衡、石顯認為“郅支本來是喪失國家逃亡在外,只在無人的地方盜用名號,並非是真的單于。”元帝就按照安遠侯鄭吉的舊例,封他們千戶食邑,匡衡、石顯又抗議。於是就封甘延壽為義成侯,賜給陳湯關內侯的爵位,每人賜給食邑三百戶,再賜給黃金一百斤。祭告上帝、宗廟,大赦天下。授任甘延壽為長水校尉,陳湯為射聲校尉。

縱觀陳湯的一生,起起伏伏,充分演繹了什麼是“性格決定命運”。作為副職,他敢於假傳聖旨、夾持一把手,幹出一番膽大包天的蓋世之功。這種傳奇,古往今來可能只有他一個人創造過。回國後雖然屢屢被小人打壓,可是畢竟自己也不清白,罪名並非 “莫須有”。總體而言,落得個自然死亡的陳湯已經算幸運的。

人物評價

陳湯與甘延壽的征戰,結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穩定了漢朝的西北邊疆,為漢王朝立下一大奇功,

陳湯攻殺郅支單于之後,原來就歸降的呼韓邪單于更加臣服,表示願守北藩,累世稱臣。在漢朝的幫助下,呼韓邪單于重新統一了匈奴,此後漢元帝又將王昭君嫁給了呼韓邪,結束了百餘年來漢匈之間的武裝衝突,恢復了舊日的和親關係,這種和平局面一直持續了半個世紀,這一切,陳湯是建立了首功的。從史書記載看了,陳湯愛財,並因此幾次起落。假傳聖旨,也反映了他缺乏為官的圓融。瑕不掩瑜,陳湯在漢代歷史上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歷代評價

歷代將領成才之路——陳湯奔襲三千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劉向:“西域都護延壽,副校尉湯,承聖指,倚神靈,總百蠻之君,攬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絕域,遂蹈康居,屠三重城,搴歙侯之旗,斬郅支之首,縣旌萬里之外,揚威崑山之西,掃谷吉之恥,立昭明之功,萬夷懾伏,莫不懼震。呼韓邪單于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鄉風馳義,稽首來賓,願守北籓,累世稱臣。立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群臣之勳莫大焉。”

谷永:“關內侯陳湯,前斬郅支,威震百蠻,武暢西海,漢元以來,征伐方外之將,未嘗有也。”

王鳳:“陳湯多籌策,習外國事。”

耿育:“延壽、湯為聖漢揚鉤深致遠之威,雪國家累年之恥,討絕域不羈之君,系萬里難制之虜,豈有比哉!先帝嘉之,仍下明詔,宣著其功,改年垂歷,傳之無窮。應是,南郡獻白虎,邊陲無警備。會先帝寢疾,然猶垂意不忘,數使尚書責問丞相,趣立其功。獨丞相匡衡排而不予,封延壽、湯數百戶,此功臣戰士所以失望也。孝成皇帝承建業之基,乘征伐之威,兵革不動,國家無事,而大臣傾邪,讒佞在朝,曾不深惟本末之難,以防未然之戒,欲專主威,排妒有功,使湯塊然被冤拘囚,不能自明,卒以無罪,老棄敦煌,正當西域通道,令威名折衝之臣旅踵及身,復為郅支遺虜所笑,誠可悲也!至今奉使外蠻者,未嘗不陳郅支之誅以揚漢國之盛。夫援人之功以懼敵,棄人之身以快讒,豈不痛哉!且安不忘危,盛必慮衰,今國家素無文帝累年節儉富饒之畜,又無武帝薦延梟俊禽敵之臣,獨有一陳湯耳!”

班固:“自元狩之際,張騫始通西域,至於地節,鄭吉建都護之號,訖王莽世,凡十八人,皆以勇略選,然其有功跡者具此。廉褒以恩信稱,郭舜以廉平著,孫建用威重顯,其餘無稱焉。陳湯儻易,不自收斂,卒用困窮,議者閔之,故備列雲。”

劉志:“前代陳湯、馮、傅之徒,以寡擊眾,郅支、夜郎、樓蘭之戎,頭懸都街。”

侯君集:“命將出師,主於克敵,苟能克敵,雖貪可賞;若其敗績,雖廉可誅。是以漢之李廣利、陳湯,晉之王濬,隋之韓擒虎,皆負罪譴,人主以其有功,鹹受封賞。”

魏元忠:“若陳湯、呂蒙、馬隆、孟觀,並出自貧賤,勳濟甚高,未聞其家代為將帥。”

薛稷:“陸賈南行,責蠻夷之失禮;陳湯西討,誅單于之暴慢。終令趙佗貢職,郅支傳首,竹帛所載,斯其庶乎!”

司馬光:“湯為人沉勇,有大慮,多策略,喜奇功。”

傅伯壽:“陳湯、傅介子、馮奉世、班超之流,皆為有漢之雋功。”

張燧:“陳湯之功,千古無兩,而議者以矯制罪之。不知所惡夫賞矯制而開後患者,謂其功可以相踵而比肩者也。陰山之北,凡幾單于,自漢擊匈奴以來,得單于者幾人?終漢之世,獨一陳湯得單于耳,其不可常徼倖而立功者如此。誠使裂地而封湯,且著之令日:‘有能矯制斬單于如陳湯者,無罪而封侯。’吾意漢雖欲再賞一人焉,更數十年未有繼也。如此則上足以尊明陳湯之有功,顯褒而不疑,而下不畏未來生事要功之論,計之善者也。唯其為說不明,故阻功之徒,乘間而竊議,其後英雄志士所以息機於世變之會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