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石船是那個皇帝造的?

山底之鷹


頤和園的大石船估計是每個來園中的遊人必拍照發朋友圈的一個景點,可對於它,鮮有人知道其背後的故事和蘊含的意義,小君今天就來給你好好扒一扒

“大石船是誰建的”

其實這座石船有一個很文藝的名字——清晏舫,取海清河晏之意。當年,乾隆大大心潮澎湃的將它安置於園中的昆明湖之上,並寫了這樣的詩句:

“雪棹煙蓬何礙凍?

春風秋月不驚瀾,

載舟昔喻存深慎,

盤石因思奠永安。”

詩中,“載舟昔喻存深慎”這句非常明顯的道出了乾隆皇帝的意圖,它說的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句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在《荀子》裡,荀子記錄了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大致意思就是說:“老大,你就像水裡的船,而百姓就是這水,百姓可以託著你,當然,如果你對百姓不好,他們也可以把你傾覆。”

乾隆採用這個寓意來建石船,也是想告訴天下百姓,哥的大清江山都是託各位的福才能存在,我一定會對你們好的!

但其實乾隆還有自己的小心機,它將其造成石船,船底用石柱託著,暗示這船永遠不會被水傾覆,你百姓再怎麼作亂,我大清江山也穩如磐石。

但是。。。僅僅到了光緒時,英法聯軍就衝進了頤和園將乾隆的小心機燒燬,本來是木製閣樓的船艙被一燒乾淨,後來慈禧又將其改造成西洋樓式建築。

“其實,湖面上建石船還有這樣的考慮”

在園林裡的湖面上建造石船是古代的一種傳統,除頤和園外,還有很多園林裡都有,比如蘇州獅子林石舫,北大燕園的石舫(如下圖)

它的寓意有三個:

第一,表明這水是活水,可以坐舟遊覽。

第二,對整個湖面起一種裝飾的作用。

第三,表明一種“不繫舟”的心境,園林就是用來放鬆,放一條小舟,有一種“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感覺,表明園主人躲避塵世間煩擾,尋求恬淡、閒適生活的意趣。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詩情畫意啊,一條石船,竟能建的如此浪漫!


宮殿君


首先,準確來說,位於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石船”名為石舫。舫,是一種仿照船的造型,在水面上修建的建築。一般來說,石舫多見於我國古代皇家園林中。闢如素有“萬園之園”之稱的清代皇家園林--圓明園在位於福海東南角的“別有洞天”裡就有石舫,乾隆皇帝為其賜名為“活畫舫”;另外就是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石舫。

北京頤和園的石舫又名“清晏舫”,石舫位於昆明湖的西北,萬壽山南麓頤和園長廊西邊盡頭處。此處原為明朝孝宗皇帝朱祐樘為其乳母羅氏所建園靜寺的放生臺。乾隆十五年,乾隆為孝敬其生母崇慶皇太后而下令修建清漪園,便將此處的放生臺改為石舫。石舫上原來為中式建築,但是在咸豐十年,清漪園遭到英法聯軍的焚燬,石舫的中式建築也被損毀,只留下基座。

光緒十四年,清漪園得以重建,並改名為頤和園。按慈禧的旨意,將石舫上原來的中式建築改建成了西式建築,並在石舫的兩側加了兩個仿照蒸汽機輪船所使用的動力裝置--明輪。石舫重建之後,取自海晏河清之義(寓意天下太平),將其改名為“清晏舫”。

除了上面提到的“活畫舫”與“清晏舫”,位於北京大學燕園的未名湖畔原也有一處石舫,此地其原屬於圓明園附屬園林之一的淑春園。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此處的石舫與“別有洞天”的石舫一同被破壞,現今只存有石舫的基座。


環球網


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西邊的這個“石船”叫做清石舫,筆者實地探訪過,並且拍了很多實地的照片,老樣子吧,大家便看這皇家園林的風景,咱們邊講講這清石舫的來歷及它的前世今生。

(此為筆者老豬的碎碎念親手實拍)

照片上現存非常完好的清石舫,其實是1893年慈禧在給自己修築養老的地方重建的,在重建的時候加了點西洋風格,第一,將原來的中式艙樓改建成西式艙樓,並且在上面裝上了進口的玻璃以作裝飾,第二,給石船安裝上了西洋船的“明輪”讓這座清石舫更加的精巧華麗且中西合璧。

新的問題來了,那這座石船最初是誰建造的呢?

先看一個清末的老照片,這個是慈禧在重建之前石船底部的原始樣貌,但舫上的中式艙樓被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時焚燬,據史載,石舫建於1755年,也就是清乾隆二十年,是我們的“十全老人”乾隆帝建造的,這個石船的原型是乾隆下江南時乘坐的寶船安福艫號,當年這個石船全部用巨石打造而成,船上是都用油漆裝飾成大理石紋樣二層白色木結構樓房,可謂精美絕倫,但是由於那陣兒攝影術還沒發明,所以也沒留存下來影像。


老豬的碎碎念


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石頭船始建於乾隆朝,1755年建成,這艘石船的船型選擇的是中國傳統的遊船船型,即舫,船名叫作“清晏舫”,取河清海晏的意思,即江海安寧,同時石舫在水中不沉,又有江山永固的吉祥寓意。另外,這座延伸入水,不用擔憂搖晃不穩的“船”,更是難得的親水休憩的所在。

需要補註一筆的是,目前所看到的“清晏舫”則並不是乾隆朝時代的原貌,其船體基礎部分大體上是乾隆朝的原物,而上層建築等等,則是光緒朝重建。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代,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晏舫”也和皇家園林一樣遭到劫掠,原來在石船甲板上的木製艙棚建築都被焚燬,石舫一度荒廢。到了光緒朝修建三海工程,頤和園被作為慈禧太后未來退休養老的所在而大興土木,“清晏舫”得以重修。

在重修時,原本是中國舫船造型的“清晏舫”,被“與時俱進”地改造成了一艘蒸汽輪船。在石制的船體兩舷,新修除了石制的明輪輪罩,而甲板上的上層建築也改成了洋式的二層樓。


海研會


頤和園那個石船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高宗乾隆帝修建的。

據記載,清朝乾隆皇帝在他繼位之初,坐落在京畿西郊一帶,已經建起了四座大型的皇家園林。

到了清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為了孝敬他的母孝孝聖憲皇后動用448萬兩百銀將這裡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現在的清華園

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到了咸豐十年(即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燬。

光緒十四年(即1888年)清漪園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

而湖上的石船從乾隆帝時期一直倖存到今天。


醬香滷雞蛋


乾隆!舫是中國傳統園林中最獨特的一種水上建築,它的建築外形和內部結構都與舟船極為相似,故稱之為“舫”。這種舫式建築不僅可以豐富園林中的景緻,還可以供人們在舫內遊玩宴飲,觀賞周圍的湖光山色。舫的下部船體通常以石頭築砌,上部船體為木製結構,整座舫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頭艙約佔舫長的二分之一,歇山頂,給人以氣勢非凡之感。   中艙內往往有一堂隔,以分作內外兩艙。尾艙兩層,登樓可極目遠眺;船頭一側通常置石條仿跳板,以供人們藉此從池岸登船。頤和園“石舫”堪稱中國園林建築中的”舫之珍品”,船體用巨石雕成,全長36米。船上二層白色木結構樓房,都用油漆裝飾成大理石紋樣,頂部鐫刻有磚雕裝飾,整座石舫既精巧華麗,又不失典雅恢宏的氣勢。不過乾隆造這個不光是為了充門面,他跟慈禧不同,他應該包含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