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商學院——棉花「癌症」,枯、黃萎病防治措施

棉花枯、黃萎病是兩種系統侵染的維管束病害,其症狀表現的主要特徵是維管束變褐,地上部分枯、黃甚至落葉死亡。病害一經傳入發生,很難根除,而傳播蔓延迅速。目前尚無十分有效的防治藥劑,被稱為棉花的癌症。

紅日商學院——棉花“癌症”,枯、黃萎病防治措施

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黃萎病的區別主要有:1、枯萎病是由下向上發展,也可沿頂端向下發展形成“頂枯症”,而黃萎病的症狀是自下而上逐漸向上發展,一般不形成頂枯;2、枯萎病病葉全部或局部葉脈褪色變黃,最後全葉變黃枯焦脫落,黃萎病病葉葉脈及附近葉肉仍表現綠色,病葉呈“西瓜葉狀”或“雞爪狀”斑,葉片邊緣稍向上翻卷,但不易脫落;3、枯萎病其根、莖維管束為黑褐色,但黃萎病為褐色。4、一般枯萎病發病高峰在棉花現蕾前後,個別氣溫高的年份可在營養缽苗床發病,移栽後即出現大量死苗。黃萎病比枯萎病發病高峰一般遲20天左右,入伏後,伏旱天氣可抑制兩病害的發生。

紅日商學院——棉花“癌症”,枯、黃萎病防治措施

發病特點:病菌主要在病殘體、土壤、糞肥中越冬,有病棉田耕地、耙耮、中耕、澆水、農事操作等活動,是導致枯、黃萎病近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夏季大雨或暴雨或大水漫灌後,地溫下降易發病。地勢低窪、土壤粘重、偏鹼、排水不良或偏施、過量偏施氮肥或施用未充分腐熟帶菌的有機肥或根結線蟲多的棉田發病重。

紅日商學院——棉花“癌症”,枯、黃萎病防治措施

綜合防治措施:1、採取保護無病區,消滅零星病區,控制輕病區,改造重病區的策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危害。2、選用抗、耐病品種,是防病奪高產的根本途徑。3、使用改良鹽鹼的肥料,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環境,提高作物抗逆性。4、合理輪作倒茬。與其他禾本科植物輪作2-3年以上,尤其提倡與水稻輪作,防病效果明顯。種子在播種前一定要經過藥物殺菌處理,最好採用包衣種子,移栽前用惡黴靈進行土壤消毒。5、加強田間管理。即減少病菌傳播和提高植株抗性。根據棉花的需肥規律和長勢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採用無病土營養缽育苗移栽,要適時播種、中耕、清除雜草,及時間苗、定苗,拔除弱苗和病蟲苗,及時整枝打杈,合理灌水;冬閒時期及時清除棉花地的棉柴、雜草及地面的剩餘棉花殘枝葉,防止病菌傳播;冬季深翻,把表層病菌翻到深層,病殘體深埋地下,發酵分解等措施預防枯、黃萎病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