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妈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对于妈妈生气,每个孩子估计都有着“不堪回首”的经历。我的孩子曾还特意画了一幅画,并配有一段话送给我,内容是《我的双面妈妈》:我的妈妈,微笑时像花一样温柔,生气时像牛魔王一样恐怖;微笑时翅膀是透明的,生气时天使翅膀就折断了;微笑时手里拿的是爱心勃发帮,生气时拿的是打人的双截棍;微笑是身上住着爱心小精灵,生气时身上住的是尖尖的邪恶精灵。我想妈妈不生气,我喜欢不生气的妈妈。

可想而知,这段话让我反思了很久。其实,每个妈妈发火后几乎都会自省,觉得自己情绪失控了,对孩子不公平,下决心一定要控制情绪,然而每每遇到情况还是重蹈覆辙,暴跳如雷。直到有天和孩子一起读一本叫《发脾气大叫的妈妈》,面对故事中的小企鹅被妈妈责骂后,我问“你觉得最后小企鹅高兴了吗?”他说:“嗯,可他还很疼呀,因为它是缝上的。”突然让我意识到:事后的安抚,是无法弥补之前的伤害的,尤其是心灵上的。

妈妈生气的“后果”很严重,我们不经意地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了孩子,撕开了孩子的内心。每一个容易发脾气的妈妈,我们不妨一起和孩子一起读读 “妈妈生气了”相关主题的绘本,也许在动怒的那一瞬间,会懂得将情绪收回来,还给孩子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

妈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孩子的内心很柔软,妈妈请不要太粗暴

《发脾气大叫的妈妈》

《发脾气大叫的妈妈》这本绘本不简单,获得过德国每年一评的最高荣誉:文学奖、儿童绘本类金奖;而且常被幼儿园、小学做为亲子互动主题,或者被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拿来举例——因为每个读到这个故事的妈妈或孩子都感同深受。

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企鹅妈妈对小企鹅生气了,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企鹅在妈妈生气时的状态,而每一句话都可以解读出孩子这时候的心理。例如:我妈妈突然发脾气了,她冲着我生气地大叫!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解读:内心里充满恐惧的孩子是很难在当下去理解妈妈的语言的,以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解读:内心充满恐惧的人也容易贪食、过量进食,肚子像大海一样填不饱);我的翅膀掉到了热带丛林中(解读:内心里的恐惧、害怕还会让我们紧紧抓住某人或某物,形成病态互依关系); 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解读:嘴巴在高山上,是否意味着孩子想喊又喊不出来,想表达又无法尽意表达?)……

“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开着大船来找我了。她已经把那些丢掉的部分帮我给找了回来,并把他们重新缝好连上。最后找到了我的脚,这下全缝好了。 ‘对不起!’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对我说。然后我们就开船回家了。”

读完后问孩子说:“你觉得最后小企鹅高兴了吗?”他说:“嗯,可他还很疼呀,因为它是缝上的。”是的,孩子的内心如此柔软,而我们如此粗暴,事后的安抚也难以修复孩子受伤的心。那么,你还愿意对着孩子大吼大叫发脾气吗?

妈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你对孩子的爱,远不及孩子对你的爱

《妈妈发火了》

当你辛辛苦苦为孩子准备好食物,孩子边吃边玩;当你孩子画画弄得满屋子都是颜料……这时,你会不会叉着腰发脾气?孩子他会不会哭泣?会不会害怕?会不会……消失不见了?

消失不见?对,你没想过对吗?既然害怕孩子消失,为什么要发火呢?

《妈妈发火了》里,因为孩子把肥皂加入水中玩泡泡,妈妈生气了。孩子被吓到突然消失不见了,妈妈就开始寻找孩子,在寻找的路上才与孩子的内心有着联结。故事里,无论妈妈怎么责骂,孩子都在为妈妈找理由,“你心里很委屈啊。妈妈可能不知道,才总这样要求你的”,最后,妈妈对孩子说对不起时,孩子出现了。妈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孩子就很知足地彻底原谅妈妈了。

不得不说,作为妈妈,我们都说自己爱孩子,然而你对孩子的爱,真的远不及孩子对你的爱,一句简单的对不起,一个大大的拥抱,就收回了孩子对你百分百的爱与依恋。正如有人说过:你可以为孩子去死,为什么就不改改自己的坏脾气呢?

妈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让妈妈开心的10个方法

《让妈妈生气的10个方法》

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妈妈和孩子一起来读的绘本,因为实在“太有意思了”,故事里用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真切地感受自己平日的行为是多么地让人生气,从而自然而然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一页一页地翻下去,我甚至都感觉到了子绽放在嘴角的笑容。例如:临睡前恨不得15次跟妈妈说要喝水,要上厕所,要听故事;越该抓紧时间的时候越拖拉:要去看牙医的时候,要赶时间出门的时候,孩子可以有千奇百怪的理由拖拖拉拉……天啦,这不就是我家的熊孩子嘛!

记得我和孩子一起读时,我们一起哈哈大笑了半天,我跟孩子说:天啦,那个写绘本的人一定认识你,不然怎么都是你平时的样子呀!孩子也嘻嘻哈哈地笑着说:难怪你那么生气,原来真的很让人生气哦!不过,孩子明白,只要根据绘本里惹妈妈生气的做法反着来,妈妈就会很开心。


  • 文/范恒杏(头条认证自媒体、家庭美育推广人、豆瓣亲子专栏作者、品酒师。编著出版有《葡萄酒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