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著名的“蝴蝶效应”, 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


二战/日本

麻省理工学院的洛伦兹教授曾说过:"亚洲腹地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许几周后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场风暴。"在军事和政治领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产生的"蝴蝶效应"却令人瞠目。

改变二战走向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

二战著名的“蝴蝶效应”, 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

一,张鼓峰事件。

a,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了一场军事冲突。

苏军集结了1.5万余人、237门火炮、285辆坦克。另有250架飞机支援苏军部队行动。

二战著名的“蝴蝶效应”, 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

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火炮37门。苏军胜。

苏军 792人阵亡,损失三坦克 ,日军 526人阵亡,约900人受伤。

二战著名的“蝴蝶效应”, 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

(二战中的苏军情侣)

b,苏联著名歌曲《喀秋莎》就诞生于张鼓峰事件。该事件发生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季,漫山遍野开着梨花和野玫瑰花,清澈的图们江如缎带一般飘落在一碧千里的原野中,从日本海吹来轻纱一样的薄雾。

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美妙的大自然画卷中得到了创作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

思考:从此战看,日军战力并不弱于苏军,为何日军不跟德军联合,北进苏联,南北夹击击败苏联。

而要南进,挑战一个还没加入战团,巨无霸的美国?

二战著名的“蝴蝶效应”, 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

二,诺门罕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

在四个月的战事中,苏军投入约10万人、坦克500余辆及装甲车约350辆。

苏军死亡失踪人数约9700人,另外约16000人受伤。

战后,第6军的军医部公布了日军的阵亡人数为7696人,负伤人数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1021人,出动兵力总数为58925人。

二战著名的“蝴蝶效应”, 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

“诺门罕战役 ”是一场典型的蝴蝶效应事件:

a,日本在“诺门罕战役 ”的失败,坚定日本向南征服的计划,“偷袭珍珠港”成为必然,为为轴心国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二战著名的“蝴蝶效应”, 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

(当时日本唯一的坦克师,第一坦克师)

“诺门罕战役 ”让日本的“北进”战略遭到挫败,转而“南进”偷袭珍珠港,将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

而苏联方面,因日本放弃“北进”战略,避免了被南北夹击的态势。

二战著名的“蝴蝶效应”, 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

(朱可夫元帅和斯大林)

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当时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

b,朱可夫因指挥“诺门罕战役 ”逃脱了苏联的“大清洗”事件,若二战苏军没有“救火队员”朱可夫元帅会发生多大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