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第一批計程車 老上海、波羅乃茲、拉達,你見過幾個?「

太原第一批出租車 老上海、波羅乃茲、拉達,你見過幾個?

“粉碎‘四人幫’以後,太原市公交公司開始實行轎車包乾經營,主要是為個人提供轎車出行服務,這是太原出租車的前身。”太原市第一齣租車公司業務部門負責人胡建榮說。1980年2月11日,太原市出租公司正式成立,“出租車”開始成為一個新名詞進入人們的視野。

太原第一批出租車 老上海、波羅乃茲、拉達,你見過幾個?“

20世紀80年代初,太原市公交公司只有老“上海”小轎車,後來受開放大潮的影響,省城有了第一批西方國家進口車——菲亞特。“當時很多汽車還很短缺,別說普通老百姓,就是一般單位也沒有途徑購買轎車。”胡建榮說,所以太原市公交公司組建了省城第一家轎車外包車隊,主要負責貴賓接待。

太原第一批出租車 老上海、波羅乃茲、拉達,你見過幾個?“

車有了,司機卻不夠,那會兒也沒有駕駛學校,除了部分單位和公交公司的專業司機外,找個會開車的並不容易。胡建榮正是在部隊裡學了駕駛技術,才被調入轎車車隊,開始成為端公家飯碗的轎車司機。

太原第一批出租車 老上海、波羅乃茲、拉達,你見過幾個?“

“當時新人結婚,有女方提出要汽車接新娘,漸漸地汽車接親成了潮流,但從單位借車越來越難。”正是市場的需要,太原市公交公司開始把部分小轎車出租,只要有顧客需要,司機師傅就出車,接送完客人後再把車送回公司。“當時,包車在市區走一趟大概得十多元,頂工人少半月工資,多數百姓都不敢過問!”胡建榮說。

太原第一批出租車 老上海、波羅乃茲、拉達,你見過幾個?“

“打的”名詞出現

當時出租公司的主要業務依舊是婚喪嫁娶、禮賓接待,最早的早上四五點出車,中午一點才能送完最後一對。”胡建榮說。娶親業務雖然受歡迎,但多集中在“3、6、9”的好日子,平時生意淡得很,別說擴大經營,維持正常運營都很用難。“當時轎車都是公家的,司機也是正式職工,每天8點上班,沒有派單任務,我們就在辦公室坐著等。”胡建榮說,後來太原市出現了其他出租公司,為了區別,太原市出租公司改名為“太原市第一齣租車公司”,司機們也開始到火車站、飛機場等地“待客”。

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太原來了很多溫州商人,這種不溫不火的格局開始改變。除了帶來先進的市場理金外,溫州商人還把一些新鮮做法傳進龍城。胡建榮說,最初的溫州商人主要聚集在太原市牛站西街一帶,由於靠近公交公司,很多人習慣站在路口向出租車招手,一來二去,原本“就地待命”的出租車開始“跑車拉買賣”。“打的”、“打出租”也第一次傳進普通百姓的耳朵。

太原第一批出租車 老上海、波羅乃茲、拉達,你見過幾個?“

明碼標價,百姓開始招手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普通百姓對出租車的需求逐漸被激發出來,儘管平時捨不得租用,但遇上急事或是喜事,市民還是會選擇這一既便捷又體面的出行方式。

“到20世紀90年代初時,太原市大概已經有幾千輛出租車了,車型主要是波羅乃茲、拉達等。”1990年,李照會就任太原市第一齣租車公司總經理,他說:“剛開始出租車市場比較混亂,最典型的就是隨意要價。也沒有計價器,一段路可以要50元,也可以要30元,使很多百姓不敢靠近。”

太原第一批出租車 老上海、波羅乃茲、拉達,你見過幾個?“

為此,李照會在考察北京等地經驗的基礎上,為太原市第一齣租車公司引進了“黃面的”,並制定了統一的起價,即:每4公里6元。“後來所有的出租車都按照我們的標準收費,明碼標價後,普通百姓開始伸手招車了!”李照會說。

隨後,太原市第一齣租車公司率先在行業內提出窗口服務理念,並通過推出“青年文明號服務卡”活動,公開向社會承諾:“不合理使用計價器,採客可拒絕付款”、“司機有零找零,無零含零”、“24小時接受投訴”等,都成為省城客運部門制定行業準則的重要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