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孙子建文帝到底是死是活?去了哪里呢?

宋安之


对于这个谜题,我很久之前便有过探索,在查阅了许多史料,收集了多方证据之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朱允炆当年并没在南京被火烧死,而是逃离了南京,而他最后的归宿是隐居在了贵州安顺。下面我将从史料记载,高峰寺藏身洞碑文以及百年来难以破解的贵州安顺“红崖天书”之谜来向大家揭秘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的最终归宿!

建文帝没死于南京的三大理由

  1. 建文帝没有陵墓。崇祯皇帝曾亲口说过建文帝无陵,在正史文献中也确实没有关于建文帝陵寝的记载。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虽说建文帝败给了自己的叔叔丢了江山,但毕竟也是大明朝的皇帝,若是战死,作为胜利者的叔叔朱棣即使不以皇帝之礼将其厚葬,但也不至于连个陵墓都不给他吧?这失的难道不是他老朱家的面子?所以虽然当年朱棣说建文帝在南京皇宫中被火烧死,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难道他连给当过皇帝的侄子一个厚葬的胸襟都没有?显然不合情理。
  2. 在《明史恭闵帝》中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3. 在《明史纪事本末》中也有关建文帝纪闻的记载,其中说到建文帝出走在前,宫中火起在后,实施了“金蝉脱壳计”。

高峰寺藏身洞碑文记载

据《平坝县志》记载(平坝县位于贵州安顺境内):高峰山寺内斋堂的地下有一个藏身洞,洞底有一块石碑上刻有铭文"秀峰肇建文迹尘知空般若门。",而寺中另一石碑也有记载说:高峰寺建于洪武七年,开山僧为秀峰大师,他于永乐四年七月收留过建文帝!而这些也被山东大学的刘乐一教授进行了实地考证,刘教授在实地考证期间,高峰寺的和尚觉锐还出示一幅“大明皇帝建文遗像”照片,此“遗像”系工笔写真,为丹青妙手所绘,这些与明末野史所载建文帝出逃时剃发为僧,后以僧人面貌云游四海的说法十分吻合。

在《平坝县志》上还有一记载:高峰山寺悬壁处,有“西来面壁”石刻!其中这“西”令人困惑,但联系到永乐(朱棣)时明朝的传国玺丢失了,不免让人一惊,“西”——“玺”,这玉玺是不是被建文帝带到了高峰寺呢?

贵州安顺“红崖天书”破译,讨燕檄诏之说

位于贵州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晒甲山上的“红崖天书”,其中所写的内容,又是何人所写,之明初被发现起,一直引来无数人的猜测,但数百年来都没有出现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直到如今,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说法,那便是讨燕檄诏之说,这个解说得益于学者林国恩历经九年来的艰苦考证,他翻阅各种史料,古书记载,三上贵州,实地考证,最终将研究结果写成10万字论文,论述了讨燕檄诏一说。他将上面的奇怪文字直译为:

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火+文)(御制)。

不得不说,这个说法确是比较合理,理由有二:

  1. “红崖天书”的位置和高峰寺所在之处不远,都位于贵州安顺市境内,这和建文帝隐居高峰寺之说相呼应!
  2. “红崖天书”发现的时间在明初,在此之前并没人发现,可见此书作于明初前后不久,和靖难之役发生的时间相当吻合。

从种种证据来看,朱允炆当年并没死在南京应该是无疑的!随着贵州高峰寺藏身洞碑文以及“红崖天书”之谜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也再一次证明了当年在靖难之役中失踪的建文帝很有可能逃离南京,隐居在了贵州安顺,出家为僧!


灵魂的感触


谢悟空邀

建文帝是死是活,这是一道历史谜团了,我们先来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

《明史·卷四·恭闵帝》中是这样记载的: “……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知府岑瑛闻于朝。按问,乃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十二人,皆戍辽东。 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燕王打进南京城正好皇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踪。之后燕王派人在火场废墟中找到了建文帝及皇后的尸体将其安葬。但是也有人说建文帝没死,从地道中逃跑了。正统年间有个老和尚假冒是建文帝,被抓,同谋的人都被流放。之后云南、贵州、巴蜀等地经常听到建文帝出家为僧云游往来的消息。



短短几句话的信息含量相当大,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两种结果

A:建文帝死了

B:建文帝没死做了和尚

先来看可能性A

A1:建文帝死了——死于宫中火灾——被燕王安葬 但是在《明史·郑和传》中又有这样的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如果建文帝的遗体被燕王确认安葬,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疑惑了。所以A1排除。



A2:建文帝死了——死于宫中火灾——但是因火势过大未能发现完整的遗体 燕王没能找到确认是建文帝的遗体,但是还是随意选定两具尸体加以安葬,聊表意思。有可能,所以燕王还是怀疑烧死的不是建文帝,而是其他替死鬼。

再来看可能性B

B1:建文帝没死——通过地道逃跑然后作了和尚——正统五年那个和尚就是建文帝本人 但是也有疑点。毕竟老和尚被抓时招供自己已经90多岁了。如果真的是屈打成招,那也没办法。

B2:建文帝没死——通过地道逃跑然后作了和尚——但他不是正统五年那个被抓的老和尚,而是其他云游僧,游历于滇、黔、巴、蜀间。



总的来看下可能性B建文帝没死做了和尚。明史记载“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 首先,正统五年建文帝已经是63岁了,这么多年都熬过去了,非得在垂老矣矣之年,朱棣一系稳坐皇位几十年的情况下出来现身挑事吗,明智的人应该不会这样做的。“自后”这词表明正统五年这件事之后才有其他的宣称自己是建文帝的僧人出现,到处游历传播消息。很有可能建文帝为僧的消息都是自此之后才不断传播的。因此,可能性B建文帝没死做了和尚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个人观点,建文帝可能没死,不然也不会出现“成祖疑惠帝亡海外”,但也不会是像宣传的那样做了和尚还不断暴露自己的行踪,不断秀存在感。很可能是找个地方隐居,然后安度此生。 当然这是根据清朝人编的《明史》做出的一点不可靠的猜测,请指正。


呵天气不错


建文帝上位之初确实有心作为一番,但生性过于软弱,且没有任何执政经验。主要靠的是身边三位儒家学者在旁指导,并深受他们的影响。凡事过于小心谨慎,以至于失去良机,与他的三位导师应该有着莫大的干系。

在削藩行动中,已解决掉了五个,剩下燕王朱棣时迟迟不动手。当时别说燕王朱棣,任何人都能明白当时的形势,如果朱棣再不出手就会被灭。我想再傻的人,也不会座以待毙吧。正是建文帝的优柔寡断,给了朱棣喘息的机会。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才推翻了建文帝。

其实当初建文帝有很好的牌在手,那就是朱棣的三个儿子,刚开始是作为人质留在帝都。但经不住朱棣假称病,要儿子回来看望的一再请求。竟然将他的儿子放了回去,这也是他的人生一大败笔。朱棣没有了顾忌,才有所作为。

从历代的皇位之争,向来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格局。从朱棣攻破京城后的行为来看,凡效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及家眷都没有善终,剥皮、油炸等手段相当残忍。你想这么残忍的对待建文帝的下属,那对建文帝该有多大的恨意。他会放过建文帝吗,更何况建文帝不死,他就不能名正言顺的称帝。

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换成谁都会对建文帝痛下杀手,但又不能对外宣称是自己杀的皇帝,不能会引起冒天下之大不讳之嫌。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已,因为毕竟没有证据。

根据官方史料记载,皇宫内有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但又找不到活人,朱棣对外宣称建文帝已死于战乱,并很快称帝。试想,当时京师已是朱棣的天下,堂堂的皇帝有可能逃脱吗?

我说是朱棣杀了建文帝,那打死朱棣也不会承认这种不忠不孝的骂名。如果说建文帝还活着,同样打死他也不会承认,那会给他名正言顺的称帝带来不便。

反正一句话,是死是活都没有任何证据可言,目前为止,还是一大悬案,我们只能以证据说话,不能随便猜测。


凤云祥瑞


这个问题,还需影视剧导演回答合式。

你请影视剧导演,编拍一部影视剧,按你的想法编剧,再让建文帝穿越到现在。就可获得你需答案。

又或者,请精神科医生运用催眠法,让你入眠。回到明朝建文帝时代,询问一下他的去处。


愤怒野虎


最简单的答案往往就是最接近事实的,虽然丝毫不浪漫不花哨。我觉得可能性最大的还是他当时就烧死在宫中了。Over。因为没有找到确切的尸体,古代也没有尸体鉴别技术,加上中国民间喜欢对不确定的事情横加铺陈想象,就出来无数奇幻故事和传说。但往往真相一点也不奇幻,就是最质朴而简单的那个。


耳机俱乐部小白


用现代刑警思维去找答案。排几个可能性小的线锁:被忠诚的大臣风暖的毒死、和尚打死。

剩下的是看朱棣的,朱允文只有闭上一只眼即独眼龙来活命,唱着《时间都去哪儿啦》:还沒好好看,就挂了!

还有就是朱允文是超人或圣人!这样他就可以这么唱:时间啊,我又回啦、啦,!



风雪交加AB


可以肯定的是,建文帝没死!至于去了哪里,从已知的史料中(无论野史还是正史)没有准确的定论,只能说是流落民间了!


悟在吾心


往深山老林或者十万大山里一躲,鬼才找得到。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就逃到贵州,最后是他自己饿的不行下山找吃的才被抓起来,这还是因为他好吃懒做,不学无术,如果换一个机灵点,有些贝爷天赋的,藏个几十年毫无问题。


静夜思160519196


建文水平真的不行,要是他继续当下去,把几个藩王都撸了,蒙古军队入侵,那大明的未来很难说。

建文应该是没有死的,《明朝那些事》里有过考证,估计是在哪个小山村,或者寺庙里孤独终老,这也是好的结局了。

建文下台,对整个大明来说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