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資管新規的實行,對藝術品有什麼影響?

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統一同類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準,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106號,以下簡稱《意見》)。

金融機構資管新規的實行,對藝術品有什麼影響?

銀行理財今後不再保本保收益

打破剛性兌付是此次資管新規的一項重要內容。(剛性兌付,就是信託產品到期後,信託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信託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信託公司需要兜底處理。)剛性兌付弱化了市場紀律,導致一些投資者冒險投機,金融機構不盡職盡責,道德風險較為嚴重。對此,資管新規作出了一系列細化安排,其中在定義資管業務時,明確要求金融機構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產品出現兌付困難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今後任何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都不能承諾保本保收益,投資者必須根據產品情況和自身實際來選擇是否承擔相應風險。

金融機構資管新規的實行,對藝術品有什麼影響?

替換高清大圖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信託資產很難轉讓,如果不剛性兌付,很多投資者將不敢購買信託產品,這將對信託業造成沉重打擊。該分析人士稱,大部分信託產品都不能像股票、基金一樣能很容易地進行轉讓。信託資產流動性差、投資起點高,如果沒有剛性兌付這一防線,投資者的利益將很難得到保障。如果信託產品真的脫下"剛性兌付"這個護身符,那麼未來進入下滑通道難以避免。

銀行理財產品已經不能保本保利了,這也不能保證了投資者的資金回籠,股票行情不好,房產國家限購,那麼投資者的眼光應該投向於哪個方向呢?

藝術品投資是資產組合管理的新方向

資產組合管理對於銀行、保險公司、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價值。對於資產組合而言,其資產配置對象的多樣性和不同配置資產之間的相關性決定了這個資產組合的質量。投資者不斷地尋找不同類型的資產加入資產組合中,以期改善資產組合的質量。藝術品投資便是其一。

金融機構資管新規的實行,對藝術品有什麼影響?

近年來,藝術品獲得了“投資理財第三極”的美譽,成為繼股票和房地產之後的又一投資熱點。藝術品自然成為投資者在構建資產組合時頗具吸引力的選擇。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迅速,市場行情可謂火爆。中國銀行業也開始逐漸涉足藝術品市場,銷售基於藝術品的理財產品,為高端客戶提供藝術品投資收藏方面的專業服務。2007年5月,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成立了藝術財富理財中心;2007年6月,中國民生銀行推出了“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產品;2009年6月,招商銀行私人銀行推出“藝術品鑑賞計劃”;2009年6月,中國建設銀行私人銀行、中國國投信託有限公司和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共同開發了一款藝術品的信託理財產品:“國投信託 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2009年9月,山東濰坊銀行與濰坊中仁藝術品公司和濰坊博物館合作推出了一款“藝術品質押貸款”;2010年6月,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正式發售藝術品權益份額,推出了第一款藝術品的證券化產品。

金融機構資管新規的實行,對藝術品有什麼影響?

實現“定真+保值+流通”一體化

目前,我國有大量的企業和銀行開始關注並涉足藝術品投資,但藝術品鑑定與評估與流通不順暢是目前藝術品市場的最大弊端,相關部門也已經慢慢地意識到此現象,也是在整頓這個市場,並且慢慢培養起一支標杆的團隊去引領這個市場。

金融機構資管新規的實行,對藝術品有什麼影響?

珍寶齋藝術館是目前國內最具權威影響力的,也是目前華南地區唯一傢俱有鑑定、評估、流通為一體的大型藝術品綜合服務機構。

目前,企業業務範圍廣泛,涉及藝術品徵集、藝術品鑑定、藝術品檢測、藝術品評估、藝術品展覽、藝術品拍賣、藝術品保險、藝術品金融等多項服務。真正走藝術品“定真+保值+流通”為一體化道路,為投資者提供一條可靠的投資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