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或許你只是MBTI中P值較高而已

場景一 :週日

小J說:“這是本週的計劃,你看看,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沒有,挺好的”小P說。

場景二: 週二

“XXX方案怎麼樣了?有需要我支持的嗎?”小J問。

小P想了想,“你說的是XXXX嗎?不是週四用嗎?我還沒弄呢。”

場景三: 週三

小J:“XXX方案,咱們今天過一下吧?”

“我今天晚上加班弄,明天一早可以嗎?”小P

場景三: 週四

“這個方案確實考慮的挺細的,只有一點修改意見,你再看看”

小J說

小P說:“好的,沒問題。”

拖延症?或許你只是MBTI中P值較高而已

移除小P也太不靠譜了吧?


以上對話,就是小P和小J的日常,看起來小P很不靠譜嘛,試問,誰願意跟這樣的人相處呢?可另一方面,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確實經常看到這樣一些人,總是不到最後一刻就不能完成任務,哪怕很早之前就鋪開攤子準備好好乾啦,這種行為有個專有名詞,叫做“拖延症”。

不過,“拖延症”幾乎是絕症,更多的經驗表明,無論怎樣詛咒發誓都無法根治,這個時候,與其對自己很不滿意,以至於懷疑人生,不如換個角度看,或許是你特有的行為偏好。

接下來,是講知識的時間啦,在MBTI的測試中,有一個維度叫做“如何生活/做事”如果你的J值較高,那麼,你會傾向於做事注重目的性、有條條框框、有時間計劃和指標中的工作;反之,如果你的P值較高,那麼很可能你做事隨意,做事比較沒有計劃,就像文章開頭的片段一樣,比較習慣於最後才完成任務。

拖延症?或許你只是MBTI中P值較高而已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在日常相處中,如果一個J遇到一個P,就會遇到文章開頭遇到的情況,小J希望做事很有計劃,小P則認為最終能夠完成就可以啦;小J會討厭小P太隨意,小P會討厭小J追的太緊,但其實就像上圖所示,只是兩個人的行為偏好不同,而且各有利弊。

對於小J來說,好處當然是有計劃性,但弊端在於應該變化就顯得不那麼從容了,比如在創業公司,計劃經常被打斷、臨時突發的事情會很多,這樣的環境裡,小J就會覺得壓力非常大。我們輔導的一個女孩,就屬於這種類型,雖然她很喜歡這家公司的文化氛圍,但對於今天不知道明天做什麼,現在做的事情很可能隨時終止實在無法忍受而辭職。

對於小P來說,壞處當然是別人配合起來很麻煩,總是最後才完成任務也會給自己很大壓力,但也不是沒有好處,因為小P就很適應變化的、彈性的氛圍。臨時性的任務一點都不會給她壓力,中途改變計劃更不會,因為很可能她還沒有開始呢。

拖延症?或許你只是MBTI中P值較高而已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很明顯人跟人是不同的,而且各有優勢,所以,為好優姐姐說——


這樣說是不是輕鬆很多呢?那我們以後就不用改變自己了吧,何必抹殺自己的天性呢?

並不是,學習MBTI一方面是要認識自己、認識他人,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察覺自己讓他人不舒服的地方,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溝通、調整。

——對於小J來說,保持自己的計劃性很好,但對其他人也這樣的要求就會增加別人的壓力,因此可以:

1.主動溝通,明確各個時間節點以及最終時間(如果是領導,可以預留一定的空間),而不是在中間不停的追問。

2.調整自己,適當接受變化和彈性。

——對於小P來說,畢竟工作是團隊合作,任性的根據自己的安排走,很可能讓其他人不知道怎樣配合,留下“懶散”、“不負責任”的印象,所以

1.與團隊成員確認每個時間節點以及最終時間,保證溝通過的時間節點務必完成手上的任務。

2.學會做計劃的方法,鍛鍊自己在計劃內完成任務的能力。

我們是careergirl,希望每個人都能認識自己並且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