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我不是药神》的三处漏洞,第二个设定很差强人意

“我不是药神”作为徐峥的又一部自导自演力作,上映以来就霸占了票房排行榜,仅仅上映4天票房就超过了13亿,各大院线更是一天为这部电影安排了上百个场次,相信几十亿票房是迟早的事情。

详解《我不是药神》的三处漏洞,第二个设定很差强人意

电影主线剧情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患者,医药费之间的矛盾。人物方面刻画非常到位,比起之前的喜剧达人徐铮,这一次我们看到一个小人物在底层的挣扎,小人物的大爱之心。

详解《我不是药神》的三处漏洞,第二个设定很差强人意

票房大卖的同时,“药神”收获了大量的口碑,各大网站,院线评分都超过9分,绝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神作,但电影中还是有一些设定差强人意。

1:吕受益之死

作为一名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在买不起药的时候,第一个想到通过走私的办法将“便宜”的药片带回中国,并且不是只为了自己一个人,还为了更多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药品的销路打开之后,一行人获得了大量的利益,然而药品停售之后吕受益却因为没钱吃药落了个病死的下场。

详解《我不是药神》的三处漏洞,第二个设定很差强人意

首先在吕受益第一次找到程勇的时候,就答应先给他三万块钱,说明吕受益本身是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的。赚钱之后程勇给了他一定的钱,药品,也完全够他撑过很长一段时间。记得和程勇一起看儿子的时候,吕受益说,说不定自己能当上爷爷,当时程勇还认同了他的话。

详解《我不是药神》的三处漏洞,第二个设定很差强人意

虽然发财后的徐铮开始挥霍,但吕受益一直是本本分分的,从去他家中招待徐铮都是简简单单的家常便饭就可以看出,所以吕受益几年内应该是不愁吃药的。他的死更多是对剧情的推动,推动程勇的蜕变。

2:药品价格过高

电影的年代并没有交代,但是我们从电影中的手机,电脑系统可以判断出应该是在2000-2005年之间,当然这也与真实故事的时间相符。

详解《我不是药神》的三处漏洞,第二个设定很差强人意

在那个年代我国一线城市的人均年收入不过是1-2万元左右,即使程勇的药一瓶5000块钱也是很少有人能买的起的,更不要说正规药品几万块钱一瓶的价格了,这个价格的设定对于当时大部分人来说就是宣布了死亡。而电影中几千瓶药都不够卖几天很明显是不合理的。

详解《我不是药神》的三处漏洞,第二个设定很差强人意

3:情节推动过快

详解《我不是药神》的三处漏洞,第二个设定很差强人意

程勇的药品卖的虽然火,但是非常低调,在那个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没理由马上就被发现。而且剧中卖假药的张长林,所用的公开售假方式都没有被抓,没理由第一个就找上程勇。包括后来程勇改行做起了实业,发家的速度也有点太快了,还有白血病患者受到重视的速度,也就是短短2、3年,这与现实中的差距也很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