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读大学了,为什么还让父母陪同到学校报到?

不二印象


所说是已经读大学了,但是现在中国的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准大学生们还无法做到独自去学校报到的能力的,至少让孩子独自去大学报到的话家长也不会放心的程度。

就拿我来说吧,我来自于山区农村,上高中之前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自己所在的镇子周围,偶尔去一下相隔40多里外的一个比较繁华的镇上,就这样想去那镇子上转转的机会也是很少的,基本上要靠运气了,更别说是去县城了,县城距离家里面有100里的路程,坐车需要一两个小时的颠簸。

后来去县城读高中,见识相对于哪些来自于县城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少的,电脑基本上是没有碰过的(2005年高一),手机也是基本上没有用过的,去过最远的地方估计就是这座离家100里的县城了。整个高中阶段都是在那种紧张有序的学习、考试的过程中进行的,每个周末仅有两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的休息时间,每个月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周末,但是因为离家远并不是一定回家;暑假的话基本上是提前一个月结束暑假到学校里面补课,即使是在家休息的暑假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怕知识生疏了;寒假的话也是过了正月初五就要返校的,基本上在家只待了不到10天的时间,在家的那几天也是需要看书学习的,除了过年前后的那几天。曾经在高一的暑假,有过去省城西安转转的想法,毕竟历史书中的那座“长安城”距离老家也就500多里而已,但是可惜因为没人带我去也就作罢了。

就这样一直紧张到了高考结束,高考结束以后也还是没有出去走走的机会的,所以到了大学开学前,我还没有去过自己所在的地级市的城区,没有去过自己所在的省的省城西安,就这样我还考了遥远的广西南宁的一所大学。

父母肯定也是了解我的社会经验之浅的,因为我还没有做过火车,没有做过长途班车,准备到时候开学的时候父亲送我去上大学。后来 在暑假里面,我陆陆续续的联系到了另外几个也在当年考上那所大学的学生,最后就决定我们几个人组团去上大学,不让父母去送了。假如当时没有遇到这样几位学生的话,当时估计就需要爸爸去送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没坐过火车、社会经验尚浅。


饕餮视听


大一新生开学报到,有很多都是父母送到学校,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孩子就要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在此之前没离开父母,生活能力不强。做为父母送孩子报到,一方面孩子独自出远门不放心,另一方面也可到儿子的大学去看看,甚至顺便去旅游一下。


但其实也有不少孩子是独自报到的,不说孩子有多独立和能干,是由各种条件限制不得而为之。我们家都是自已去上学的,其实也都不是很情愿,但没办法。

1985年,我姐17岁去西安上大学,从家到西安没有直达火车,需要在郑州火车站转车。一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女孩独自坐三十多小时火车去上大学,父母是不放心的。但限于经济条件,来回车费付不起,也是很无耐。让一个女孩自己带着行李出发,在郑州火车站转车时又是晚上,她真的很无助的。


1990年,我也是自己坐二十多小时火车去的郑州上大学,到郑州已是晚上12点。做为男孩,也就无所谓了。

去年,儿子高中毕业去加拿大上学,我们也没去送,是在多伦多转机。说实话,我们也是很不放心,从入关,到拿学签,再到转机,就是我自己去都有点搞不清,更何况是没什么经验的孩子。尽管有些波折,但儿子还是独自完成了各项λ境、转机及入学手续。这也是他走向独立的开始,不可能永远在父母的庇护下生话吧。


不要送孩子上学,取决于各人的选择,送去上学可以更安全,不送去可以锻炼孩子独立能力。当年你是自己去大学报到的吗?现在你会去送孩子到大学报到吗?请留言评论、转发。


良心老师


暑假结束,很多大一新生就要步入新的生活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途。随着开学季的到来,要不要送孩子上大学很快又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我个人感觉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要父母陪同报到,更多的时候是父母执意要送孩子。


我所在的地方不是贫困山区,经济条件没有那么糟糕,我们这里不封闭、不落后,但是也有很多孩子从小到大没出过远门,甚至都没有坐过火车,尤其是一些女孩,社会阅历浅,又容易被人惦记,家长不放心送孩子是很正常的。我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就没有坐过火车,他就没有任何出行经验。为此,在孩子确定被录取后,我们专门带着他出去旅游了一遭,当然需要事先订火车票、定旅馆啊,中间也要乘坐公交、还有短途客车什么的,我们让孩子全程参与,告诉他一些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让他提前了解这些常识。不用担心,孩子们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事后,我们问他,如果现在让你自己到大学报到,你敢去吗?还很自信地回答,当然敢了。我们也相信他的确可以做到。但是,我们最后还是送孩子去上的大学,等孩子一切安顿好之后,才离开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非常想直观地了解一下孩子将要生活4年甚至7年的地方(有可能研究生还在这所大学),想亲眼看看转转这所大学的角角落落,这样感觉心里更踏实一些。或许做父母的都是这样,眼看着孩子一步步远离你的羽翼,总是有种不舍和担忧吧!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有的孩子上了初中就开始叛逆,就像挣脱父母的束缚和管教,何况是现在要上大学去了,他们已经成年了,要开始一段没有父母参与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了。在孩子看来这是他自立的开始,是他开启人生征途的第一步。而在父母眼中,看着孩子的一点一点地远离你的视线,他的东西、他的气味、他生活的痕迹在你的生活中逐渐消失,总是有那么一丝欣喜和伤感交织的复杂况味萦绕在心头。欣喜的是孩子终于长大了,他有独到的认知和见解了,他可以逐渐地去独挡一面了,伤感的是孩子正在渐渐远离自己,越走越远。记得龙应台曾经在《目送》中说过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应该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勇敢地去飞,可是又有多少父母能潇洒地做到呢?孩子成长需要过程,父母学会放手也需要过程!


道道的快乐重新来过


很多人第一次单独出远门,很多人第一次住校。

大学不比初中、高中,一般也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读。大学有的在本省其它市,有的在外省,都比较远,要坐火车或是长途车才能到达。

而很多学生在读大学之前从未出过远门,有一些去外地旅游也是有家长的陪伴。去外地读大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学生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住校…

所以,很多学生大一报名时都有家长陪伴。学生还不够独立,阅历也少。家长陪伴有个依靠,也是一种关怀。

以前我们读大学时以有父母陪同而感动自豪。到了大学也是和家长一起去报名,置办生活用品,等宿舍这些安排好了父母才回家。

其实,个人觉得这样挺好。父母陪同也可以看作是一次旅行,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美好的学校里学习家长也会很幸福。


凯米思琪老师


都在说“独立”、“借机会参观”……还有个人人都知道而不愿提起的话题,大学再送一次,如果读研究生的话再送一次,如果不读研究生,下次应该是“成家立业”的一次了,不管是女儿出嫁还是儿子结婚,都是新的开始,都是父母人生任务的一大结点,所以说从孩子幼儿园入园第一次的“送”到孩子大学入校的基本最后一站的“送”,甚至是婚嫁的“送”,不管何种原因,其实就只有一个字“爱”。


心平既安


我们79年上大学基本都是一个人去的,到我们的孩子了上大学了,该不该送孩子上大学我犹豫了,原因是我觉得让孩子一个人去报到肯定没有我带他去放心,对孩子来说也省事。可是我还知道,这也是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做父母的何必剥夺孩子这个机会呢?于是我仅仅把孩子送上了火车,看着火车开动走远了,我才回家,其实哪个做父母心能不担心孩子呢,有的时候要舍得放手。我知道,大学是一个比社会安全的地方,大学里大部分是学生和老师,学生不容易收到伤害。


修行多积德


我觉得现在很多一部分孩子还不够独立,父母也照顾惯了不放心自然就会主动要求送了,另一种是父母觉得孩子考上大学觉得孩子要离开自己而舍不得,还有就是父母的一个大学梦,一般七零后好多都没上过大学,去送孩子顺便看一下大学校园的样子咯,估计等我小孩上大学的时候我也会去送,我属于最后一种的。


永恒的浪漫1


读大学,意味着孩子成年了,要独立了,雏鹰开始飞翔,与父母渐行渐远。这对父母亲来说既欣慰又伤感,此后孩子回家的机会少了,只能远远地凝望。所以,父母陪孩子报到,是完成一种仪式。


二十四桥孤星夜


其实孩子也可以找个附近考在同一学校的结伴去,但很多父母陪同的原因不外乎,平时大包大揽,孩子生活能力等让家长不放心,还有父母借孩子的行程出门旅游一下,尤其很多农村家长除却打工出远门的机会太少,借机在大学转一圈也算长见识吧。


王扶翠


我记得当年我读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去学校报到的,或是结伴同行。但是,到了我家儿子大学报到的时候,我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家长陪同去的,还有的家长一住就好几天舍不得离开。感觉是现在的家长普遍不放心孩子,舍不得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