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動人心者,莫先乎情

小記——動人心者,莫先乎情

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令人始料未及,幾乎一夜之間,就引領起一股“中國傳統文化熱”,這檔節目也在當前熒屏充斥選秀熱、玄幻戲的情況下,被網友稱為“一股清流”,傳遞出一個令人欣喜的信號:知識同樣可以時髦,詩詞也很帥氣。其實,如同古人用“飛花令”飲酒助興,歷史上的詩詞,正因為民間娛樂而屬於大眾,因為屬於大眾而生機勃勃,不斷髮展、創新。

小記——動人心者,莫先乎情

動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國詩詞大會》之所以能引起共鳴,就在於打動了中國人內心最敏感、最柔軟的地方。它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熟記於心的經典文字,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給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帶來共鳴,帶來思索,帶來快樂。

小記——動人心者,莫先乎情

高曉松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人們需要精神上的東西,而詩和其他任何形式相比,是最屬心的。凡人如我們者,讀書看報時,遇有名章佳句,也總有驚鴻一瞥、似曾相識的感覺,如含蜜餞,如飲甘霖,如沐春風,如遇佳人,讓人反覆咀嚼、愛不釋手。

什麼是好句子?我想,應該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讓人引起無限遐想的句子;是面對此時此景最適宜,但你想我想他也想,一時卻怎麼也想不起來的句子;是打開這扇窗,就有鮮氣襲來,就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在眼前的句子。每每在一篇文章中,邂逅到幾段這樣的好句子,就如同發現了躲在草叢中的星星一般讓人驚喜,立刻有“春風拂面花滿樓”的愜意。

小記——動人心者,莫先乎情

小記——動人心者,莫先乎情

看看那些千古絕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樣的豪邁氣概誰人能及?“先天下之憂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仁者胸懷,何人能企?抒發個人情懷和抱負的,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揭露社會矛盾,同情百姓生活的,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慷慨赴難、一心報國,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五丹心照汗青”,“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等等……這樣的句子是語言的精華,字字珠璣,不僅在當時就已經膾炙人口,而且在作者去世後這麼多年,仍傳頌不絕。

小記——動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句子不一定要故作高深,但一定別開生面,即使通俗也是大雅。李白的《靜夜思》,四短句,20各自,平白,淺俗,拿出任何一句來,毫無過人之處,但組合到一起,卻讓稍微懂點漢語的人,吟誦了一千年還想再誦下去;“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被譽為“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弘一法師李叔同創作的《送別歌》,甫一面世就讓人歎為觀止,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終成經典名曲;錢鍾書的《圍城》每每讀之讓人忍俊不禁,遍佈全書的比喻多別緻、多新鮮哪,往往短短几言、寥寥數語,卻精闢至極,讓人耳目一新。

小記——動人心者,莫先乎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好文章,如同與智者面對面長談,不知不覺間自己的品味也恍惚提高了。熟讀這些有情、有趣、有識,短小精悍而又意味深長的句子,讓人不禁慨嘆著者文字之美!“一簞食,一瓢飲”,雖生活條件略苦而有好書可讀,有名章佳句為伴,其不幸甚?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