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婚后生活不幸福,写下一首很孤独的宋词,令人感同身受!

朱淑真是北宋时期与李清照齐名的才女,她不仅诗词写的好,书画造诣也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这或许能说明她是一个叛逆的问题女作家。

她的问题恰恰来自与她的才气,以及她不愿意被封建世俗压迫的心。从她的“鸥鹭远洋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诗中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是不满的。据说她的丈夫一个小官吏,朱淑真所不满于他的,并不是无财无势,而是才学不能相称,心灵无法沟通。

这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婚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不同的是,现在的人可以选择离婚,而在北宋年间,没有丈夫的一纸休书,朱淑真想要去寻得真爱,那是不允许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句描写少女与情人约会的诗据说是朱淑真所作,后世士儒因其破坏了封建伦理,将她归我欧阳修所作。

她婚后生活不幸福,写下一首很孤独的宋词,令人感同身受!

朱淑真到底是在和丈夫离异后才另觅爱人,还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出轨,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她实在娘家的情况来看,她最后应该已经跟丈夫分居,纵使没有得到正式的休弃,不算“大归”,事实上已经离异。或许正是因为这违背封建伦理的“婚外情”,才使得她的父母一气之下将其词作焚之于灰吧。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她的一首《减字木兰花·春怨》词。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两句,连用五个“独”字,充分表现出她的孤独与寂寞,似乎“独”字贯穿在她的一切活动中。这一句不仅惊艳,而且让人感同身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谁没有过独来独往,甚至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唱KTV的时候?

“伫立伤神”等两句,紧承上句,不仅写她孤独,而且描绘出她的伤心失神。特别是“无奈轻寒著摸人”一句,写出了女词人对季节的敏感。“轻寒”二字,正扣题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词无一语及春,惟从“轻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著摸”即“着莫”,有撩拨、沾惹之意。轻寒为什么撩惹春愁,因为缺一个温暖的抱抱啊!失去爱情幸福的女词人深有体会。

她婚后生活不幸福,写下一首很孤独的宋词,令人感同身受!

下片进一步抒写女词人愁怨。“此情谁见”四字,承上启下,一语双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独伤情,又兼指下文的“泪洗残妆无一半”写出了女词人以泪洗面的愁苦。结穴处的两句,描绘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这首词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上片以五个“独”字,写出了女词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伫立伤神”两句,转向写静态的感觉,但意脉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

“剔尽寒灯”的落脚点不在“剔”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尽”字。“尽”字是体现时间的。所谓“梦又不成灯又烬”,她显然是彻夜无眠。对于孤凄愁病的闺中人,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况是“此情谁见”,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自写苦情,情长词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拟闺情之词所能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