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印鈔,房價會不會大漲?

自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法》實施和人民幣信用建立,到央媽本輪定向QE之前,20多年中國總共實施過三輪大規模的印鈔,這三輪分別是:

1999-2005年的“四大銀行股份制改革”;

2008-2009年的“信貸四萬億”;

2015-2016年的“地方債納入抵押品”。

第一輪推動了中國銀行業向當代商業銀行轉變。

中國人民銀行自2000年到現在,始終保持著遠超世界平均水平的存貸款利差,到今天幾大商業銀行都打造成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僅上市銀行的利潤,就敵得過其他所有上市公司利潤的總和。

當然,第一輪印鈔與老百姓直接相關的後果,就是全國的大城市房價從2000年-2002年開始上漲,並且一路漲到了2007年,遇到全球金融危機。

第二輪是在面臨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政府強行通過天量信貸和投資刺激經濟,讓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一年增加了1/4還多。

與老百姓直接相關的後果,就是本來已經開始調整的中國房價,不僅停止下跌,而且在貨幣供應大增的情況下,直接暴漲,當年就差不多實現了房價翻番……

第三輪是在2015年中國外匯儲備下降,按人民幣信用的規則,基礎貨幣應該收縮,中國進入貨幣緊縮週期,但我們不願意調整,更加上地方政府債務鏈條要崩,於是,財政部、央媽和銀監會一起,決定將“地方債”納入人民幣抵押品。

在對人民幣信用的懷疑之下,雖然人民幣的廣義貨幣供應增速已經大幅度降低,但在政府和央行“鼓勵居民加槓桿”之下,本已畸高的大城市房價再度暴漲,漲至全球第一,而且把本來債務水平較低的居民部門的債務都給帶了起來,造成了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但債務槓桿卻可與歐美日發達國家媲美的金融奇觀……

現在,央媽又宣佈放寬抵押品資格,將AA級綠色經濟、小微和三農企業的債券納入“擔保品”範疇,再度狠挖人民幣信用的牆角……

不過,咱老百姓不管這個,只想粗暴的問一句:

根據前三輪QE的結果,這次是不是房價又會暴漲?

畢竟,馬克思、馬雲、馬斯克、馬化騰的本家馬克-吐溫就說過:

歷史不會重複,但總是押著同樣的韻腳!

路財主的回答很簡單:這次不會了!

每次印鈔,房價會不會大漲?

這次提到要把那些AA級債券納入抵押品的,就是央媽最喜歡使用、也最常使用,而且也是最大量使用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其本質是央媽與商業銀行特別約定的一種再貸款,銀行以AA級信用債為抵押,從央媽那裡借來基礎貨幣。

因為我國評級公司的不客觀,導致中國債券評級偏高,AA級債券就相當於西方的垃圾債,2017年以來,市場上不少公司債爆雷違約,有AA評級的不在少數。正因為這個原因,2017年4月份,中證登發佈的《質押式回購資格准入標準及標準券折扣係數取值業務指引》的修訂版,還特意將AA級債券踢出質押式回購抵押物範疇。

沒想到,一年後央媽就將AA級債券納入MLF抵押品範疇,真叫個尷了個尬。

央媽很清楚,AA級債券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西方的次品債—這也正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央媽就是在QE、就是在實施“非常規印鈔”的原因。

央媽明明知道是次品債券,為什麼還非要將其納入MLF的抵押品呢?

原來,央媽和政府一直喊著要支持三農企業、支持小微企業、支持綠色經濟,但根據國信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劍的說法,央媽MLF放水的絕大部分資金大都被中型銀行拿走,而真正支持三農、小微和綠色經濟的中小銀行,其實很難拿到資金。

規定三農、小微和綠色經濟的AA級債券可以直接作為抵押品,那人民幣走向將會怎樣?看我上一篇文章的人,很多人都在留言中問我,是不是又該買房了?

先來看看這次可能的MLF規模吧!

根據中信證券測算,此次信用抵押品擴容,理論上能增加4000億至6000億的可質押債券規模,相當於目前MLF規模的10%~15%。

也就是說,央媽可以用5000億左右的債作抵押來印鈔—這就是QE。

QE的正式名稱叫做“定量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因為定量且定向,所以有個好處,就是央媽印刷貨幣能精確的知道印了多少印給了誰——這是和前面三輪印鈔略有不一樣的地方,如果說前面的三輪“非正常印鈔”都是大水漫灌的話,那麼這一輪QE就類似於農業中的滴灌技術,而以現在的人民幣基礎貨幣量(35萬億元左右),5000億左右的小微、三農和綠色經濟債券的規模也太小,不足以拉動整個貨幣供應量的暴增,當然也就不會因此而房價大漲。

下圖是2008年以來央媽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相當於基礎貨幣供應量),大家注意,無論是2015年地方債納入抵押品還是這一次的AA級信用債納入抵押品,都是在人民幣基礎貨幣開始下降的時候推出——其含義很明顯,為了防止貨幣通縮,而非為了提高通脹水平!

每次印鈔,房價會不會大漲?

和以前的每一次都不一樣,現在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經濟角度,房價新一輪大漲的環境和邏輯根本就不存在。

從政治角度看,前面的三次非常規印鈔,都是政府強烈的期望通過房地產來拉動經濟增長,鼓勵房價上漲——特別要強調的是2015-2016年,這一輪的房價上漲,是在M2增速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強行鼓勵居民加槓桿實現的,這已經極大程度的透支了未來的房價漲幅。

這一次,自從提出“房住不炒”的政策以來,政治上並沒有推動房價繼續走高的意願,與此相反,當前政治最高層擔心的是資產泡沫破裂對經濟造成災難性影響,所以強調金融去槓桿,強調限購限售鎖死流動性,還搞共有產權、租售同權等,來壓制房價上漲。

從經濟和債務週期角度看,我在以往的文章裡分析過,中國的債務週期2016年就已經見頂,從2017年開始,中國就已經進入去槓桿時代,在去槓桿時代,最大類的資產一定受傷最深,不跌價就不錯了,還漲什麼漲?

從2015年到現在,人民幣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已經屢創新低(見下圖),這意味著中國的整體的信用狀況在緩慢收縮,在這種情況下2015-2016年的房價上漲,相當於跳高運動員終極一跳,難道你還希望,運動員跳高之後一直突破地球引力?

每次印鈔,房價會不會大漲?

那有人問了,這次QE能有什麼後果?

在中國大城市房價已經高居世界第一的情況下,房價早已透支了所有可能的價格增長,這一輪的QE的確會“腐蝕”人民幣的信用,但這種精準的“定向滴灌”,幾乎不可能推升房價。

如果非要說後果,我極其強烈的認為,本輪QE會導致人民幣匯率貶值,而非房價上漲。

說到底,鈔票是總要印的,即便不是用AA級債券,說不定也是用其他東西作抵押來印,而房價,卻不是總要漲的!

當然,凡有分析,必有例外。

除非有人真的是太不愛國,故意要徹底毀掉人民幣的信用,讓本來的定向滴灌,給變成大水漫灌(將所有AA級信用債納入印鈔抵押品),人民幣一下子變俄羅斯盧布或阿根廷比索,還是有房價大漲的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