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爲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俸祿?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不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俸祿?

陶淵明

陶淵明有句名言“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折腰向鄉里小人“體現陶淵明剛直不同,不向權貴低頭折腰的氣概,“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成了一個成語,用來表示清高,有骨氣。於是有些人就把“五斗米”“解釋為晉朝縣令的月俸,泛指微博的俸祿,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隋書•百官志》沒有記載南北朝時期,縣令的俸祿到底是多少,也無從考證。但是《漢書•百官公卿表》卻有記載,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秋五百至三百石。”古時候一石為十鬥。試想陶淵明這個彭澤縣令的俸祿,怎麼只有五斗呢?

其實,陶淵明所說的“五斗米”是指“五斗米”道教。五斗道教原是一個民間宗教組織,其創始人是張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 -156年或178年,字輔漢。東漢時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的創始人。道教徒稱他為"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相傳張道陵以虎為座騎,與太極左宮仙翁葛仙翁葛玄、許真君許遜、崇恩真君薩翁真人薩守堅為四大天師。 張道陵原籍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出生於豐縣城西南邀帝城以西的古村落盤庚村(阿房村,一曰盤冢村,今江蘇豐縣宋樓鎮劉王樓村),相傳為張良後人。東漢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少年時精通《道德經》,曾經在太學學習。漢明帝時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任巴郡江州(今重慶市)令。後來隱居洛陽北邙山,學習長生之道,朝廷徵為博士,但是稱病不去。漢和帝時又徵為太傅,三詔不就。漢順帝時在鶴鳴山創建五斗米道,自稱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並得道書24篇。漢桓帝時在四川蒼溪縣境的靈臺山(又名天柱山)飛昇,相傳年123歲,道教稱為“祖天師”。另外據傳《老子想爾注》即張道陵或張魯所作。當時其弟子有300多人,並設立二十四治,為後來天師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從張道陵這一脈傳承下來的天師道,正是以符籙見長,故又稱符籙派,也叫正一派。“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驅邪、以一統萬。 《崆峒問答》曰::何謂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之心則萬法歸一,故曰正一。“),於公元142年開始在巴週一帶行醫傳道。因為每個入道者要出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

“不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俸祿?

葛洪

後來西晉時期開始分化,一部分在士大夫中傳播,一部分仍在農民中從事秘密活動,東晉以後,葛洪(公元284~364年,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等)進一步改造,將儒學加以糅合,主張“以六經訓俗士,以方術授知音。”強調君臣上下,是天理自然,對勞動人民用來作反抗手段的五斗米道,誣衊為“妖道”而加以鎮壓。另一方面,則極力宣傳採藥煉丹,養生延年之術,為大族官僚的腐朽生活服務。這樣道教完全變成了地主階級的宗教,在士大夫之中廣為流傳,江南豪門王謝等族最典型,“五斗米”道教也就成了權貴的象徵。

“不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俸祿?

《歸去來兮辭》圖

晉宋之間的陶淵明,出生於個破落的士族家裡,少年熟讀四書五經,崇尚經學,是一個典型的儒士,有建功立業、大濟蒼生的壯志,但是東晉政治極端腐敗,統治集團內部的儒、道與佛、道之爭,十分激烈。他的抱負得不到施展,但又不願同流合汙,隨波逐流。幾次出仕都受到官場中的五斗米道教徒的排擠和壓制,因此對五斗米教徒深惡而痛絕之。而王氏世族的王凝之卻大力推崇五斗米道教,與陶淵明勢不兩立。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兒子,當時任會稽內史,他是陶淵明的頂頭上司。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教徒折腰。當了80 多天的彭澤縣令,就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迴歸田園的宣言。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精神情操。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託了他的生活理想。語言樸素,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結構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成“雙美”之勢。),從此開始了隱居生涯。關於這次隱居,蕭統在《陶淵明傳》中記載:“會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陶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

由此可見,把五斗米解釋為五斗米道教徒,延伸為權貴,才與史實相符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