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俸禄?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俸禄?

陶渊明

陶渊明有句名言“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折腰向乡里小人“体现陶渊明刚直不同,不向权贵低头折腰的气概,“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成了一个成语,用来表示清高,有骨气。于是有些人就把“五斗米”“解释为晋朝县令的月俸,泛指微博的俸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隋书•百官志》没有记载南北朝时期,县令的俸禄到底是多少,也无从考证。但是《汉书•百官公卿表》却有记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秋五百至三百石。”古时候一石为十斗。试想陶渊明这个彭泽县令的俸禄,怎么只有五斗呢?

其实,陶渊明所说的“五斗米”是指“五斗米”道教。五斗道教原是一个民间宗教组织,其创始人是张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 -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汉时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相传张道陵以虎为座骑,与太极左宫仙翁葛仙翁葛玄、许真君许逊、崇恩真君萨翁真人萨守坚为四大天师。 张道陵原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出生于丰县城西南邀帝城以西的古村落盘庚村(阿房村,一曰盘冢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刘王楼村),相传为张良后人。东汉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少年时精通《道德经》,曾经在太学学习。汉明帝时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后来隐居洛阳北邙山,学习长生之道,朝廷征为博士,但是称病不去。汉和帝时又征为太傅,三诏不就。汉顺帝时在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自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得道书24篇。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又名天柱山)飞升,相传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另外据传《老子想尔注》即张道陵或张鲁所作。当时其弟子有300多人,并设立二十四治,为后来天师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从张道陵这一脉传承下来的天师道,正是以符箓见长,故又称符箓派,也叫正一派。“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驱邪、以一统万。 《崆峒问答》曰::何谓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故曰正一。“),于公元142年开始在巴周一带行医传道。因为每个入道者要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俸禄?

葛洪

后来西晋时期开始分化,一部分在士大夫中传播,一部分仍在农民中从事秘密活动,东晋以后,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进一步改造,将儒学加以糅合,主张“以六经训俗士,以方术授知音。”强调君臣上下,是天理自然,对劳动人民用来作反抗手段的五斗米道,诬蔑为“妖道”而加以镇压。另一方面,则极力宣传采药炼丹,养生延年之术,为大族官僚的腐朽生活服务。这样道教完全变成了地主阶级的宗教,在士大夫之中广为流传,江南豪门王谢等族最典型,“五斗米”道教也就成了权贵的象征。

“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俸禄?

《归去来兮辞》图

晋宋之间的陶渊明,出生于个破落的士族家里,少年熟读四书五经,崇尚经学,是一个典型的儒士,有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政治极端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的儒、道与佛、道之争,十分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但又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几次出仕都受到官场中的五斗米道教徒的排挤和压制,因此对五斗米教徒深恶而痛绝之。而王氏世族的王凝之却大力推崇五斗米道教,与陶渊明势不两立。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当时任会稽内史,他是陶渊明的顶头上司。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教徒折腰。当了80 多天的彭泽县令,就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从此开始了隐居生涯。关于这次隐居,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记载:“会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由此可见,把五斗米解释为五斗米道教徒,延伸为权贵,才与史实相符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