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岩口抗日暴動

紅色記憶——巖口抗日暴動 
紅色記憶——巖口抗日暴動 
红色记忆——岩口抗日暴动

巖口,是豐潤縣腰帶山東麓的一個山村。地處豐潤、遷(安)西、遵化三縣交界處。1938年夏,在冀東抗日大暴動中,巖口是冀東抗聯第二路率先起義的地點之一。巖口暴動之前,中共黨組織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首先,恢復和發展了黨的組織,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1938年上半年,遷(安)西、豐潤、遵化等縣的黨組織己基本恢復並有所發展。經過李運昌、王平陸、閻達開、蘇林彥、魏春波、高存、楊文漢、張志超等同志的努力,在以巖口為中心的遷遵豐灤四縣交界地帶,黨的地下活動已聯成一片。5月,中共京東特委與中共冀熱邊特委合併,由胡錫奎任特委書記。原任此職的李運昌同志負責軍事工作。當時,特委機關就設在離巖口不遠的遷(安)西境內的西莊村。胡錫奎、李運昌等領導幹部常住在魏春波等黨員家裡,夜以繼日地緊張工作。魏春波是該地黨總支書記,黨性強,老成持重,交結廣,辦法也多,成為李運昌、胡錫奎二同志的得力助手和“參謀長”。他們為準備巖口暴動,耗費了大量心血。

暴動前,中共黨組織利用各種條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宣傳工作。1937年12月,在李運昌等領導人的組織發動下,建立了華北武裝自衛會冀東分會。自衛會會員發展很快。其成份“絕大多數是貧苦農民及少數知識分子。分佈地區包括了遷(安)西、灤縣、豐潤、薊縣、遵化、樂亭,一直到長城以外之興隆、青龍一帶。”年內,豐北縣委書記蘇林彥在蘇莊一位老黨員家中,秘密刻印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書寫了大量傳單、標語,內容有許多八路軍對日作戰的勝利消息,然後,組織黨員和可靠群眾在巖口、鐵廠等集市或廟會上廣為散發。楊文漢則以賣文具為由,走學校,串課堂,向潘家峪、北嶺學校師生宣傳抗日救國道理,動員他們參加抗日活動。在西莊魏春波家,黨內同志通過原始的收音機秘密收聽“延安之聲”,刻印文件和宣傳品。不久前被恢復組織關係和職務的韓東征等縣委成員以教員和淘金工人為公開職業,活動在金廠峪、三屯營和灤河以南地帶。黨組織的發展和群眾的發動,為巖口起義準備了基本力量。

第二,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訓練了一批軍事骨幹。1936年始,冀東黨組織擺脫了“左”傾錯誤的羈絆,確立了團結各階級、各階層人們共同抗日的指導思想,汲取了遷(安)西暴動、孫永勤抗戰先後失敗的教訓,鬥爭策略由公開、盲動轉入了“隱秘的地下活動,以宣傳抗日,準備力量,待機起事。”於是,在正確方針指導下,冀熱邊特委書記王平陸親自創建了皆是黨員的秘密武裝,晝伏夜出,在遷、遵開展小型遊擊活動。1937年下半年,上級黨派來紅軍幹部李潤民、孔慶同,協助特委訓練游擊隊員,提高了這支抗日武裝的政治和軍事素質。灤縣多餘屯會後,中共冀熱邊特委以此為基礎組建了“華北抗日聯軍冀東第一支隊”,打響了冀熱邊抗日遊擊戰爭的第一槍,從此拉開了大暴動的序幕。遺憾和痛惜的是,清河沿首戰司令員王平陸犧牲!然而,“戰士們於悲憤之餘,又推選出高振東、彭夫二同志為負責人,繼續攻擊興隆之藥王廟據點,並進至大窪寶地一帶”。此後,該支隊化整為零,三三五五地分散在冀東各地,組織動員抗日骨幹和同盟者,為更大規模的發動蓄積力量。第一支隊的幹部、戰士在這一次遊擊活動中經受了鍛鍊和考驗,在艱苦鬥爭裡進行了軍事訓練,從而增長了軍事才幹。及至大暴動發起,這些同志都成了各總隊的幹部。

第三,加強了秘密聯絡,籌集了槍支。在巖口暴動前夕,中共黨組織業已鋪設了以特委駐地西莊為中心通往冀東各暴動地點的地下交通線,確定谷甫、趙明海、周治國、才永常等黨員,各負與古治、洪山口、太平寨和天津方面的重要通訊聯絡任務。同時,特委駐地近周還建立了許多聯絡站。其中巖口站為暴動起了更為直接的作用。巖口交通站是在蘇林彥、魏春波親自指導下,由共產黨員徐振鐸以開“祥義成”雜貨鋪為掩護操辦的。這個站傳遞了大量重要情報和文件,接轉了許多黨的幹部。同時還為黨內提供了秘會之所,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了籌槍備彈,黨的許多幹部無私地做了貢獻。豐潤縣東高莊中共黨組織負責人張志超不僅動員了白雲生等20餘名準備起義,還賣掉家裡土地,買槍35支;蘇林彥在陳家鋪、蘇莊等地發動了70餘人,獻出賣地款370元做了暴動經費;魏春波不僅動員全家參加革命,而且貢獻了幾乎所有家產,他與兄、弟分家所得的土地,一次再次出賣直至所剩無幾。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西莊村的黨員群眾紛紛為準備大暴動出人出力出槍出錢,全村共籌槍一百餘支。

第四,爭取地方團警武裝,是特委、縣委為準備起義所做的又一項卓有成效的工作。當時的豐、灤、遷、遵四縣交界地帶(巖口暴動所涉及的方圓約三十華里範圍),有如下地方武裝:一是警察。縣城、藥王廟、玉皇廟、龐店子、新集等警察局(所)不下十餘處,每處有三、五十人槍。二是保衛團和民團。當時,遷安縣政府派駐五區縣城、新集等重鎮的保衛團;為保護地面安全,村村建立民團武裝,按地畝攤款僱傭團丁,置買槍支,各村大致有五六人槍不等。其他縣份亦然,豐潤腰帶山下各村更為普遍。三是地主武裝。鄉村土豪為了“防匪”一般均僱了家丁護院,且槍質上好。如西莊地主魏老紫家有槍三、五支,魏老志家還有手提衝鋒式,北觀周家還曾築有炮樓。四是土匪武裝。約有三、五股,不下數十人之眾。這些人多是無業遊民,亡命之徒,武器精且槍法準,常給當局和富戶以威脅。

對以上四類地方實力派,中共黨組織利用各種關係,宣傳鼓動,曉以民族大義,積極地團結爭取他們轉向抗日,取得了巨大成功。豐潤方面,巖口民團班長閻錫九、朱子孚,比古岫民團頭目常慶豐,東高莊民團頭目符登順,呂各莊民團頭目王慶豐,王官營民團頭目王寶堂和李寶琛等,都是經蘇林彥、張志超等爭取成功的,並且都入了共產黨。遷(安)西方面,興城警察王冠卿等被魏春波爭取培養後,也加入了共產黨。同時其他村鎮的警團經過工作都表示同情抗日,準備起義。據不完全統計,僅豐、遷兩縣交界地帶被我爭取的各類地方武裝不下二百餘人槍。

红色记忆——岩口抗日暴动
红色记忆——岩口抗日暴动

1938年6月末特委召開的田家灣子會議時,巖口及其他各地暴動條件趨於成熟,只待會議決定起義時間的(7月16日)到來,即刻舉事。出乎意料的是,原定計劃消息走漏,敵人準備收繳民槍,四處捕人,妄圖扼殺抗日暴動。於是,決定提前起義。

7月6日,李潤民、張鶴鳴等率眾在灤縣港北村首舉義旗。隨即,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兼二路總指揮李運昌自西莊村發佈命令,舉行巖口暴動。

7月7日這天上午,二路司令部駐地西莊村在魏春波等組織動員下,首先集合起百餘名抗聯戰士,組成了共產黨員何文全帶領的一個大隊。這支隊伍冒雨出發向巖口開去。他們一路起槍,擴大聲勢,影響所及,西莊至巖口一帶組織好的暴動隊伍紛紛揭竿而起。臺頭、北觀、南觀、才莊、南莊、陳莊子、陳家鋪的農民扔下了鋤鐮,加入了暴動的行列;白塔寺的民團、龐店子警所的警察舉起了槍支宣佈起義,也向巖口彙集。大道上,一隊隊、一行行隊員身著便衣,戴著上紅下藍的袖標,肩扛槍支或棍棒,揚眉吐氣,高呼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窮人要解放了,扛活的該抬抬頭了!不當亡國奴了!”也有的喊著喚著“走吧!幹了吧!吃乾飯去了!”聽到這些呼喊聲,許多頂著小雨翻白薯的農民哪裡按捺得住?索性家也不回從壠溝裡爬起跑來入隊。在豐潤東北部腰帶山下,蘇林彥、閻錫九、張志超等黨組織負責人接到司令部的命令後,即刻分頭行動,通知東莊、蘇莊、呂各莊、比古岫、大嶺溝等村的民團起義,以黨員為骨幹,發動各地農民暴動。這樣,腰帶山下的起義軍也和遷(安)西方面的一樣,就近向兩縣邊界集鎮巖口集中。午前,巖口街頭槍械如林,人頭(多戴草帽)攢動,400多名武裝起來的農民起義軍在父老鄉親們的面前扯起了“冀東抗日聯軍第四總隊”的大旗。人潮槍林簇圍著的高臺上,站著抗聯司令部的領導人和各隊起義軍幹部,當即,司令部領導人宣佈了委任令:任命孔慶同為四總隊總隊長,丁振軍任政治主任(因在西部地區活動而未到任),閻錫九任副總隊長。總隊下設兩個大隊,何文全任第一大隊長,李寶申任第二大隊長。四總隊宣佈成立後,巖口街市上群情激昂,歡聲雷動,人們喊道:“總隊長,總隊長,我們參加了,我們參加了!”

孔慶同——昔日的紅軍營長,今天的抗聯總隊長,一改初來巖口西莊時賣篦子小販的模樣,還了戎馬多年身經百戰的軍人本相。他頭戴灰色軍帽,身穿灰布軍裝,裹腿打的繃緊,盒子槍大背身上,皮帶扎腰,眉宇間透著人們尚未見過的軍人氣質。他大聲喊著講話:“同志們,我們暴動了!從今以後,我們就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日本侵略者燒了我們的房子,佔了我們的家園,還殺了我們的兄弟姐妹、妻子兒女,我們一定要討還這一一筆血債,非把這夥強盜趕出去不可!”他的話音剛落,人群中又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決不當亡國奴!”這口號聲經久不息,在巖口山谷上空迴盪。

巖口暴動期間,抗日聯軍二路司令李運昌、政治部主任胡錫奎(王瑞清)、顧問魏春波和蘇林彥等領導人的工作異乎往常的繁忙。在西莊司令部裡,他們徹夜不眠,發佈命令,指揮著抗聯部隊相繼起義,乘勝進軍,橫掃冀東的日偽勢力。胡錫奎同志興奮所致,兩眼熬得通紅而毫無倦意,仍一筆一劃地抄寫司令部、政治部的佈告。地方黨員和群眾,特別是魏春波一家和他們的鄉親們,巖口暴動前即東奔西走,動員籌備槍支、糧款,趕製旗幟和袖標;起義後,又通宵達旦,為抗聯部隊燒水、做飯、送信、張貼標語和佈告,興致萬分地傳遞著勝利消息。與此相反,漢奸、惡霸威風掃地,閉門不出,與革命群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至9日,自帶槍械聞風而應的農民及反正來歸的民團,即達400餘人。這時駐遵化的偽保安隊傾巢出犯進攻鐵廠,四總隊聞訊後,趁迷濛大霧輕取鐵廠鎮外玉皇廟巡警局,內有被我爭取之警察馬榮祥等接應,所以戰鬥順利,20多名警察全部投降接受改編。緊接著,遵化縣保安隊趕到,我軍與敵激戰兩時許。俘敵80餘人,繳槍80餘支,得戰馬10餘匹。殘敵狼狽逃回遵化緊閉城門,再不敢出動了。

正當四總隊玉皇廟首戰告捷之際,又傳來八路軍第四縱隊深入冀東,連克縣城所向披靡的勝利消息,冀東人民和抗聯部隊無不為之振奮,大暴動又被進一步推向了高潮。

7月10日,四總隊回師西莊,孔慶同總隊長吹起嘹亮的號聲,帶隊隨司令部進佔興城鎮。由於事先爭取工作成功,王生存(王冠卿)率警察和保衛團各40餘人反正。這時,中共遷安縣委書記韓東征等組織發動遷(安)西灤河南北十數股抗日力量舉槍暴動。有的就近匯於興城,有的一面就地收繳民槍,擴充隊伍,一面派出代表與司令部聯絡,以待整編。三五日內,四總隊擴充至1000餘人。鑑於暴動形勢發展迅猛,司令部遂在興城鎮仁術堂藥店召開了軍事幹部會議,決定擴編部隊,並確定新編總隊番號和幹部人選,以便將暴動推向前進。會後,抗聯部隊接受三屯營鎮團警代表之邀,浩浩蕩蕩進軍三屯營,收編了那裡起義的警團武裝。與此同時,共產黨員宋啟興(化名葉田,三屯營人)團結原任過奉軍營長的玄武山人張秉東等,發動三屯營至灑河橋一帶的農民起義,受命於司令部,組建了十二總隊。

四總隊在三屯營駐紮時,忽聞王官營民團叛亂,迫害抗日家屬,於是改變進攻遵化的計劃,途經大安路莊、霍莊等村,揮師王官營,平息了叛亂之民團。三四天內,各地民團、警察紛紛來投,僅王官營一帶入伍隊員多達500餘人。在暴動聲勢推動之下,許多上層人物也主動捐款獻槍,支持暴動。至此,第四總隊隨司令部浩蕩行進,一路擴軍劇增至4000餘眾,而且馬匹、槍械齊全。後來實在容納不下了,便將在豐潤劉家營一帶起義的劉錫彤、谷雲亭部編成第十三總隊;將遷(安)西、豐潤各一部起義隊伍編成第十一總隊;嗣後,魏春波、韓東征、才永常等帶遷(安)西新集一帶暴動隊伍攻克楊店子重鎮,組建了1200餘人的第十四總隊。

7月中旬,第四總隊奉命隨司令部及其他4個總隊和1個特務大隊收復了榛子鎮及趙各莊煤礦後,又攻入古冶及窪裡車站,燒燬了全部站房,破壞了一大段路軌,截斷了侵華日軍的大動脈北寧鐵路。在這次勝利戰鬥的影響下,開灤趙各莊礦等工人便聯合舉行暴動,參加抗日聯軍,成立了工人大隊。

此後,第四總隊與冀東抗聯其他兄弟部隊,配合八路軍第四縱隊,東西馳騁,轉戰冀東大地。所到之處,人民群眾簞食壺漿,歡欣雀躍,奔走相告,熱烈歡迎子弟兵。他們說:“天亮了!再也不過亡國奴生活了!”

红色记忆——岩口抗日暴动

1989年,豐潤縣人民政府在巖口村虎山北側的暴動舊址建起了鋼筋水泥結構的紀念碑。碑的正面篆刻了李運昌題寫的碑題:“巖口抗日暴動紀念碑”。碑陰篆刻了反映巖口抗戰暴動經過的碑文。

巖口抗日暴動紀念碑碑文

一九三三年長城抗戰失利後,日軍侵略冀東大地。我廣大民眾不甘受凌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抗日運動蓬勃興起。一九三八年七月七日,在中共冀熱邊特委負責人李運昌、胡錫奎、魏春波、蘇林彥等領導下,西莊、蘇莊、東高莊、西高莊等地的四百餘名抗日群眾聚集於巖口,樹義旗、舉刀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抗日武裝大暴動,暴動隊伍組編為冀東抗日聯軍第四總隊。孔慶同任總隊長,閻錫九任副總隊長,丁振軍任政治部主任。第四總隊攻鐵廠、破興城,接管三屯營,轉戰豐灤遷遵四縣。暴動隊伍所向披靡,敵偽統治土崩瓦解。隊伍很快發展到四千多人,擴編成四個總隊。同年十月,暴動隊伍八路軍主力西撤受挫。隨後,返回冀東堅持抗日遊擊戰爭。

巖口暴動是冀東人民抗日暴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巖口暴動喚醒了人民的抗日覺悟,鍛鍊了鬥爭意志,為創建豐灤遷遵抗日遊擊根據地奠定了基礎。廣大群眾在暴動中所表現出的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民族尊嚴和犧牲精神,必將成為鼓舞全縣人民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巖口暴動的豐功偉績將永遠彪炳於史冊。

為紀念巖口暴動五十週年,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光榮傳統,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謹立此碑!

中共豐潤縣委員會

豐潤縣人民政府

一九八八年七月

红色记忆——岩口抗日暴动
红色记忆——岩口抗日暴动

稿源:黨史辦

红色记忆——岩口抗日暴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