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之靶向药为什么这么贵

忙得一天天坐骨神经痛,终于在天津预报大雨的日子少了些患者,抽空来写一篇影评。

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之靶向药为什么这么贵

《我不是药神》这片子拍的真好,电影院里前半场笑声一片,后半场哭声一片,细节镜头、故事延展,叫我一个见惯生死的医生也动容了。

因为是医生,所以对这个片子有更深的代入。

张院士说的好:“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我不是药神》之靶向药为什么这么贵

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人太多了,君不见程勇第一次卖药致富时,也只不过是上海当地的白血病人吃得上廉价药,外省他也是不卖的,因为他怕掌控不住。

《我不是药神》中,正版格列宁之贵,让一位老太太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一句台词就足以让人对价格心中有数。

《我不是药神》之靶向药为什么这么贵

而除了格列宁,白血病人还依赖血液制品,一袋血小板输进体内上千块,粒缺期时每天都要输;免疫球蛋白一瓶相当于茅台的价格,一组四瓶,一次输两组,家属心酸地笑称是天天喝茅台。

为什么这么贵?因为专利。

“靶向药之所以昂贵到要卖几万元,那是因为你能买到的已经是第二颗药了,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金。”

为什么这么说?就事论事,我们就结合《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宁来简单说说这个问题。

瑞士诺华公司研制格列宁药品,花了超过50亿美元的成本,从1997年到2011年,诺华公司一共在研发新药上投入了836亿美元的成本,但其中只有21种药成功获批上市,以供赚取利润继续做药品研究。

《我不是药神》之靶向药为什么这么贵

他们要价这么贵,应该么?应该。

但老百姓们买不起,抗议药价昂贵并要求最终达到看得起病的目的,这个行为应该么?也应该。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那句经典的“真正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

唉,我也很无奈。

《我不是药神》之靶向药为什么这么贵

再后来,开展了各种公益救助、帮扶项目等,让更多的病人看到了曙光。

在此,为免广告嫌疑,不做过多赘述。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好电影。他将一系列从前不能宣之于口的东西,搬上了银幕。

电影中出现的两尊印度神,同时代表了矛盾体——毁灭破坏和新生之源。

先破后立,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了。

《我不是药神》之靶向药为什么这么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