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隨想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

端午節:__又名端陽節、五月節、艾節。

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齊名。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
端午節隨想

端午節歷史悠久,節日的意義,說法不一。有人說為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__屈原,有人說為紀念伍子胥的。但在大多數人的意識中。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憂國憂民,為楚王不辯忠奸而抱石投江而死的。
端午節隨想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家家戶戶都要在家裡的正屋中的桌子上擺上艾草。
端午節隨想

小孩子的耳朵眼,屁眼。都要抹上雄黃,防止小蟲兒鑽進去。還有用五根綵線合成一股,戴著脖子上、手脖子上、腳脖子上。那是覺得很新奇,帶上彩線後要出去和別人比較,能炫耀好幾天。

現在想來,那時的興奮之情,也只是當年經濟緊張,物質匱乏的印證。

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吃。說是為了紀念當年屈原投江後,把粽子投入汨羅江餵魚,不讓魚兒去打擾詩人的清靜。
端午節隨想

在屈原的故鄉,湖北秭歸,人們要舉行賽龍舟比賽,多人同座一條龍舟,奮力前劃,同心協力往前衝。真可謂是:

衝浪突出人心齊

躍波爭先鳥退飛
端午節隨想

節日氣氛空前高漲,說是屈原抱石投江後,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爭先恐後的去打撈詩人。
端午節隨想

許許多多的習慣,凝結成了傳統。許許多多的傳統又積澱成了歷史。

詩人的高風亮節已成歷史。可今日想來,仍在我心中佔據著很高的地位。

2000多年以前,人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忠、孝二字。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就是充分利用了人們的忠孝情結才得以維持他們幾千年的封建統治。


端午節隨想

放眼今天,傳統的忠孝情結正在慢慢的退出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這個空缺正在被一些金錢至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等思維方式所填補,以致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作出了許多令我這個傳統人所厭惡、噁心的事來。

我在心裡無數次的問自己,這個社會怎麼啦?人們怎麼都變成這個樣子了?難道這就是社會的進步,或者說是我的思想落伍了嗎?

各位,難道我真的落伍了嗎?
端午節隨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