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飛機座位沒有I,動車沒有E?竟然是因爲

为什么飞机座位没有I,动车没有E?竟然是因为

有一個靠窗座席,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出行加分項。不過無論選擇高鐵動車,還是乘坐飛機,要命中這樣一個席位在過去並不容易。即便是值班售票員,要閉眼報出靠窗座席的編號,也算得上是特殊技能了。

为什么飞机座位没有I,动车没有E?竟然是因为

這是因為動車以及飛機的座席編號有著一套不斷進化的複雜規則。

比如,如果你留心觀察,會發現飛機座席編號永遠沒有I,而動車座席永遠不會出現E。

為什麼呢?

为什么飞机座位没有I,动车没有E?竟然是因为为什么飞机座位没有I,动车没有E?竟然是因为

頭等艙座位圖

为什么飞机座位没有I,动车没有E?竟然是因为

經濟艙座位圖

原來的4F和現在的31K是一個座席

先說飛機。其實在2007年之前,中國所有的民航飛機座席編號規則很簡單——從左往右,依次是A、B、C、D、E、F……以此類推。再加上座席的排數,形成了一種數字+字母的編號方式。

這個辦法的好處和缺陷一樣明顯:想象一下,波音737-800的經濟艙排面是3+3的模式,也就是說,A和F是靠窗座位,C和D靠近過道。

相同的公式套在空客330-300上就亂套了。作為一架寬體客機,它的經濟艙排面是2+4+2的組合,那麼這樣靠窗的座席是A和H,在波音737-800飛機上靠窗的F座席,反倒出現在過道旁邊。

为什么飞机座位没有I,动车没有E?竟然是因为

所以單純看票面的編號,乘務員要準確解釋座席的位置在哪,都要在腦子裡快速匹配飛機型號才行,本來一件簡單的事情就迅速複雜化了。如果碰上航班臨時更換機型,那就是地勤值機的一場噩夢。

當然話說回來,過去中國民航市場並不龐大的時候,簡單的A-F類型編號並不是一個問題——反正就那麼幾種飛機。但是當中國向波音與空客拋出越來越多的飛機訂單時,要直觀管理種類龐雜的飛機,統一座席編號就成了頭等大事。

據瞭解,現在中國各家民航公司當中,在座席編號這件事上,可以大致分為三大流派。第一種,就是傳統的A-F編號流派。比如,海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是這樣。

A-K模式也是國內現在許多航空公司目前正在運行的。規則看起來有點複雜,簡要來說,就是根據不同飛機型號,中間的字母可以選擇性跳躍,但一定能保證靠窗的座位永遠是A和K,靠過道的永遠是C和H,剩下的字母全部是居中位置的編號。目前南航就是如此。

再以南航的737-800客機為例,以往頭等艙座位號是1-2排,高端經濟艙是4-7排,經濟艙從8排開始。實施新規則後,頭等艙是1-2排,經濟艙的編號從31(實際上還是原來的第4排)開始,所以如果乘客拿到的登機牌上顯示座席號是31K,實際上就是原來的4F。

为什么飞机座位没有I,动车没有E?竟然是因为

比較特殊的是國航。他們選用的是和南航相似的辦法,但字母選擇範圍擴大到了A-L。於是,同樣是空客330-300客機,國航同一排的座席分別是AC\DEFG\JL,而南航卻是AC\DEFG\HK,也就是說右側的兩個座席編號完全不同。

有關這一點,一種解釋是兩家航空公司分屬不同的國際航空聯盟——國航屬於星空聯盟,南航參加的是天合聯盟,而兩大聯盟對於座席編號的規則有區別。

迷宮一樣的列車座席編號法則

話說回來,無論A-K還是A-L模式,編號I都是被禁止出現的。原因很簡單,I容易被錯看成1,為了避免誤解,這個字母乾脆就廢棄了。

在使用字母編號前,鐵路系統的座席編號規則簡直就是迷宮。

为什么飞机座位没有I,动车没有E?竟然是因为

首先要看是什麼類型的車廂。

如果是定員116人的車廂,那麼靠窗的座席號尾數中有2、3、7、8;如果是118人規格的車廂,規則就變了——靠窗的座席號尾數變更為0、4、5、9。這還得細分為車廂有沒有“列車長辦公席”兩種情況。有的話,尾數會繼續變化……

2007年動車組開行後,也繼續沿用了這套純數字編號方式。到2011年,新一代的CRH380動車組進入運營後,鐵路主管部門下文規定,CRH380專門採用一種接近航空服務的座席編號方式,即選用A-F模式,其中A和F代表靠窗座席,C和D座席靠近過道。如果是2+2的座位,同一排就是AC/DF;如果是3+2,就是ABC/DF。

因為動車組的寬度限制,現在還沒有出現一排6個座席的情況,所以E就被省略掉了。所以從2011年起,中國鐵路系統實際上出現了兩種座席編號模式共存的情況,直到2012年,純數字編號的方式被廢止。

有沒有感覺挑選靠窗座位的技能點又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