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投資雞蛋,董明珠看好農機領域,企業大佬緣何投身農業?

傳統農企在轉型,新型農業公司蓄勢待發,想搶佔新一輪的農業商機。可是還沒站穩腳跟,各企業大佬紛紛進軍農業領域。

畢竟,農業是一片藍海,10萬億的市場空間吸引力巨大。

於是,近幾年,農業領域掀起了一陣“搶飯碗”大戰。

在這場大戰中,企業大佬、農民可以說都是鼓足了勁,各顯身手。

事實上,這些跨界農業者不僅看到了農業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同時也敏銳的察覺到了民眾對健康農產品的迫切需求。

所以,就目前而言,跨界做農業不僅僅是形勢所趨,更是一種風尚。

今天,跟恆農君一起來盤點下,這些企業大佬跨界做農業的成效如何?

1、董明珠看好電動農機領域

李嘉誠投資雞蛋,董明珠看好農機領域,企業大佬緣何投身農業?

2017年8月8日,一向“不服輸”的董明珠及銀隆高管攜150億元出席洛陽市與銀隆(格力電器旗下新能源企業)在河南鄭州舉行的項目合作簽約儀式。

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雙方將在洛陽推進新能源皮卡車、純電動農機具等多個新能源車型的研發及產業化。

一向在空調領域“稱王”的董明珠突然進軍農業,以電動農機切入農業市場。

對於農村來說,電動農機是一個新領域,銀隆作為新能源企業,切入電動農機,這或許能推動整個農機行業的發展。

董明珠一直強調技術是核心競爭力,在電動農機的研發和推廣上,自然也會延續這個傳統,從而提升電動農機的市場競爭力。

但是,董明珠做農業,並不是只有優勢可言,困難也是有的。

買不起農機依舊是農民的痛點,何況電動農機,一旦上市,其價格肯定不會太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電動農機的市場普及率相對就比較低了。

當然,售後服務也是電動農機必須面臨的一大困境,其維修和保養工作不得不考慮。

所以說,“董小姐”雖跨界做農業了,但是結果如何還有待驗證!

2、柳傳志做獼猴桃、藍莓

李嘉誠投資雞蛋,董明珠看好農機領域,企業大佬緣何投身農業?

早在2010年秋季,柳傳志宣佈進軍農業,聯想控股開始涉足現代農業投資領域,並於2010年7月正式成立農業投資事業部。

2012年8月9日,佳沃集團正式成立,之後聯想密集推出藍莓、獼猴桃等攻堅的農產品。

柳傳志做農業有高招,佳沃的獼猴桃、藍莓質量首先是有保證的,產品從種植到銷售採用全產業鏈控制,在最後的銷售環節,其包裝的箱子上有二維碼,可以掃到生產得出全部過程,找到責任人。

同時,在農產品安全事故頻發時期,柳傳志的這種做法無疑帶給了人們安全感,也為農業種植開拓了一條新思路。

雖開局不錯,背靠聯想大品牌、柳傳志大IP和雄厚資金支持,再加上有陳紹鵬帶領的幹練團隊,聯想控股的佳沃在業內漸漸混出名堂,知名度大增。

但是首選的兩個高端單品藍莓和獼猴桃卻並沒有在市場上掀起大浪,不得不說聯想跨界做農業還遠沒有成功。

3、丁磊養“味央豬”

李嘉誠投資雞蛋,董明珠看好農機領域,企業大佬緣何投身農業?

2009年,網易創始人丁磊高調宣佈要養豬,但是過了好幾年卻毫無消息。

到了2011年3月,網易宣佈養豬場定在浙江安吉,有媒體發揮對明星們“圍追堵截”的精神,探訪豬場,結果不僅沒吃到豬肉,連豬跑都沒看到。

到2016年,丁磊的黑豬正式開售。

有人說,“丁磊養的不是豬,而是中層階級的味。還有對食品安全的關注。”

丁磊養的豬,待遇極高,住的地方有不同的功能區,還有空調,排便都是用抽水馬桶,吃自助餐、喝天然礦泉水,純智能化管理。

丁老闆曾在他的專欄表示,在網易當一頭豬,可能比熊貓還開心。

所以說丁磊養豬,絕對是養殖界的一個新標杆,標準化、規範化的養殖模式是值得養殖戶學習的。

但是,用7年時間去養豬,投入方面可想而知,普通的養殖戶負擔不起,所以也有人說,丁磊養的豬有階級性,這話有些意味深長了。

4、李嘉誠投資高科技植物雞蛋

李嘉誠投資雞蛋,董明珠看好農機領域,企業大佬緣何投身農業?

2014年初,李嘉誠的私人投資基金“維港投資”聯同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等向成功發明“人造蛋”的美國漢普頓克里克食品公司(Hampton Creek)提供2300萬美元融資。至此,亞洲首富李嘉誠進軍農業領域。

據瞭解,“人造蛋”主要是將幾種豆類植物混合,製作出味道及營養價值與真雞蛋相似的人造蛋黃醬,售價較真蛋便宜,保存時間更長。

雖說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市場需要“更有效、更環保、更有質素”的食物選擇,但是“人造蛋”的營養成分能否與真雞蛋相媲美呢?

何況,三年時間過去了,“人造蛋”也未在中國打開市場,看來其前途還是堪憂。

雖說企業大佬做農業的前途都是未知數,但是在近期內效益還是可觀的,他們的加入,已經成功搶走了農民的“飯碗”,那這些人“搶飯碗”的絕招是什麼呢?

1、名人效應

企業大佬自身就是一個強大的IP,帶有名人光環,所以進入農業領域不用多做宣傳,他們的產品就會引起大家的關注。

關注度高了,自然,市場的佔有率慢慢也就有了,“搶飯碗”第一步達成。

2、資金充足

農業是一個投入大且回收慢的項目,做農業,沒有雄厚的資本作支撐,企業難以堅持到最後。

這些企業大佬在資金上都是不用發愁的,“搶飯碗”第二步準備就緒。

3、定位準確

市場需要的,就是企業要做的。

作為引領實惠潮流的企業大佬,他們很清楚安全食品對於當代人的吸引力,所以在農業投資上會有特定的選擇。

這些選擇不僅能引發“跟風”現象,更是將市場的需求闡釋的一清二楚,“搶飯碗”第三步完成。

4、眼光獨特

有錢就是任性,這些大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當然也正是有錢,所以眼光和見識也是不同凡響。

所以在切入農業領域時,選擇一般都比較特別,可以說,“錢景”光明,“搶飯碗”計劃正式完成。

不管企業大佬還是農民,做農業都是要用心的,除此之外,沒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