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token的經濟價值以及面臨的挑戰

火訊財經注:貨幣作為“政府”創造的產物,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越來越中心化,失去了經濟的“交換”本質,而區塊鏈token是貨幣在最需要和最能創造財富的地方產生,雖然有助於解決了現代貨幣的內生問題,但由於缺乏基於足夠價值共識的區塊鏈應用,token價值還沒有被人們長久接受。

法定貨幣代表了國家信用,國家信用背後的支撐是主權。所以說是國家主權的力量讓人們共同的信仰變成了法定貨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管是一張紙還是其他的東西,糧食、黃金或者是一串代碼。

國家願意接受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貨幣,只要它們能夠代表國家和國民中間的債務關係,可以在願意交易它們的人的手裡去流通。這就是貨幣真正的起源。也是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研究貨幣的過程中得到的結論。

區塊鏈token的經濟價值以及面臨的挑戰

token經濟能解決金融體系的內生問題

過去四千年裡面,貨幣一直是“政府”創造的產物。在個體之間簽訂合約,借債承諾償還的時候,這個權威體來擔保物品的償還,能夠和合約上的描述相對應,然後發行同等價值的債務憑證。

目前,我們的金融體系,通過央行發行了基礎貨幣,然後,通過銀行信貸,創造了信用貨幣,在通過企業投資,逐步把錢向下流到個人手中,我們通過不斷增加貨幣供應量,來保證市場上適度的通貨膨脹,這樣就可以促進消費、降低隱形投資成本。

但事實上,我們的科技生產力繼續發展,越來越中心化,金融體系也使得我們的企業越來越追求壟斷。經濟的本質在於“交換”,你生產了再多的中心,別人沒有你所需要的東西拿來交換,你也沒辦法換出去。

只有人人都參與供應,才能豐富整體的社會財富。但是問題是,現在很多人並不願意創造自己的供應,因為他們的供應換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原因就在於每一次的通貨膨脹所創造的新的信用貨幣,並不能均勻地流向每個社會消費者(或參與社會交換者)手中,形象點講,大都數人都“被割韭菜”了。

我們的股市、房市越來越失去了分紅、居住的目的,純粹變成了“價值共識”,靠的都是不斷升高的資產估值來一環一環獲取收益。泡沫越堆越大,中國靠宏觀調控維持股市和房市穩定,美國靠金融監管來維持金融監管,但這都不能從根本山解決金融體系的內生問題。

對比我們原來的金融體系,區塊鏈token的好處是:貨幣在最需要和最能創造財富的地方產生,而不是通過宏觀調控粗放地傳到需要的地方。

區塊鏈token目前還遠遠不夠

目前,區塊鏈token濫發的問題恰恰不是因為太多,相反情況是因為是太少了。才會導致市場對其過高地估值。我們的人才、商品可以參與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基於token機制的數字貨幣為何不可以?只有在一個充分競爭、充分透明的市場中,真正有需求的供應自然會被市場接受,濫竽充數的劣質服務也一定會被淘汰。

貨幣的本質是債務,它並不是憑空產生,“英鎊”等傳統法幣能長久地流通下去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對其償還能力的“共同信任”,而一旦這種信任出現危機,立馬就會貶值,98年索羅斯對英鎊的做空、歷史上的津巴布韋幣貶值事件,都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同樣,只有基於足夠價值共識的區塊鏈應用,

token價值才會被人們長久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