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學伴丨知識付費有哪些商業模式?

微學伴丨知識付費有哪些商業模式?

2016年被稱為是知識付費元年。這一年,知乎、果殼、在行、喜馬拉雅、得到等知識付費平臺相繼出現,知識付費用戶迅速增長。經過兩年的發展,知識付費慢慢地從“嚐鮮期”過渡到“平穩發展期”,也相應發展出了一些商業模式。

今天這篇文章,微學伴就從消費者、生產者、二次轉化這三個角度為大家細數知識付費有哪些商業模式?

圍繞消費者的商業模式

整體上說,知識付費目前是以圍繞消費者的商業模式居多。生產者交付內容產品,消費者付費,依賴於用戶付費逐步成為內容產業的一大方向。

  • 專欄訂閱等輕學習形式

這一形式的一大特點是多發於用戶的碎片化時間段內。內容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文字(例如《李翔商業內參》)、音頻(如喜馬拉雅FM的《好好說話》)及視頻(如網絡雲課堂提供的一系列付費網絡視頻課程)。

另一方面,專欄訂閱採取是先付費的形式,因此內容生產者如何達成用戶信任感是很重要的一個議題。

  • 線上授課

線上授課有別於專欄訂閱在於它的教學演練環節更重,在課程中會加入作業、章節測驗、直播答題等形式、。這與傳統在線教育有些相似,根據內容組織程度、專業性進行安排,從小型的分銷到正式的授課。對於用戶而言,能夠獲得較為深度系統的知識技能學習。因此從效果上來說,這一形式的學習成果是要更優的,更適合要深度學習的消費者群體。

  • 諮詢

一對一的線上或線下諮詢,這一模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在行。一對一諮詢對於生產者投入的時間成本是比較高,因此消費者也相應要支付更高的費用。這一形式相對以上兩種應用的範圍要小一些,但在未來有望更進一步地發展,心理學、醫學、法律等領域可能會是這一模式的集大成者,例如丁香園的網上問診形式,何嘗不是呢。

微學伴丨知識付費有哪些商業模式?

圍繞生產者的商業模式

  • 生產者合作抽成

通過從實際收入中獲得抽成的方式,內容生產者和運營方進行合作,這是比較直接的商業模式,也常見於和大V講師的合作中。

  • IP包裝、營銷及孵化

大量知識生產者湧入知識領域,並且逐漸產生頭部效應,與主播進入2015年末直播的平臺狀況類似。但在專門的IP包裝、營銷方面,知識生產領域較文娛消費領域仍然處於落後期。根據直播產業發展的經驗,這些相關服務對於無論是提高用戶體驗還是增加整個行業的競爭都十分重要。

  • SaaS工具

圍繞知識生產和變現的相關工具,提高知識生產者的內容生產效率,幫助知識生產者完成一系列的後續服務。這部分既可由平臺方提供,如喜馬拉雅、千聊等,也可來自於第三方,如微學伴。

圍繞二次消費者的商業模式

  • 內容的二次銷售或版權轉讓
  • 付費社群

用戶付出一定的費用進入知識共享的社群。最典型的是為《羅輯思維》。

  • 線下產品轉化和其他

仍然以《羅輯思維》為例,羅胖講內容、賣專欄,也賣賣書等等,與線下的傳統行業結合,常見的為書籍、音像製品及線下講座等。


微學伴,好用的知識製作與售賣工具。

微學伴是專注於知識付費、教育培訓的工具型平臺,可一站式滿足課程製作、學員管理、付費轉化、營銷推廣、數據分析五大核心需求。

讓課程的生產發佈、推廣分發、管理交互、交易收入都變得更加簡單,形成品牌閉環,快速完成用戶沉澱,一站式解決方案,在線教育、付費轉化也可以很簡單。

目前已有70000多家機構選擇微學伴,店鋪月均銷售額達10萬!用微學伴,與71088家機構一起玩轉知識變現。

微學伴丨知識付費有哪些商業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