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幼林金花葵丰产管理的技术

杉木幼林金花葵丰产管理的技术

1 特征特性

株高2 m 以上,最高的可达2.7 m,植株冠径1.5 ~ 2 m。具粗壮的肉质根,纵深入土70 cm 以上。茎粗壮,基部木质化,抗倒伏,最大的茎基直径达4 cm。主茎长有50 余个节,每节长1 叶,每个节长3 ~ 6 cm。叶片互生,掌状,无深裂,与叶片相似。最大的叶片宽52 cm、长31 cm、叶柄长36 cm。花期7 ~ 9 月,肥水条件好的10 月上中旬也开花。每株开花30 ~ 60 朵,花大如碗,花冠直径13 ~ 16 cm。每朵花重6 g 左右,单生于上部叶腋间。花冠金黄,紫心。主枝和侧枝均开花结果,果实形似棉花的棉铃,果角有5 棱,果角外表面有白色绒毛,其内裹着一粒粒比绿豆略小酱褐色的种子,形似猪腰。每果角有80 ~ 120 粒。金花葵适应性较强,南北各地均可种植。喜温暖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耐热、喜湿、耐盐碱,能耐40℃高温和-10℃低温。

杉木幼林金花葵丰产管理的技术

2 基础条件

2.1 土壤条件。在酸性红壤上也能正常生长,在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旺盛,特别是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佳。在临近水边的肥沃沙质壤土中生长繁茂,开花较多。

2.2 排灌条件。排灌条件良好。忌水涝,不宜栽在过分干旱的地方。

3 产量结构和主要生育指标

3.1 产量结构指标。每株开花30 ~ 60 朵,花冠直径13 ~ 16 cm,每朵花重6 g左右。

杉木幼林金花葵丰产管理的技术

4 栽培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种子准备与处理。播种前用40℃左右温水浸种2 ~ 3 h,然后捞出种子,用布将种子上的水擦掉,就可以种植了。

4.1.2 整地施基肥。每亩施用3 ~ 5 t 农家肥和50 ~100 kg氮磷钾复合肥作基肥,深翻后耙平。

4.2 播种

4.2.1 播种量。每穴播种2 ~ 3 粒,亩用种量约250 g。

4.2.2 播种时间。在3 月下旬至6 月上旬均可播种,播种约10 d 出苗。

4.2.3 播种深度。播深在2 cm 为宜,过深过浅均不易出苗。

4.2.4 播种密度。露地栽培行距70 cm,株距50 cm,亩植约2 000株。

4.3 田间管理

4.3.1 间苗。直播田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掌握:“早间苗,迟定苗”的原则。破心时进行第1 次间苗,间去病、弱、小苗;2 ~ 3 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选留壮苗;3 ~ 4 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苗2 ~ 3 株。

4.3.2 施肥。金花葵植株高大,结果多,肥水充足是获得高产的关键。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还应多次追肥。出苗后及时追施齐苗肥,每亩纯N 素3~ 4 kg;第二次施提苗肥,在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撒施,每亩施复合肥15 ~ 20 kg(或相当养分含量的肥料);苗高30 cm 进入结果期时重施追肥,每亩施复合肥25 ~ 30 kg(或相当养分含量的肥料);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施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4.3.3 浇水。一般7 ~ 10 d 浇1 次水。炎夏季节正值金花葵收获盛期,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00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

4.3.4 中耕除草和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后,因气温较低,要及时中耕除草。每7 ~ 10 d 1 次。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行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4.3.5 植株调整。植株生长前期,应及时摘除侧枝,有利于主茎早结果和提高产量。生长前期营养生长过旺,可以采取扭叶的方法,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采收种果者应及时摘心,可促使种苗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4.4 病虫害防治。金花葵的病害较少,虫害较多。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常有蚜虫、蓟马等为害,采用生物技术防治。

4.5 采收与贮存。金花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需50 ~ 60 d。以后整个采收期约3 个月。商品性鲜果采收标准为果长3 ~ 5 cm,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金花葵短期贮藏应在采后2 h 内立即送入0 ℃ ~ 5 ℃的冷库,这样可贮藏7 d,炎夏季节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果面易革质老化。

杉木幼林金花葵丰产管理的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