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課堂一百問》八十五冥想的第一節課,正見——開悟的基礎

正見:正確的宇宙觀,世界觀。

冥想,不是簡單地打打坐,靜靜心,得到空性的快樂那麼簡單,真正的冥想,是不斷的親證,正見的過程。所以我們先要了瞭解,這個宇宙,這個世界,以及自己——真實的本質。

人類對於世界之認知的錯誤的客觀表現是 ——狂妄自大,如何讓人類變得卑微下來,就是讓他知道,自己的地位、身份、角色。我們已經通過,盛典裡面的經文,概括了世界及宇宙的真相:
《冥想課堂一百問》八十五冥想的第一節課,正見——開悟的基礎

天下萬物,有生於無,無生於有:《道德經》開篇一句——說的就是——宇宙只是那個無法命名無法描述出來的“道”的一個——意識活動,一個心意的擾動,當無限空無的“道”之意識有了波動,就產生了一個擾動波,“有”就產生了——有生於無,這世間萬物的“有”,就是由於這個“無”而來的,也就是宇宙這個世界是他心血來潮的一個結果:宇宙來自神——“無動機的消遣娛樂”——《至上瑜伽》“宇宙是經驗者為了經驗到它並獲得解脫而存在”《瑜伽經》。這無上的聖典裡面的經文,是如此直給的、直白地告訴了我們——宇宙的真相和“我是誰”。用大白話來描述就是:這個無限存有的我呀,就是為了體驗我無法體驗到的——“非無所不能”(即受限模式下的)那個感受。所以一念擾動,產生大千世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原本就有那個純意識,一個心意的擾動,產生一個波。因為有心意存在,就會對這個波產生反應,所以:一生二。兩個波疊加,會連鎖出另外的波:二生三。這三就不簡單,不單純了,不再是簡單的一個兩個波的擾動,成氣候了——即三生萬物。


《冥想課堂一百問》八十五冥想的第一節課,正見——開悟的基礎

佛祖喬達摩悉達多——“吾即佛,吾即法”——那個純意識——“吾”——就是我們自己。我就是神,神就是我,我就是萬物(法),萬物就是我: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宇宙法則之一)

懂得了這些,我們作為人,就會不斷地自律,奮力的訓練自己的心,讓自己不斷在神的意識裡,時刻讓自己醒過來,而不是在人的意識裡;當然了,這裡的“神”,只是那個我們沒法命名的(名可名,非常名)存有,(存粹意識)之——一個代詞,可不是我們人類的概念上的神仙;從此我們就可以自由地切換在假我和真我兩重身份之間,而不會再在那愚昧、錯誤的世界觀,宇宙觀裡面沉睡,做一個可憐蟲。
《冥想課堂一百問》八十五冥想的第一節課,正見——開悟的基礎

當我們開悟的時候,意識維度上升了,就脫離了二元性的觀念。只有人類有二元性思維,也就是:我們沒有了人類的思維,那——受限的、相對性的信念系統。

當我們去除了限制性的信念,去除了人類二元性思維的侷限。換句話說,只有人類才有限制,才有好壞美醜善惡之分,當我們通過冥想的深入獲得了認知高度的提升,就會脫離了人類所處於的——三維世界的思維——而存在於高維世界的空間裡,這裡就沒有了限制,沒有了好壞美醜對錯之分。那你就是“神”,所以也可以這樣說,吾即佛——我”就是那個沒有開悟的神,神就是開悟之後的我
《冥想課堂一百問》八十五冥想的第一節課,正見——開悟的基礎

吾即法——不光是人類,世界上一切事物(法)都是我,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是神,也是人,莊子說——道即屎溺。說的就是:我是你,你是我;一切萬物都是我;鮮花大便都是我;克里希那穆提說——我就是那,我就是這。

所以我們總結下來,當我們懂得了——我是誰——佛祖開示的這句話“吾即佛”——“我是神”這個真相,就清晰了冥想修行的意義目的所在:就是時刻的提醒自己——我是神,因為作為人,我們是身體力行地清晰地知道的,但是作為“神的身份”,卻是從我們出生,彷彿就被術法封印了,忘了自己這個身份。所以才會屈從於作為人的這個身份的命運——無能為力的受限模式。

現在不同了,我們知道了另一個身份,就可以做命運的主人,我們只要時刻保持著醒著神兒,一直保持做神的身份意識,我們可以自主選擇,創造構思,自己所要玩的遊戲,宇宙行為法則是——你給出什麼能量的振動頻率(即有什麼樣的感受),宇宙就反饋給你——與你這個能量相匹配的人、事、物。開悟、喜悅是最高的振頻,所以我們要追求喜悅和開悟也因此我們可以決定自己人生的結局,自然我們都是想離苦得樂的。

所以才有了:通過冥想,獲得開悟,可以讓我們獲得自在的人生這個結論。
《冥想課堂一百問》八十五冥想的第一節課,正見——開悟的基礎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開悟,那麼我們退而求其次得到解脫的,低層次的進步就是——保持喜悅。所以解脫其實是沒有開悟之前的狀態。你的智慧不斷提升——認知高度決定了,你對人生的把握,你會遊刃有餘,如魚得水,因此你的自在的人生從此拉開序幕。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阿渡,20分鐘冥想發起人,歡迎私信,我們共同學習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